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岩+杜蕾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及教育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深刻阐释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中的时代价值,构建五位一体的道德价值观培育模式,促使大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与认同,自觉践行和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最终实现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本文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策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1.016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1-0079-04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用以分析和处理道德现象、指导自我道德行为的一种价值取向与价值心理,是促进大学生道德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重点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1]传统文化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精神涵养,其所蕴含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因此,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激蕩,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相融合起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国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道德文化传承,才使我国关于人的道德教育实践具有一种“先天优势”。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底蕴与涵养。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提供优秀资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充分利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等醒世箴言,来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念的认同;深入挖掘“法者,天下之仪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等卓越思想,彰显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的社会价值理念;通过挖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等修身自律思想,提升大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感悟与认同。通过“古今对话”、“古为今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各国共同遵循的世界价值。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路径参考。纵观历史,我国历朝历代对人的教育形式主要包含三种教育,即国家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古代国家教育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以及“治人”之学问;而从古至今的家庭教育则更侧重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与“孝悌”等伦理道德的灌输;社会教育主要采取道德教化的形式,依托道德舆论、道德环境以及道德风气的熏陶加强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这三种教育对当今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育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价值的发展输送精神养料。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人的作用及价值,倡导人应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中彰显自我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主要包含对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引领。“精忠报国”、“治国齐家”体现了个人对国家利益价值的尊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关于奉献社会的千古名言体现了传统对社会价值的精神引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关于个人自律、修身的忠告则彰显了个人层面对道德价值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犹如“黏合剂”,可以强化和“粘合”当代大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共性”和“文化基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形成相对一致的道德价值观;促使当代大学生在参与世界竞争时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光芒,不因外界消极力量的干扰而放松自我修为和道德追求。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社会重构与深刻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我国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较大改变,大学生所处的道德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特征。部分大学生道德品行出现一定偏差,其价值追求、价值取向表现出令人担忧的问题与倾向。
1.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第一,道德责任意识淡漠。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其他成员道德责任冷漠,同情怜悯之心寡淡,不能推己及人,甚至更视“乐于助人”为一种“道德绑架”,不能理解和不认同见义勇为的做法。再如部分大学生离家求学迷失在大千世界却忽略父母的挂念,对家庭培育缺少感恩,表现出对家庭关系的道德冷漠。另有部分大学生缺少诚信意识,欺骗国家助学贷款拒不归还,肆意操作网络借贷平台,使身边的亲友利益受到损害等等。第二,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与他人利益。部分大学生为了达到个人利益而罔顾原则,在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牺牲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满足个人私欲。例如2015年河南新乡一大学生因违法盗猎国家级保护动物燕隼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一案例虽是个案,却可看出个别大学生为谋取私利而不顾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漠视国家公共安全,表现出了该生道德的失守。第三,缺乏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许多学生没有把诚实守信作为安身立命的戒律而随意践踏。例如,部分学生为了扩大个人自媒体影响力不惜造谣、传谣,在公共危机爆发时急于散播不良舆论,夸大和歪曲事实,对社会安定团结造成一定的影响。更有个别学生无视道德与法律的尊严,为了满足自己虚荣不惜走向违法之路。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缺少道德自律和自我反思,反映出大学生道德约束和自控能力的薄弱。
2.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变化。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的新生代,他们出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收获成果的阶段,成长于社会利益多元和社会结构重组的时代,外来文化的涌入在改变我国民众价值观念的同时,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价值标准朝着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社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包括贫富差距、地域差距、教育不公、贪污腐败等等,社会舆论的利益至上、一夜暴富等宣传诱导至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理想受到质疑,道德标准产生动摇,继而出现了道德价值观让位于个人利益的错误思想。
第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及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实效性不足。多年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道德教育始终是我国整体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青年的成长,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较少接受系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而在大学阶段一些高校更加侧重专业教学和注重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价值观教育往往仅存于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中,缺乏全员和全过程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养成,高校培育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内容、方法及途径亟待创新与提升。
