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角32例分析

2017-04-21 03:28黄渊柏郝利明毕鸣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角化皮肤科鳞状

黄渊柏 郝利明 毕鸣晔



·病例报告·

皮角32例分析

黄渊柏 郝利明 毕鸣晔

目的: 分析32例皮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皮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皮损位于头颈部24例、躯干部2例、上肢2例、下肢4例;组织病理示病毒疣20例(62.5%)、脂溢性角化症5例(15.6%)、癌前病变5例(15.7%)、毛囊角化症1例(3.1%)和原位鳞状细胞癌1例(3.1%)。结论: 皮角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大部分皮角为良性病变。

皮角

皮角是由于皮损处角质物异常增多而形成的角化性突起,形似动物的角,故取名皮角。皮角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约30%发生于头面部,通常长数毫米至数厘米,基底部可潮红或无明显炎症表现,无明显瘙痒、疼痛感,若基底部炎症明显,应考虑癌变可能。皮角发病率较低,缺乏大样本、深入的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的32例皮角患者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手术疗效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自2007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临床诊断为皮角,且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临床、病理等资料完整的病例。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符或者相关资料不完整的病例则予以剔除。在分析好发部位时,将病人皮损部位进一步分为暴露部位和非暴露部位。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2例皮角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1.29 。发病年龄6~84岁,平均(54.0±13.2)岁,其中发病年龄<20岁1例,20~40岁7例,40~60岁11例,>60岁13例,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2.2 临床表现 皮损长度为2~8 mm,平均长度(0.38±0.16)mm;基底部直径[(最大直径+最小直径)/2]为2~13 mm,平均(0.61±0.24)mm。皮损部位:头面颈部24例(其中面部14例、鼻部 1例、额部1例、颈部8例),躯干部2例,四肢6例(其中上肢2例、下肢4例)。按照皮损部位,将头、面及颈部、上肢划为暴露组,躯干、下肢划为非暴露组;则发生于暴露部位患者共26例占81.3%,非暴露部位患者共6例占18.7%;皮角明显好发于暴露部位(χ2=8.71,P<0.05)。

2.3 病理表现 32例皮角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病毒疣20例(62.5%),脂溢性角化病5例(15.6%),毛囊角化症1例(3.1%),癌前病变5例(15.7%),原位鳞状细胞癌1例(3.1%)。其中良性病变26例(81.3%),恶性或癌前病变6例(18.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1,P<0.05)。

2.4 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全部皮损及周围至少2 mm范围的正常皮肤,向下切除皮下脂肪层达浅筋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异常并发症,随诊至少半年,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皮角比较少见,截至目前未见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报道。皮角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其病因不明,许多研究表明皮角的形成与皮肤病毒感染、皮肤角化过度、皮肤良性及恶性肿瘤有关。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皮角(61.1%)属于良性,只有少数(38.9%)属于恶性或者癌前病变。在韩国,约80%的皮角属于良性,5%的皮角属于恶性,15%属于癌前病变[1]。

图1 左面部褐色角状隆起性丘疹 图2 表皮明显角化过度,凸出表皮 (HE,×40) 图3 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HE,×100) 图4 棘层可见大量凹空细胞(HE,×400)

病毒感染是皮角最常见的原因,通常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占西方人群皮角患者总数的15%~23%,这类患者可表现为寻常疣、跖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合并皮角,也可以没有以上疾病的临床表现,仅在病理等辅助检查中被发现。有研究证实寻常疣合并皮角患者的皮损中存在HPV-2的感染,且编码E1和E7的基因存在突变[2]。对于四肢泛发性寻常疣合并皮角的患者可出现四肢远端骨质疏松、吸收、关节间隙变窄,其机制尚不清楚[3]。此外,还有传染性软疣表现为皮角的报道[4]。

皮角与一些角化过度性皮肤疾病、皮肤良性肿瘤或癌前病变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脂溢性角化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皮肤疾病,也是皮角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角化棘皮瘤所引起的皮角则要少见得多[5]。对于小儿发生的皮角,更多是与一些先天性皮肤病有关,如皮脂腺痣[6]。皮角患者被报道有较高的恶变风险,在一些患者的病理中发现向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转化[7],这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皮角与皮肤恶性肿瘤之间的联系是近些年人们关注的重点。以皮角并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多发生在面部等暴露部位,长期日光照射能诱发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变性,促进皮肤光老化,导致皮角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因此,皮角恶变更可能发生在有日光性角化病病史的患者。少数患者也可发生在腹部或生殖器[8]。有研究发现巨大型皮角更容易恶变,伴发鳞状细胞癌[9]。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龄、男性、暴露部位、大基底(或高度与基底直径之比)是皮角并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

目前权威教材把皮角定义为癌前病变,推荐手术治疗。从我科的治疗经验来看,手术切除效果好,不易复发,适合大多数患者。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多发型、巨大型、不耐受或不愿意手术者,尚需其它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案。研究者发现,对于发生在病毒疣基础上的多发性皮角,口服阿维A联合肌肉注射干扰素可取得满意疗效[2]。如为恶性但患者不耐受或不愿意进行根治性手术,可以先清除皮损,再进行光动力治疗,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9]。当然,如果病理示良性病变,皮损小而少,可以选择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等治疗。总之,皮角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皮损及身体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最后给出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皮角诊断是简单的,但其内在病因确很复杂,所有能导致表皮高度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并在皮肤表面大量堆积呈山峰样隆起者都可导致皮角的形成。皮肤科医师在诊断皮角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此形态学上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它的原发疾病,重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治疗创伤。

[1] Kim YJ, Oh ST, Kang H,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cutaneous horns[J]. Korean J Dermatol,2005,43:359-365.

[2] 汪晨,相广财,王纪英,等.巨大寻常疣并发皮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84-87.

[3] Thappa DM, Garg BR, Thadeus J, et al.Cutaneous horn:a brief review and report of a case[J]. J Dermatol,1997,24(1):34-37.

[4] Sim JH, Lee ES. Molluscum contagiosum presenting as a cutaneous horn[J]. Ann Dermatol,2011,23(2):262-263.

[5] Yang JH, Kim DH, Lee JS, et al. A case of cutaneous horn originating from keratoacanthoma[J]. Ann Dermatol,2011,22(1):89-91.

[6] 甄伟,余昌华,姜功平.儿童皮脂腺痣并发皮角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9):587.

[7] 舒国斌,赵红磊,邵霞,等.日光性角化病继发皮角样鳞癌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3):189-190.

[8] 朱健伟,骆丹,吉玺,等.阴茎疣状癌并发皮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0):656-657.

[9] 罗良设,徐永平,陈华,等.手术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阴茎疣状癌并发皮角1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2):997-998.

(收稿:2016-12-29 修回:2017-01-18)

Analysis of 32 cases with cutaneous horn

HUANGYuanbo,HAOLiming,BIMingye.

Department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WuxiPeoplesHospital,WuXi21402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BIMingye,E-mail:bmy_888@126.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2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horn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horn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on head and neck in 24 cases, on the trunk in 2, on the arm in 2, on the leg in 4. Biopsy showed warts in 20 cases (62.5%), keratosis in 5 (15.6%),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5 (15.7%), seborrheic follicular keratosis in one (3.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one (3.1%). Conclusion: Cutaneous horns usually presented on the exposed area and most were benign lesions.

cutaneous horn

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214023

毕鸣晔,E-mail:bmy_888@126.com

猜你喜欢
角化皮肤科鳞状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