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钰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应用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补充能量、补液,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茵桅黄口服液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综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2.5±0.3 5d、临床总有效率为9 3.8 8%,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4.8±0.68d、临床总有效率为8 3.6 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应用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总胆红素的代谢、促进黄疸的消退,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桅黄颗粒;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胆红素生成量较多、运转能力差及代谢排泄水平低,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表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由于新生儿黄疸具有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持续加重或反复出现的新生儿黄疸,需采取临床干预、改善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采取蓝光治疗;而茵桅黄颗粒作为新生儿黄疸的补充性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治疗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患儿48例、女患儿50例;平均胎龄39.05±0.74周、平均日龄3.86±0.69天、平均体重3.86±0.47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本研究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病例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补充能量、补液,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茵桅黄口服液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皮肤黄疽显著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皮肤黄疸有所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无效:黄疸无明显变化。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2.5±0.35d,对照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为4.8±0.68d;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67%;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原则为对因治疗、降低血清胆红素、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改善预后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在中医学上,新生儿黄疸病机为湿热内蕴、肝失疏泄,胆汗外溢而发黄,旨在清热利湿退黄。茵桅黄口服液给药途径方便、生物利用度高、无创伤性及明显毒副作用,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标本兼治的疗效。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基础上,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通过蓝光照射体表,促进体表组织间隙的胆红素光分解水平。此外,蓝光与未结合胆红素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较强,促进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促进胆红素经胆汁或尿液排泄。通过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利于显著下降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退黄时间,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值显著小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缩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3.67%;提示新生儿黄疸应用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总胆红素的代谢、促进黄疸的消退,具有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