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04-25 19:12
当代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年鉴生产率规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袁春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本文采用了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增加的核心因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存在“波特假说”;自主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此,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鼓励“草根创新、大众创业”、推动高等教育更大范围的普及、加大资本投入力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技术创新;FDI;环境规制;要素投入

一、引言

关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以上,这就是被一些学者所称道的“中国奇迹”(林毅夫等,1999)。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且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持续高速增长,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其中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源泉的研究近年来尤为集中。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源于两大部分:要素投入和生产率提高。要素投入在短期内可能给经济带来高增长,但是由于要素收益递减规则,这种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能通过生产率提高来实现。早期的理论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功于技术进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它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两个部分。这方面的研究代表有Chow(2002),Wang and Yao(2003),Young(2003),Zheng and Hu(2004),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颜鹏飞和王兵(2004),杨文举(2006),王志刚、龚六堂和陈玉宇(2006),许和连、亓朋和祝树金(2006),刘舜佳(2008)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技术效率变化还是技术进步都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改进。为了探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计量实证模型,采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数据说明

1、计量模型的构建

传统的索洛增长模型认为,在平衡增长路径下,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同时,技术创新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沈坤荣和耿强(2001)发现,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李平等(2007)研究发现,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国内自主研发的投入,同时国外研发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还有学者从环境规制的角度进行了研究。Porter & Linde(1995)认为,环境管制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自身的效率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并最终可能导致生产率的提高,这即是著名的“波特假说”。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构建了以下计量模型:

上式中,i代表省市,t代表时间,LnPGDPi,t代表对数形式的i省市t年的人均生产总值,LnFDIi,t代表对数形式的i省市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RNDi,t为i省市t年的R&D经费总额占GDP的比重,以之作为研发投入的替代变量;ERi,t为i省市t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以之作为环境规制的替代变量;HRi,t为i省市t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以之作为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LnCAPi,t为对数形式i省市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以之作为物质资本的替代变量,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ηi、μt和εi,t分别表示反映各省市差异的个体效应、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效应与其他干扰项。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贸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其中,各省市的人均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来源于《中国对外经贸统计年鉴》,R&D经费总额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省市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省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固定资本存量则是参考张军(1999)的方法估算而得。在估计方法的选择上,本文基于Hausman检验的Panel Data估计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Hausman检验主要用来对固定效应(FE)模型和随机效应(RE)模型进行选择。本文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情况如表1所示。

三、计量结果分析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

表2 总体样本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总体样本的回归估计结果。模型(1)和模型(2)为外商投资、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回归结果,用以分析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模型R值均较高,均通过了F或Wald检验。模型(3)和模型(4)为所有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回归结果,由于研发投入变量和人力资本变量的相关系数较高,为避免共线性问题,本文未将这两个变量放入同一模型中进行回归,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同样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模型R值均较高,均通过了F或Wald检验。

本文研究发现: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与沈坤荣和耿强(2001)的研究基本吻合。二是环境规制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即中国存在“波特假说”。三是研发投入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国内自主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四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说明除了技术创新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四、结论

本文采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即中国存在“波特假说”;中国国内的自主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等的投入,同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为实现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同时增强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其次,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大环境政策的实施力度,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再次,加大对科研院所、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草根创新、大众创业”,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最后,推动高等教育更大范围的普及,全面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加大资本投入力度,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1] Chow,G.&Lin,A.L.:Accounting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3).

[2] Porter,M. E,Van Der Linde,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

[3] Wang,Y.&Yao,Y.:Sourc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52—1999:In cooperat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

[4] Young,A.:Gold into Base Metals: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6).

[5] Zheng Jinghai,Hu Angang,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ductivity in China(1979—2001)[J].Goteborg,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4.

[6] 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2).

[7]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8] 刘舜佳:国际贸易、FDI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基于1952—2006年面板数据的DEA和协整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

[9]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10] 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11] 许和连、亓朋、祝树金: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12).

[12]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

[13] 杨文举: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责任编辑:张琼芳)

猜你喜欢
年鉴生产率规制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广西多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
跟踪导练(三)4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写入“十三五”规划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