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定

2017-04-24 11:26叶晨静龚艳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失眠症临床疗效

叶晨静 龚艳春

【摘要】 目的 给予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 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 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66例失眠症患者, 利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普唑仑治疗, 观察组给予患者酒石酸唑吡坦片(思诺思片)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間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7 d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失眠症患者思诺思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阿普唑仑治疗, 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失眠症;酒石酸唑吡坦片;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64

失眠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临床上主要通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来良好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如苯二氮类与非苯二氮类药物。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失眠患者人群呈现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1], 造成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以及精力不济等不良后果。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失眠症患者时主要应用药物治疗, 但是不良反应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临床上一直致力于研究治疗失眠症的高效、安全药物, 思诺思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药物之一[2], 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探究给予失眠症患者思诺思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等, 本院对66例患者进行探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失眠症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3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0例, 最大年龄55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1.01±8.54)岁, 最长病程1.0年, 最短0.1年, 平均病程(0.5±0.2)年。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1例, 最大年龄56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42.54±8.54)岁, 最长病程0.9年, 最短0.2年, 平均病程(0.4±0.3)年。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 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普唑仑药物治疗:用药剂量0.4 mg/d, 入睡前服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思诺思片药物治疗:用药剂量10 mg/d, 入睡前服药;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得继续使用其他镇静催眠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 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给药7 d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 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利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量表(TESS)判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差值)/基线总分×100%。痊愈:减分率≥80%;显著进步:减分率50%>80%;好转:30%>50%;无效:<30%。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7 d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2例口干以及1例头昏,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观察组中出现3例口干以及2例头昏、1例口苦患者,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79, P>0.05)。

3 讨论

失眠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 患病人群中多见老年人,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入睡困难是其临床表现, 一般入睡时间在>30 min但是并不能保持熟睡状态, 睡眠浅、易觉醒是其临床特征, 患者在夜间觉醒次数>2次且夜间多噩梦[3-5], 晨起较早且醒后多不能再入睡, 在睡眠状态下精神并不能得到振作以及恢复, 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通宵不眠的情况。若患者连续1个月以上因为睡眠质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影响白天生理功能的症状, 如精力不足、精神恍惚以及哈欠连连等,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6-8]。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 睡眠的意义很大, 睡眠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生长发育并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睡眠来保护脑力并使精神充沛[9-11]。治疗失眠的最主要措施是消除失眠各种诱因。目前临床上在给予失眠症患者治疗时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以有效帮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但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情况较为严重, 例如苯二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宿醉现象以及记忆损害, 部分患者会伴有认知损害以及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等, 尤其是大剂量使用, 可造成患者出现戒断症状以及反跳性失眠等[12-14]。

阿普唑仑虽然可以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是会减少睡眠潜伏期, 进而导致失眠症患者浅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以及深睡眠时间明显减少, 可以对患者的睡眠结构进行改变并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 导致患者在白日时依然感觉困倦和疲乏;思诺思片作为新一代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态, 对患者认知以及精神、运动功能均不存在严重影响, 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是目前临床上唯一睡眠诱导效应与精神运动功能损害相分离的药物, 临床用药治疗时比较适合入睡困难的失眠症患者, 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入眠并增加睡眠时间, 最重要的是不会对患者的睡眠结构形成改变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形成, 在次日白天并不会出现头昏等不良反应[15, 16]。同时, 思诺思片可以显著消除患者对于药物的心理依赖, 使得患者在用药期间的用药依从性显著增加。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 思诺思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失眠症患者思诺思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均高于阿普唑仑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更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患者的睡眠入睡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可将其作为有效药物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雯昕. 82例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研究.现代养生B, 2016(1): 68.

[2] 凌蕴玉, 许良. 失眠症的防治干预.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6, 3(3):166-170.

[3] 冯运会, 曹红军, 孙皓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老年失眠症50例.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5):46.

[4] 李国祥. 失眠症的阶梯式治疗.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5): 725-726.

[5] 石晓萍. 失眠症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2): 110-112.

[6] 景玉清, 宋秀梅. 失眠症的诊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5):681-682.

[7] 周振宏. 谈谈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24):136.

[8] 张德华. 浅谈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国伤残医学, 2015(6): 119-120.

[9] 高贤琼.中西药合用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医药指南, 2014(6):40-41.

[10] 何素玲, 王美月, 陈美惠, 等. 失眠症的用药误区与合理应用. 人民军医, 2015(12):1463-1464.

[11] 陈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79例效果评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23(2):43-44.

[12] 陈朱莹, 何国金. 失眠症的临床治疗与展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3):5.

[13] 任小芳. 思诺思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8):1271-1272.

[14] 沙中玮, 徐建. 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广西医学, 2015, 37(8): 1145-1147.

[15] 于楠. 酒石酸唑吡坦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山西醫药杂志, 2015, 44(7):789-790.

[16] 姚培芬, 陈兴时, 朱贻盛, 等. 思诺思对失眠症患者QUISI检测指标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9(9):1074-1076.

[收稿日期:2016-12-28]

猜你喜欢
失眠症临床疗效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超级心理医生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