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亮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力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在新形势下,高校和家庭作为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其合作尚未达成共识、合作机制尚不健全、合作内容较为单一。面对这一现状,高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援疆指挥部、工作组和结亲党员干部的属地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为家校合作促进少数民族大学就业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携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助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家校合作;就业
1 家校合作的含义
合作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助方式。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1]
家庭和学校以学生为桥梁构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方法,其核心是学生,学校为教育主体,家庭为协助教育方,在寻求平等互助的前提下开展学生各方面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国家发展对学校教育方式方法改进的迫切需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和时代性。
2 家校合作的现状
2.1 尚未建立合作共识
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家校合作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但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的认识与家庭对子女就业的认识尚未形成共识。如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喜欢去私营企业,坐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其主要原因是其受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特色做好就业前的人职匹配,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家庭将大学生的教育权完全赋予高校,高校也认为少数民族家长语言沟通存在障碍,缺乏专业教育知识,没有合作的基础。
2.2 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部分高校利用迎新和毕业典礼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校交流QQ群等,但其合作的机制并不规范。因为这些合作活动还处于简单的交流沟通层面,并没有专门组织进行总体的规划。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家校合作体系和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常态发展非常不利。
2.3 合作内容较为单一
家校合作主要聚焦在学生的学业上,对于其他大学生相关工作交流很少。如就业方面,学生家长主要向学校咨询学生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而对于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政策的了解甚微。如心理方面,学校往往是在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后与其家庭联系,父母往往会这样说:“孩子在家里好好的,怎么到了学校就变这样了?”父母在没有心理学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认识存在差异,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合理处置带来阻力。
3 家校合作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看望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时,关切询问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党中央给予特殊重视和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贴近民生的好政策,为家校合作促进少数民族大学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拉开帷幕。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4年3月,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三民”活动。“三民”活动既是过去下基层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驻村干部下到基层后,为服务点带去了广泛的资源。2016年9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16〕139号文件明确提出:“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育人格局。出台《家长培养和教育子女责任规定》,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把家长会与家长学校建设有机结合。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社区的沟通协作,主动联系、主动作为,努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2016年10月16日,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讲话提到:“要真情帮扶,帮助解决结对户最希望办、最迫切办、眼下能够办好的实际问题,帮助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燃眉之急,做到一次结亲、终生结缘。”以上政策中均提到就业,可见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之高。
4 如何把握机遇,促进家校合作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
1)高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援疆指挥部、工作组和结亲党员干部的属地优势,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对其就业观有着一定影响,同时,家庭也会根据自身认识对子女进行就业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往往处于左右为难的现状。下乡干部和结亲党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家长值得信赖的群体,他们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宣传能力,可以在基层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家长开展政策宣讲会,普及党的就业政策。同时,可以联系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与少数民族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议子女就业问题,思想碰撞的同时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建立家校合作促就业的机制和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树立长期合作目标,保障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常态化运行。
2)高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援疆指挥部、工作组和结亲党员干部的资源优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援疆指挥部带著内地企业到新疆投资,无形中拥有很多就业岗位;工作组带着资金和各方资源开展民生工作,他们了解政策,具有广泛社会资源,在寻求就业岗位上具有较强优势;结亲党员干部同样也有丰富的资源;高校和家庭要有主动向他们争取就业资源的意识,向他们推介大学生就业。
3)高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援疆指挥部、工作组和结亲党员干部的智力优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下,高校在大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活跃性下降。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子女教育方面存在力不从心的现状。工作组和结亲党员干部对社会认识深刻,对政策把握到位,其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高校和家庭应共同寻求他们的支持,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假期返乡之际组织开展各类讲座,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逐渐成熟。
家校合作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机制,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更是离不开学校、家庭及党员干部的指导与帮助,只要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将家校合作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率必然会迎来新高。
【参考文献】
[1]冯欢欢.家校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探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5(2).
[2]张维微,赵晓强.职业生涯规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
[3]张燕飞.援疆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浅析[J].科技视界,2015(15).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