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2017-04-26 10:25江立旺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江立旺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改在全国进行开来。小学语文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性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小学语文新课改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41-02

随着“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八大核心”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语文“核心素養”教学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它强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读写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不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也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环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二年级(人教版)第一课《秋天的图画》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彩纸、胶带、木板、彩笔还有小刀,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画出或者制作出自己眼中的秋画。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各种各样的秋天的图画,其中有“高粱图、小麦图、黄色的树林、丰收图”等,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面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图画,接下来教师带着学生们的秋画来进行本课的学习,指导学生们在笔记本上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秋之景,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伙伴,创编出一个秋天的童话,升华本课的内容。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兴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感染力。

二、倡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参与课堂,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自己的联想能力。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一年级(人教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由于课文的背景距离现在比较遥远,所以在进行这一课之前,老师先给学生布置所要学习的内容:尽自己的能力去搜集有关毛泽东主席的小故事,上课给大家讲。并且自己预习课文内容,熟悉生字、生词。在上课时候,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大家有谁知道毛泽东主席的什么故事吗?有谁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吗?这时候,大家通过在课下的搜集与了解,争先恐后地回答,极大地带动了课堂氛围。之后教师总结这些小故事的共同点,分析毛主席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本课的学习,轻松地就完成本课的全部阅读学习。

三、组织小组游戏教学法,促进学生“脑洞大开”

小组合作教学法一直被小学语文课堂所推崇,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小组教学,即在小组合作中融入游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语文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第五课《中彩那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拥挤,道德”等,同时分析课文的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并且体会主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学生们分组演绎“帮别人买彩票中奖”的游戏过程,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人物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特点都演绎地淋漓尽致,并对各个小组的演绎进行评分。第一个小组的同学们表演的结局是“由于彩票是自己买的,所以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小组同学们的表演结局是“自己用钱买的,最起码应该是平分的”;第三个小组的结局是“做人还是诚实一点好,这钱咱不能拿。”小组游戏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贯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齐文辉.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研究[J].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曲典.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