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的视野与情怀

2017-04-22 22:19陆俊杰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学校

陆俊杰

提起职业教育教师,大家很容易将这个群体与“双师型”教师联系起来。这里我们先把这个热词雪藏一下,换个角度,从更广泛的视野内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一些素描性的讨论。

一、职业教育教师要有强调技术的视野与情怀

一些学者指出,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只有职业教育,没有技术教育,是没有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虽然这种说法可能将问题严重化了,但笔者从整体上还是认同这一观点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学界与业界也一直在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探索,力图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笔者就对相关原因和表现作粗浅解读。

语义分析。从词汇来看,我国至少出现过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三种说法。其中,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力图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却并不常用。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在大多数语境中通用,但职业教育的说法却是更为常见。这不仅体现在正式文件、学术文献中,而且也体现在日常表述中。学界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命名实际上窄化了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这个教育类型的特点。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专业专家多次提及用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完整说法来指称这个类型的教育,至少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来代替职业教育的简单化说法。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惯性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也是用职业教育来表征具有完整意义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也可以视为这种表述习惯的强大力量。

表面看来,这种概念的区分似乎只是一个关于名词的论争,事实上却远没有这么简单。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概念包括几个细分性内涵:第一,严格意义上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一定区别,两者并不能相互包涵。如果用一个概念去替代或涵盖另一个概念并不妥当。第二,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化的培训并不相同,更无法替代或相互替代。还有人提出,用哪个概念其实并不是关键问题,只要大家知道它的广泛外延即可。笔者认同这样的看法。但关键问题是,职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是否具有这种广阔视野。

政策分析。从政策分析的视角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职业教育教师有关的专业标准都被内置于具有层次意义的标准之中。比如,用中等教育教师来包含普通中等教育教师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201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里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没有明确指出不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但在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充分说明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进行了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性也是必要的。

是否需要讨论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的不同,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赞同者可以从两者教育类型不同进行分析;反对者认为他们都是教书育人,共同点大于差异点。应该说,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是可以放在一起讨论的。但这并不否认讨论二者不同的可行性。这与不同类型、甚至不同层级的教师都有相应的专业标准一个道理。

实践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曾经一度是各种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汇。但是,在实践环节,职业教育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了职业、就业,而对技术关注度并不高,如技术创新、技术积累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性不够,意义主要在此。

1995年,严雪怡先生就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国内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分类与命名存在着分歧。在发表的文章中,作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使用各种不同的术语,造成概念上的混乱,这不仅无益于职业技术教育术语的规范化,更将产生严重后果。目前,国内学者意见的主要分歧点在:“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应是同一类教育还是分成两大类?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职业学校教师对此理解究竟怎样,仍然值得反思。

二、职业教育教师要有关注行业企业的视野与情怀

职业教育关注行业企业发展情况,这似乎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仍然有两个细分问题值得讨论。

一方面,学校应迎合还是引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是何种关系,对接?迎合?引领?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好回答。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师对行业企业的需要保持高度关注,也受到就业导向理念的深刻影响,这没有错。还有教师反映这样一个问题:不少企业表示,企业对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并不十分关注,而更看重其“核心素养”或者叫“一般素质”。技术操作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使员工达到企业要求。还有企业人员表示,从基本素质来看,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例,更多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如普通高中。应该说,这是一个颇让教师们郁闷的问题。如果确实是这样,职业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职业教育教师要如何处理企业需求与职业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这种矛盾,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升学通道,就为学生多样化成才奠定了方向。在此背景下,职业学校是否还需要走迎合的路线?

另一方面,关注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学校主动走出去的校企合作一般会关注大企业,甚至有的考虑出台校企合作企业遴选标准。诚然,关注规范化的大企业没有错,但是中小微企业体量正在逐渐扩大,也是新产业发展的方向,对此,职业教育该如何对待?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披露,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以工业为例,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6.5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7.4%;完成利润4.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4.5%。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对此,职业教育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对中小企业的传统看法?

另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也成为一种选择,这或许也是职业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一个起点。显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创业自然是属于中小微企业。对此,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关照和作为,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三、職业教育教师要有向社会培训学习的视野与情怀

对大多职业教育教师而言,日常教学工作和繁重的相关事务已经让其疲于奔命,他们似乎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这也是笔者提出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方面的分析也可分解为两个相关问题加以讨论,即二者是何关系?教师向社会培训学什么?

社会培训是学校职业教育的补充吗?如果单纯从规模和质量来看,社会培训似乎要远远超过学校职业教育。这是因为,无论从长远还是发展趋势看,社会培训均不可忽视。任何转岗、技术提升均需要社会培训,而且示范院校建设和特色院校建设中关于社会服务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醒职业院校在这方面有所考虑,但实际执行效果可能仍需认真评估。在此背景下,完整意义上同属一种类型教育的二者之间是否需要相互学习?

职业学校需要从社会培训方面学习什么?社会培训(甚至包括企业内培训)在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上可能均有更高的市场性。职业学校虽然也一直追求与市场对接,服务于市场,但其效果大多不佳。在此方面,社会培训应该有很多方面值得职业学校学习。这种学习并不仅在于社会服务这一狭窄领域中,更在于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于思想、思路。

总之,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在新的政策供给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再反思,或许是有益的。天长日久,可能便有全新的视野和情怀。

(本文为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规划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JB16025)■(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学校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