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效应叫作“福州论坛”

2017-04-22 22:16齐德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与会者时代背景福州

齐德才

2017年1月15日,“第五届全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福州论坛”)在福州完美落幕,但人们惯常所说的“人走茶凉”现象却未出现——“人倒是走了,心却近了,血更热了”,与会同人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方式热议参会收获与感受。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以教育实践者集体的智慧策划的教育论坛……令人回味无穷。”余国良先生如是说。

在与会者的热情互动中,还诞生了“福州论坛”版的《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一,我拍一,福州论坛有生机……你拍五,我拍五,德育教师找到队伍;你拍六,我拍六,叙事精彩促交流……你拍十,我拍十,论坛过后抓落实。”

“福州论坛”产生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效应,让教育的能量、学习的热情和践行的动力在与会者中持续发酵。我想,这也是“全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的品牌效应。

“福州论坛”为职教同人们架起了一座桥梁,一座“交往与交流”的桥梁,一座“追问与反思”的桥梁。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们和专业人士、多闻之士的交往恰恰是专业成长的捷径。这样高质量、高品位的交际和互动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高人的指点能让我们拨云见日,有时候我们苦思冥想,想走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之路,想创新德育的途径、方法,殊不知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康庄大道,无须你去披荆斩棘另辟蹊径,通过论坛的深度交流,我们就可以把别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己所用,这种“拿来主义”也是一种高效的创新。

“福州论坛”设置的“圆桌论坛”环节,将“追问与反思”体现得淋漓尽致。围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工作”这一主题,振笋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特点是什么”和“你是如何应对的”这两个问题,而我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特点语焉不详,更多地回答了“互联网+”手段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振笋追问“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何谈应对措施?”“哪所学校运用了大数据手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如何操作的?”这引发我们深思,现实中我们是不是更多地“重战术,轻战略”?我们是不是如振笋所说,“还是太着急,总是急着想做点事,而忘了为什么做这点事”?在追问和反思中,论坛帮我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在“福州论坛”上,我个人分享了《学生管理中的几个效应》,在与会者中激起了小小的涟漪。温州大学的钱合激老师以《学会4个效应,管好95%以上的学生》的4千字长文鼓与吹;一向奖掖后进的蒋乃平老师认为:“四个效应是在实际工作中提炼出来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有爱心,四个效应可复制,可推广,操作性强。”看了蒋老师的点评,我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因为我在准备这个内容的时候,确立了三个出发点,可以说与蒋老师不谋而合:一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二是基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三是可移植,可复制。第一是想在教育理念满天飞的当下,“坚守良知,遵循常识,回归教育本真,追求师生幸福”,这也是“福州论坛”的主旨;第二是因为我身处一线, 当了整整10年的教育处主任,还兼任着班主任,泥里来,水里去,因此我从自己的实践课题(《向师生关系要教育质量》《向班风建设要管理效果》《教师安全的管控》和《柔性管理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精选了讲座的内容,在选题时我考虑到一线教师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因此,从理论切入,以期与会者通过掌握理论而让实践事半功倍;第三是想通过可复制、可推广让与会者都能有所得,我想可移植、可复制的是规律,否则就是个案或者特例,因此我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力戒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則为枳”的现象。

猜你喜欢
与会者时代背景福州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华丽追梦者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