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17-04-22 08:06刘希娅
教育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梅花学科教材

文 | 刘希娅

“小梅花”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文 | 刘希娅

作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使我有了一种被认可、被鼓舞、被寄予厚望的幸运,这也给了我动力、压力与前行的力量。行走在学校教改这样一条充满童趣和幸福的求索之路上,我踏实、快乐,并将不懈努力!

——刘希娅

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从2004年起,学校深入践行“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结合重庆地域精神特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组织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校园文化课程。学校摒除功利,始终坚持让孩子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把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个性化发展,天天快乐,健康飞翔。学校创新地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建构实施了具有特色的“小梅花”课程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理念

在践行“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立足学校传统、实际状况和未来需求,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培养改良世界的中国人”的具体的、个性化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将此确立为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

在努力实现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的教育愿景实践探索中,学校始终坚持“孩子是学校的灵魂”,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秉承“凡是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课程视野,最大限度地彰显课程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特质,充分体现课程的生命性与生活性和谐统一,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坚持不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程体系建构

学校课程建设过程是对学校课程蓝图的勾勒与践行过程,是学校整体发展与形成特色的核心,也是学校的一种常态生活和思考方式,全方位地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在“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回应现实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建构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

这些课程打破了严格的学科界限,宛如梅花的花瓣一样缺一不可,各类别相辅相连,突出基础教育致力追求的教育个性化与人性化,凸显课程的鲜活与生长,成为彰显学校特质的“小梅花”学校课程。

学科课程,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和内核。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学校优化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十余门学科整合为语文漫道、数学乐园、英语交流、科学探秘、艺术生活、体育世界和品性修养“6+1”门学科课程,对学科内部知识进行纵向整合,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横向整合。

社团课程,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社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选择和补充。学科整合为学生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社团课程设置灵活多样,5大类100余个社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们自主性的选择与学习需求,旨在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通过“走班选课”的举措,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让学生和有共同兴趣特长的伙伴聚在一起对话研讨、操作分享、共同提高。

环境课程,校园即课堂,一切皆课程。环境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学生的立场、体验、收获,学校通过建设环境文化、营造人文氛围、开展实践活动、凝聚教育合力等,构建了校园物理环境课程、学校人文环境课程、家庭生活环境课程、社区实践环境课程,从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

三、课程实施

编写辅助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桥梁,它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紧联系起来。它不仅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材的出版发行已不再是国定教材“一统天下”,各版本的教材迅速发展,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在教材多样化政策背景下,为深入推进小梅花课程实施,挖掘和提炼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组织全校教师研发了与六大整合学科相配套的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语文漫道》 《数学乐园》《英语交流》《科学探秘》《艺术生活》《体育世界》。

在研发中,丛书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标准不降低,内容不减少”的原则,梳理各学科知识体系,提炼学科精神,对比分析各学科各版本不同教材,深度剖析十几个学科12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整合优化,重构六大学科辅助教材的编写体系,精选适应学情的个性化内容,创新素材和呈现方式。2015年8月,涵盖小学所有学科和年级的62本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投入使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只有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发生关联,学生才有更深刻的体悟,学习才是主动的行为。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注重生活化,大量教学材料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编排方式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更能让学生对教材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常态。

同时,各学科教材在编写上有较大的突破。《语文漫道》主张“少讲解多阅读、少课文多活动”,采用“一篇带多篇、篇章带整本”的阅读策略,创设更多的表达机会、更丰富的表达内容、更实用的表达方式;《数学乐园》采用“主题知识+专题活动”的双元学习路径,通过“情景+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孩子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英语交流》直指核心目标“交流”,在时间安排上更自由、内容选择上更加灵活多元;《艺术生活》注重了解、体验、演绎,大量引用本校师生的原创作品,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体育世界》分为三大板块:基础体育、选修体育、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运动、健康、快乐三大核心素养;《科学探秘》注重好奇、探究、求真、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校通过拆除讲台、小组围坐,开展专题活动、倡导跨学科教学等策略,营造“小梅花”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

课堂的布局与环境承载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具有潜在的育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学校拆除讲台后,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了师生互相信任、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授。同时,学生座位改“秧田式”为小组围坐,加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享,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常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是一致的,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共同体。直接经验为间接经验的获得提供支撑和生长点,而间接经验又为直接经验提供事实和价值的解释。在“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大课程观引领下,突破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重探究和体验,回归现实生活,各学科专题活动应运而生。专题活动编进“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中,与主题知识相对应,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各学科专题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或一小时,同时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专题活动统一安排在下午,约占教学总时间的40%。专题活动内容丰富,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强,比如《数学乐园》专题活动“跳蚤市场”“配制果汁”“测量校园”等,《语文漫道》专题活动“社会调查”“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这些专题活动教学时间更自主、教学人员更多元,充分整合各学科及周边素材资源,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在实践中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课程整合为核心的小梅花课程倡导教师跨学科教学。从教多个班级的一门学科变为教一个班级的多门学科,解决了一直困扰老师们的“跑班”状态,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相处,深度了解学生,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教师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融入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关注由原来单一的关注学科学习变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综合成长。针对长期存在的学科本位淡化、学科界限模糊化的状况,教学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从“学科人”实现了“教育人”的转变。

调整作息时间。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彼此影响的地方,学校通过调整优化作息时间,使“小梅花”课程的活力和优势得到彰显和发挥。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上午、下午的学习内容。上午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主要安排学科课程,以静为主;下午主要是专题类课程,学生更多走出教室,在户外操作、实践、运用。这样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作息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灵活安排课时长短。学校将大一统的每节课40分钟调整为英语交流每节课30分钟,确保学生天天学英语、用英语;其他学科课程每节课60分钟,这60分钟内由师生自主安排学习、休息、活动;专题类课程则每次为120分钟,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深度学习和体验。

让校园生活更加人性化。学校取消全校统一的上下课铃声,取消全校统一的大课间活动,从全校统一到班级自主,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常态化、生活化,学习与生活互相融合,师生更加轻松、自主,孩子们从他律走向自律,从静态、单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放松、主动地参与校园活动新常态。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观念、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都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水平与成效。尤其是学校课程整合后,新的课程设置和辅助教材的使用,呼唤着教师的快速成长。

“小梅花”课程的实施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借鉴,校本教研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应对新课程挑战的必然选择。学校充分发挥团队的研究力量,教师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跨学科听课研讨、互相启发、共建共享,形成伙伴式互助型的常态教研氛围,推进了“小梅花”课程的实施。

成立工作室,教师更多关注研究。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再招募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一起参与,学校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室的研究方向,聚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教师对学生辩论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艺术生活专题活动的开发设计”等,既解决了教师在课程整合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又推进了“小梅花”课程向纵深发展。

小梅花课程回归学生立场,学校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富特色、更具活力的教育选择空间。在课程建构与实施中,学校始终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善师生校园生活状态,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猜你喜欢
梅花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梅花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