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蕾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从多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融合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灵活运用语言等方面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寻到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写作,它是人们进行情感表达以及信息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它也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那么,学生应该通过怎样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其實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多读多写。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结合阅读积累,做到“腹有诗书”
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思维变得敏感而厚重,不是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而是要引导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事实也是如此,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经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要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实现吞吐自由。阅读和写作是融会贯通的,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输入,作文则是对于语言文字的输出。要想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爱上读书,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然后阅读更多的书籍,如此良性循环。鲁迅先生曾说:“好的文章是好的书籍熏陶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能够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平时的写作课上,教师也可以拿课本上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背诵记忆,如《泉城》,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文中把济南名泉描写得生动而且形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篇文章作为素材积累下来,通过慢慢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知识,从而真正做到“腹有诗书”。
二、融入生活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写作,一般都是心中有所思考,并且情绪有所触动,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一般的作文的素材都是潜藏在生活中的,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情境,参与生活,进而体验生活情趣,让学生能够有所感悟,并有着强烈抒发此次感想的欲望。
生活素材的积累离不开观察和发现。学生要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每个学期都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观察计划,如:观察学校花园里的花草,太阳的东升西落,小河的潺潺流水,蔬菜瓜果的成长过程等,并且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看一看、摸一摸,进而在这些生活素材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写关于“春景”的作文时,教师可以不用急着让学生立刻下笔写,而是组织学生参与“春天在哪里”的活动,让平时喜欢画画的学生带上画板进行写生,让平时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搜集一下描写春天的诗歌或者是名家大作,并带着学生去野外欣赏一番这样明媚的春色,进而增强学生最直接的感受。之后,教师可以就此次活动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总结,让学生直接分享一下自己的体验,进而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活素材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扩大命题空间,鼓励大胆表达
对于作文,它基本上都是有命题存在的。而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把握和作文命题有着很强的联系。一般地,作文的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的相关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教师就会布置写什么,这样命题的空间就很小,要求也是很单一的,这就让学生很难把握写作的内容,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走出文本教材,让学生在开放的生活中找寻写作题目的素材,扩大命题的空间。
例如《我的爸爸》,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的形式。学生可以将作文通过记叙文的形式表现,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用诗歌表达。因为都是学生和爸爸之间相处的细节,文章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的成分,多了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命题空间的转化,学生都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再如《我和妈妈有个约会》,教师可以将这篇作文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约会的内容、约会的目的、约会之后的效果等方面选取命题方向,当然选取的方向不同,所表述的文章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能够扩大命题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达,从而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总而言之,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寻找,将学生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的获得统一起来,实现课程内外的统一。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