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荠
【摘要】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读和写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其结构,提高语文素养。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给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56-0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而写作是想法的倾吐,实现读写结合,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两种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合理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阅读和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增强语感。
一、激发出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外界事物尚未形成准确的认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引导激发出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挖掘其潜能,减少对写作的畏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作,把自己想写的内容描述出来,随意发挥,或者由教师给出几张图面,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把这几张图片用文字串联起来,提高寫作的积极性[1]。其次,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文章中的错误上,而是从文章的特点与学生的努力两方面分析,然后顺带指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增强学生的自信。最后,对于一些读写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以鼓励与指导,及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上遇到的问题,消除其对写作的抗拒心理。
二、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
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就需要通过日常的阅读不断积累,增加词句的储备,在写作中应用,所以,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以阅读为前提。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为学生列出一张适合其阅读的书目清单,或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增加阅读量,并要求如果在阅读中发现优美的句子或不懂的词语,用笔记录在本子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经常翻阅,并把这些语句归类,进而丰富自己的词汇。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上几分钟时间,给出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引导学生赏析。而除了阅读、赏析文章以外,学生还要背诵一些诗词,并对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在作文写作中应用。
三、锻炼学生仿写和续写的能力
教师要加大对仿写与续写能力的训练力度。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以文章中某一段为参考,让学生模仿这段文章的形式,以及使用的词语,进行仿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其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实现读写结合。抑或是教师讲解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总结文章的立意,然后把中间几段文章或是结尾去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这一部分,由教师给以指导[2]。文章写完后,依次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让其他学生做评委,选出写得较好的学生,并给以奖励,可以有效激发出写作与阅读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四、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写出读后感
实现读写结合,必须以阅读为前提,让学生了解到阅读的意义,从而加体会到写作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读物,并通过故事的引导,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变得爱读书,喜欢读书[3]。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写下读后感,每读完一篇文章,都要写下简短的文字感悟,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学生要定期上交笔记,教师可以综合日常的写作的训练以及读后笔记,给出相应的读写训练方案。
五、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学生带入阅读情境,让其投入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了解不同文体的个性与写法应用,加入自己的作文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随机给出一个字或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个字或词语造句,不断积累,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掌握阅读技巧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把阅读作为写作的前提,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写出读后感,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锻炼学生仿写和续写的能力,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学荣.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08.
[2]蔡新芳.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172.
[3]颜克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