第三,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学生整体教育中的关键一環。然而,伴随着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重构,大学生家庭成员的道德价值观也出现了嬗变。有的父母忽视家庭道德价值观教育,不能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家风失范不仅不能以身作则,而且带头败坏社会公德。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家庭教育的内涵不足,致使大学生缺少常态化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熏陶,这也是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四,大学生自身道德价值观学习意识不强。目前来看,知行不一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的显著特点,我国新生代大学生“表现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矛盾和偏差,即道德认知失衡。”[2]部分大学生缺少自觉接受和汲取道德价值观的意识,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价值营养,不能从世界角度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甚至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由于盲目崇拜和追捧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中缺少民族情怀、理想信念;缺乏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等高远志向和精神品质。加之部分大学生道德学习、道德自律、道德升华意识不强,致使自我道德价值观随波逐流,出现了道德价值取向的迷失、道德价值追求不足。
三、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源、文化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基础和源泉。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宝贵涵养,为此,应整合社会、学校、新媒体、家庭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建立五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育之中,提升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1.学校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质上是一个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过程。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系统性优势,全面提升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为此要找准我国历代圣贤及诸子百家关于对事物本质和社会运行规律的探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契合点、共生点。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深层次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其深刻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崇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第三,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崇信尚德、孝悌仁爱、德法结合等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中,塑造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及民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水平。同时,应深入挖掘高校每门专业课程中的道德资源,引导大学生在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实践中践行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严格自律、遵纪守法的品质。
2.社会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主流文化风尚
社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渗透性和隐蔽性。通过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大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逐步向着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靠近。首先,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基础。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3]。为此,应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道德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社会共识和行为准则,持续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其次,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应发挥作用。各地博物馆、历史陈列馆、慈善机构以及社区等组织单位,应该积极肩负起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的社会责任,自觉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鼓励大学生从事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等,为大学生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条件。再次,发挥企业优势弘扬道德文化。大型知名企业如海尔、华为等企业,在为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国际荣誉的同时,应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传播到世界文化中去,在有形和无形中向青年、社会及世界传递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3.新媒体教育:依托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净化网络空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文化,为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度的传播与发展。一是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新媒体的应用者90%是青年学生。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谦恭礼让、严于律己”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养。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养成文明使用新媒体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二是开展网络道德价值观教育。通过新传媒对传统道德、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律意识。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肩负起传播积极健康文化的责任,做网络新媒体的“卫士”;学会在新媒体活动中修身和克己,在利用新媒体过程中诚实守信,不造谣、不传谣,自觉净化空间维护稳定,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与国度的“播种者”。
4.家庭教育:重视和优化家庭道德价值观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并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4]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依存,这种情感的“根”深植于家庭生活当中,为家庭教育提供着重要的精神和文化指引。第一,家长的以身示范。作为学生的父母应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提取道德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见习、对孝悌仁爱的亲躬与传承,必然耳濡目染影响与传递子女。家长道德行为的示范引导,对子女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作用。第二,家风的塑造。家长要通过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注重道德实践,提高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义利观。通过塑造良好的家风、家训,营造浓郁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知行统一。第三,“修剪”大学生的行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子女的思想变化和行为举止,告诫子女“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净化思想,矫正自我道德价值观。家长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刚直不阿”的思想精髓,使进大学生修身自律,崇德向善。
5.自我教育: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道德主体能动性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最高层次和价值取向,“是一种以善为目的的意向性道德抉择。”[5]引导大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其一,大学生应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习、提炼和转化传统道德文化的能力。其二,大学生要丰富和厚植自我道德素养,用优秀传统文化涵養自我的道德世界,躬行践履,锻造品质,自觉在社会实践中弘扬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其三,大学生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读,萃取文化精华,提升道德认知,实现知行一致。其四,大学生要提高学习践行传统道德文化的行为自觉。大学生应做到友爱同学,挂怀亲人,感恩师长,用自己的言行兑现道德价值承诺,时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检验自我,将自我道德价值观外化为道德实践;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增强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以自身道德力量和道德能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风格与气派。
参考文献
[1] 陈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9-22(7).
[2] 黄海.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论析[J].教育评论,2014(5):94.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1).
[4]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2).
[5] 于安龙.虚拟的网络与真实的道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道德之维[J].中国青年研究,2016(8):107.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