陈君琳
【摘要】自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认识以及就业问题等,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无往而不胜的武器,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业教育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尽量减少“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00-0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他兼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去思考、面对和解决。
一、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问题、感情心理、学业问题、安全问题和就业问题等,这些问题无疑让学生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1.思想政治意识较为薄弱
就业方式、社会经济成分以及组织形式的日新月异,让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型、独立性和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模糊、在政治信仰上出现迷惘、在价值取向上发生扭曲,不仅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淡化、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观念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
2.安全意识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升入大学后,离开了家长,他们对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视而不见,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这是导致大学生财物被窃、交通事故频发、人生伤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3.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于全球经济的放缓以及中国经济的调整,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部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一职难求,加之部分学生学业不精、不专,在就业竞争面前一败涂地,导致大学生的“毕业恐怖症”。
4.情感心理问题突出
大学生风华正茂,渴望与同龄人交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受到冷遇,产生了嫉恨、封闭、自卑的心理,进而出现抑郁、偏执、精神分裂。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大学生婚姻政策的放宽,部分大学生难免会受到恋爱、婚姻甚至家庭的困扰。
二、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1.充分倚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将大学生错误思想认识率将导致最低限度
實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高校辅导员要不失时机的利用班委会、班会、学生会例会等活动平台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进行安全教育,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
首先,通过毕业班离校、新生入学等窗口期,充分利用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其次,在学生处、保卫处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
第三,将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夯实安全教育工作。
最后,抓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工作。
3.强化学业指导,降低学业压力
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业指导,是降低其学业压力的有效方法。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新生入学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理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同时,不定期的开展学业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
4.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降低心理疾病发病率
高校辅导员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于心理健康存在的学生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并随时进行心理疏导,构建心里健康预防体系、心理预警与倾诉机制等。
5.加强就业指导,增加就业率
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必须通过工作(也就是就业)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赚取物质资源。高校辅导员要从所在高校的实际出发,做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整体化和全程化,讲授职业规划课程,参与就业指导。
6.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取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更多、更详细的学生素材,为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自身修炼,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感情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最后,还要多向同行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使之臻于完美。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习和情感,尽最大努力将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促进学生的成才。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