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

2017-04-22 14:48李丽敏
医学信息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李丽敏

摘要:目的 研究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为对照组患儿给药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且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以后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地促进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临床上也将其称之为新生儿高胆红血症,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将其划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1]。我国大约超过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黄疸,生理性黄疸相对来说病情较低,血液当中的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对小儿的智力产生影响[2],但是病理性黄疸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核黄疸,引起脑瘫,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损害,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本研究主要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现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都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排除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本研究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患儿,且发病年龄为3~25 d,对患儿进行黄疸仪测定胆红素波动为256~340 μmol/L。患儿的肝肾功能均正常,分组以后采用统计软件,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患儿采用肝酶诱导苯巴比妥片进行治疗,给药剂量为5 mg/(kg·d),患儿分3次口服给药,连续被患儿给药5 d作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茵栀黄颗粒的给药剂量为每次给药半包,给药三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给药半片,给药3次/d,患者以凉白开水送服。

1.3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患儿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患儿的黄疸明显消退,而且患儿的胆红素<136.8 μmol/l,则表示治疗显效;如果患儿的黄疸症状大部分消退,而且患儿的胆红素<225.0 μmol/l,则表示患儿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黄疸消退不明显,而且胆红素不超过220.5 μmol/l,则表示治疗无效[3]。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IBM SPSS23.0統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本研究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2.00%(36/50)。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治疗之前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为(300.24±44.5)μmol/l,对照组为(205.8±41.5)μmol/l,治疗之后5 d,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为(122.3±28.7)μmol/l,对照组为(143.8±30.4)μmol/l,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临床上可将该疾病划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处理,患儿可以自行消退,所以生理性黄疸对于患儿的影响并不大。急性黄疸如果长时间不退,其病情可能会继续加重,会结合胆红素增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通过血脑屏障,对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损坏。在患儿大脑的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以后,它会导致胆红素的脑病发病,造成神经性系统的永久性损害,情况下会使患儿出现死亡[4]。

临床上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进行分析,患儿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胎儿宫内的血氧分压相对较低,而且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其产生的胆红素量也多,出生以后的血样分压升高,红细胞就会被迅速破坏,导致其体内未出现结合的胆红素过多。血浆白蛋白联合胆红素的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情况,这会对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连接数量产生影响,早产儿的白蛋白含量越低[5],所连接的胆红素量也就越少。一般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而肝脏系统的发育相对来说较不成熟,也不能够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这样所生成结合的胆红素量就会减少。肝肠循环增加使新生儿因为肠腔内葡萄糖醛酸肝酶的活性升高,可以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同时因为肠道缺乏细菌,会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

本研究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的价值。对此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落定植,同时对于益生菌代谢产物进行有效改善,能够使新生儿肠道内的环境偏向碱性。还能够提高肝酶的活性,增强排泄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进而有效地起到退黄的作用。其中涉及到黄芩能够有效地燥湿解热,泻火去毒。茵栀黄颗粒能够抑制患儿机体的变态反应,它可以减少红细胞的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有效地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还能够对于β-葡萄糖旋酸苷酶活性进行抑制,促进患儿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因而可以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上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地促进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丽琼.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4(4):1544-1546.

[2]朱明锦,夏伟,徐之也,等.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7(1):203-205.

[3]王红,张玉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7(4):12-15.

[4]王小红.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06(23):272-273.

[5]周明.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5,28(20):163-164.

编辑/李桦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
肠道益生菌联合黄疸茵陈颗粒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黄疸应用药物联合短u,3多次蓝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护理措施探究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