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城
【摘 要】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语文课堂的“求真”策略极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更是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語文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求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也是教师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建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要真实的课堂中去理解课堂,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学会“求真”思维,并联系真实的生活,真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就如何创建求真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求真课堂;教学策略;焦点讨论;真情朗读;联系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问是教学的关键,朗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而对课本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会去探索真知,成为全面发展、具有独立思维的人,从而创造未来,是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奠定这一切的基础。
一、焦点讨论(ORID)引领学生求“真”思维的发展
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散与聚焦,焦点讨论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策略,下面简称ORID模式,O是objective的缩写,R是riflective的缩写,I是interpretive的缩写,D是decisional的缩写。课堂的问题设计很重要,按焦点讨论法的步骤,我们可以问题设计成四个层面,也就是O、R、I、D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客观性层面,也就是O的问题,是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客观情境,知道文章写了什么。第二个层面是反应性层面,也就是R的问题,是关于个人的反应和联想,目的在于让学生谈到自己对文章描写的主观感受。第三个层面是诠释性层面,也就是I的问题,是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目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了解文章的本质,描写的方法,这一层面是难,是问题设计的关键。第四个层面是决定性层面,也就是D的问题,让学生关注解决方案,目的在于让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写作与创新。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上讲到的四个层面的思维逻辑结构:先摆出事实,然后分享联想和感受,接着阐述该信息的重要性或意义所在,最后是结论[1]。这种逻辑结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思维过程的大门,潜移默化拓展学生思考力和学习力,从而培养“求真”思维。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风筝》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完全文后,聚焦于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学生自读过课文后,我提问(O层面问题):读了这两段,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初步读到的信息提取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回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从场景到孩子们如何放风筝,如何奔跑的过程阐述得非常详细。接着我便问(R层面问题):你们感受到什么了?孩子们都说,感受到了文章里,风景优美,风和日丽,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下放风筝,特别快乐,自己也好想去那里放风筝呀!我趁热打铁,问(I层面问题):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文章哪里写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课文吧!孩子们读完文章,便提炼出了文段里的关键词句,把作者运用到的修辞手法,优美词句的运用等写作手法一一讲出来了。我再问(D层面问题):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便谈到,她在海边的公园里也放过风筝,也非常快乐?我追问:那你能不能运用作者这样的写法,来谈一谈当时的情景?她显得十分自信且快乐,描述了放风筝的过程,而同学生也根据文章的写法,不断为她补充画面,最后,一幅滨海早春风筝图展现出来了,一篇优美的作文也诞生了,也点燃了学生将生活中的场景描写下来的写作欲望。四个层次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真正体会作者的情况,并顺势延伸到生活及写作中。一堂堂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求真的思维逐步形成。
二、真情朗读体悟“真”情
(一)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的感悟,边读边画出自己觉得需要变化语气的词句。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理解不同,自由朗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3]。在自由读时,班级看似较为混乱,声音也不够响亮,但我们仔细去观察孩子,可以见到各种陶醉其间的表情。从片段的读到全文的读,孩子情感逐渐深入,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谈谈收获,才能真正体味到文本真情。
(二)教师范读,引领体悟。相对于孩子,老师的阅历较广,情感表达技巧也更为纯熟,老师的范读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老师在读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注意老师对词句的处理方法,让孩子们谈谈听后的体会,也猜测老师为何这么处理,有什么效果,换作自己,可以怎么读?一系列的反馈之后,孩子们就能系统地,真实地读出文本真情。
三、从文本到生活,追求“真”理
在焦点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决定性的策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张将生活与文本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整节课当中。在D环节的问题设计上,我通常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局部的写法指引,另一个是从课文整体上得到感悟,用哲理来指引生活,还原于生活,达到语文课的本真。
在语文课堂上,不单单是指知识技能的运用,还应该将文本所内涵的哲理引申到生活中去,让孩子能够以高尚的道德观、人生观去生活,能够在生活中辨别是非黑白、美丑善恶,达到这样的目的才能算是真实的语文课堂,所以,我们要求要语文课堂上说真话,抒真情,用真情、真理去引领生活,让孩子活出真实的自己。
世界复杂,语文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科目,理应背负真探索真理、教会学生做真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加]乔·尼尔森.关键在问——焦点讨论在学校中的应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