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实施与建议

2017-04-26 20:50王冬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王冬梅

摘 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四个政府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经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为出发点,带动所有国有资产的高效配置,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超编超标等现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清查 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是指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专项工作要求或者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依法认定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状况的工作。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原则及目标

为了全方面的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为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资[2016]2号)文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深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要求的有效措施;是深化财税体制的重大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所在;也是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推行节约成本的相关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范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而有序开展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对国有资产的相关安全和完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权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控制资产的相关配置,杜绝超编、超标现象;更便于规范资产的处置问题,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并且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能够从资产现有的数量、价值、使用情况等诸多方面,准确无误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与资产状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资产管理体系,以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文件作为依据,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的清查及管理层面上有法可依。另外,对于当前已有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要进行相关完善,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状况,建立整套适用于自身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相关预算管理单位实行多样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办法。其形式主要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与当前任务捆绑式,以年为单位进行核定其基数,按照比例递减或者递增,而且各个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报经主管部门及财务相关部门批准,需要执行相关管理形式。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经费执行全部一次性支付,剩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即国家财政根据自身财力情况,按照各行政事业单独的基数和定額,核定各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经由各单位包干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除另外有特殊情况,每年不允许调整预算,年度末有结余继续留用,超出部分不予补偿。对于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方面进行过渡,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应及时促进该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但凡有一定收入全额预算管理的单位,财政部门协同该主管部门对其收入按照一定的相关比例和数额,抵消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拨款。在当前形式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不重视,导致了管理国有资产方面过于混乱,进而对资产管理的疏忽,而国有资产在这个过程当中账实不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比较混乱,使得资产的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对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管理,能够摸清国有资产的价值、数量及使用状况,为相关财务预算部门做好预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制度

制定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制度,以防刚清理完又乱作一团。将核算清查资产工作作为日常性审查工作来做,使其进入轨道化模式,做到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相关情况。建立定期清查的财务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最少每年年末对其资产进行一次大规模完整的核实资产情况,对现有资产出现盘盈、盘亏情况时,必要时要找出原因,以便分清楚此次的相关责任人,并已按现行的规章制度及时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核实存货现有资产,防止由积压而造成对资产管理的不规范,给予资产清查成绩显著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而对资产管理不到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要予以批评,督促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根据得到的客观信息,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相适应的清查标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离任人员,也应对其进行重点核查。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主要资产使用的管理人员离任或调岗时,要及时组织资产的清查工作,办理相关资产的移交手续,为确保相关人走后,账目也清晰明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失。完善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结果的审计制度,应聘请相关中介机构对自查的结果进行专项审计。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主要步骤

(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平台

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平台,根据现有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上,实时录入相关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价值以及使用情况,大家共同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状况,避免了信息的不透明性,让国有资产的各个品种都实时共享,如果出现问题,也可及时补救,有利于资产清查的管理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奠定了基础,并且在我国这个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中,公共信息化平台的普及,可以让老百姓更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后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也避免了因人工操作带来的管理疏忽与混乱,通过互联网智能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节省人力资源,避免了因大量国有资产清查而造成工作时间的增加,所以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势在必行,必定会是日后发展的趋势。

(二)及时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要求,要彻底清查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如有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进行审批核实;如有盘盈及盘亏的固定资产,经查明主要原因后,要根据相关规定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并且及时做相关账务处理;对国有资产配置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行政事业单位总体出发,将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调度,避免购置相同的固定资产,造成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存货的盘盈盘亏,发生坏账及呆账时,要按照规定及时做出账务处理。通过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总结出在配置及日常管理、处置资产等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及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账务清理

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推的方式,对各家银行账户及会计核算科目、库存现金及有价证券、资金往来等财务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核对和清理。在账务清理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在技术性差错的因素上造成的错账,应当依据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对相关账务进行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每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及核查,依照实物进行盘点,并且与账务进行核实,通过清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并核查负债和净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对流动资产、固定資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往来款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清查。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积极与清查人员相互之间配合与监督,必须避免信息的不准确性以及假账现象的发生,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综上所述,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确保资产工作有序进行,并按照上述要求及时报送有关部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制度、资产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防止资产清查后出现混乱现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随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对闲置以及低效使用的资产进行有效利用,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资金的有效利用、分配合理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管控力度。因此,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才能更好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姜亦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J].商,2013(11):158

[2]姚建宁.选择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注意几点问题[J].中国经贸,2012(24):281一281

[3]张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6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