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小红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语文课程的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阅读重要性 现状 策略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83-01
一、小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是对小学生学习思维、情感技巧培养的重要手段。而“阅读”是指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知识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实践活动和心理教育教学的过程,具有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教学要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链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互的结合。语文是一门广泛、深奥且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也是现代小学生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各种“限制”或者其他原因,因此并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
1.理解差异。师生在对阅读的认识方面,并未完全解读出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误区。老师往往认为,阅读无非就是领着学生读书,也人为阅读其实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多看就可以了;而在学生的认知里,则往往认为阅读就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由于观念存在差异,致使阅读教学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到课程教学中,无法通过阅读对教学效益起到提高的作用。
2.侧重知识灌输。语文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教学过程,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必须依赖于教学参考来教授学生,其教学思路、方法受到严重的限制,尤其在阅读的考试内容上,往往侧重于分析理解,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句子含义等方面,而大多数小学生在这些方面并不能完全的理解消化,只能照葫芦画瓢,死记硬背,在考试中不会灵活运用,这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会很大的限制学生情感的培养、心智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开拓。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1.正确引导。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阅读不仅仅只是读书、看书那么简单的事情,阅读是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阅读需要用心,需要用脑,需要烂笔头、需要实践;其次,要精心设置课前引导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學中,应抓住这种心理,设置好引导语,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去思考,不再局限于找“本文通过什么,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反映了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些方面,应让学生开头思维,大胆的想象并说出来。老师应在“读中讲”,创造一个民主、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感情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师生间可以平等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爱上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要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易燕.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新课程学习》2013年
[2]鲍德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吉林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