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 | 梁希理
谁在说
辑 | 梁希理
学问传统
要把我国最高的研究水准提上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国内太着急了点。为什么还没有达到研究的前沿?因为中国拥有的达到世界前沿水准的学者还不够多。学问是要有传统的,这个传统是要一步一步坚持下来的,所以你刚才讲“钱学森之问”,我觉得他问得好,我的回答就是不能着急,学术的前沿、第一流学术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成功的,在外国是200年,至少是100年累积起来的。中国要想在一二十年内就赶上去,你着急也没用,所以就是要慢慢来。
——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杨振宁,在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时如是说。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去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天我们依然践行。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工匠精神?从“鸡声茅店月”到“鸡窗夜开卷”的“信德”来看,工匠就两个字:一个是“精”,对教书精益求精的“精”;一个是“细”,对立德树人的精雕细琢的“细”。工匠精神呢?就是自觉守住为人师表这份契约,一门心思、乐此不疲地自觉做你该做的事,还胜过做这些事带给你的钱。
——清华附小的“开学第一课”上,校长窦桂梅谈教师的“工匠精神”。
课堂教学 作业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研究很重视,对课堂教学很重视,而对作业研究重视不够。似乎作业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其实,作业有其独立的课堂教学价值,或者说,作业是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假期里,作业更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态。
——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撰文谈作业改革,提出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教育 能力导向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整个流水线模式、标准化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取代。那么人的机会在哪里?有人跟我说,知识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的知识Google、百度都知道。知识渊博,通晓古今已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通过这些知识做什么。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区分知识和能力,理想的境界是我们既教知识,也教能力。现在的教育系统应该更多由知识导向型转向能力导向型,我们要打破原来的学科分化的观念,培养更加通用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发布会上,《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分享了她对未来教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