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践初探

2017-04-20 17:55张琼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张琼

摘 要: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采用读赏式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表达交际能力。现就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结合实践谈谈想法,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教学实践

一、科学全面地理解“读赏式教学”

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赏”为媒介,以“读”为手段,最终将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综合方式,将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和体验的经过更加凸显出来,从而提高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的效率,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巩固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语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读赏式教学”的素材选择和重点

读赏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要给学生展示一个更加具有鲜活性的文学作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予以更加鲜明的展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换句话说首先让其“悦”读。这个“悦”字是“心悦”之意。有了“心”悦才能达到“欣”阅。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此文写得很美,把桂林山水甲天下描绘得淋漓尽致,是一篇绝佳散文。但小学生大多数没有去过桂林,不曾荡舟漓江。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在学生从字面上抓住漓江水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做一次畅游漓江遐想旅行的方法引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深入体会静、清、绿的意境。采取了如下形式: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用优美乐曲创设情境,用想象、联想丰富情境。学生置身创设的情境之中,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仿佛听到、看到、感受到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綠。这时,学生对漓江水的特点不再局限于字面理解,而是有了真切感受,在欣悦之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也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对祖国的自豪感。

读赏式教学文学素材的选择必须要能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认真地去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在阅读中才可以更好地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进而达到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美感和教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相应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散文作品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非常唯美的诗歌,文学名著也是读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作品体裁。在文学发展历史上有太多优秀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字流传千古,直到现在还闪闪发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选择一些非常有趣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所以你在这张白纸上怎样设计,将来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希望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身作则,做好引导人,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践

(一)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第一要务

传统教育的理念是教授文字,也就是要求学生认字,掌握了多少字,掌握了多少组成语,会背诵多少篇课文。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是有效果显著的,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这表现在学生对语文死板生吞活剥式教学方法的抵触和无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必须要转变的。要把学习和情感分割的情况转变过来,把机械识字认字和有感情的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时间,在课堂讲懈之外,要有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吸收。

(二)采用自我批注的灵活阅读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盲从性,在平时的阅读课程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其他人提出的看法,他们不会予以思考,只是盲目跟从,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而自主批注阅读重视的正是学生独自思考阅读的想法,使其感悟阅读内容的深刻意义,深刻体会阅读文章所表现的情感、写作方式、语言特色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情景、文章的主题、重要角色的心理活动等。采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记录的方式在文章中做出标记,为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机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什么想法就做好批注,显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采用多向思维的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是一种自我解读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敢于提出质疑,对文章中提出的看法可以有批判,质疑批判的多向思维过程就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大胆革新和有意识地引导,要打破模式化的简单陈旧灌输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其在批判质疑中多向发散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促进素质教育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林秋鸾.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探析[J].新课程,2014(7).

[2]张祖标.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5(21).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