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的老龄化特征及其影响,阐述了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及其作用,提出了辽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路径。认为,政府应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社区应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层次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要提升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者或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形成传承机制。
【关键词】 辽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
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够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外部推力和载体,是一种维持其社会生活参与度的积极养老方式,使老年人在社区的“乡里之情”中找到归属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同时实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弥补了现阶段养老方式上轻精神慰藉问题。因此,辽宁省在“未富先老”快速进入老龄化情况下,从“文化养老”视角,积极寻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问题,建立一种“守望相助”的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支持机制,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相融、相辅,满足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一、辽宁省的老龄化特征及其影响
1、辽宁省的老龄化特征
辽宁省老龄化的特征是程度高、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共性。2016年6月14日,辽宁省老龄办向社会发布《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70.8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7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与2014年相比,全省老年人口增加41.7万人,增长率为5.0%;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6.1%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上来看,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和阜新8个市均超过20%;其中大连、丹东、鞍山3个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前三位,分别为22.92%、22.88%、22.28%。在全省879万老年人口中,城镇老年人口为473.2万人,占老年人口53.8%,农村老年人口为405.8万人,占老年人口46.2%。
2、辽宁省老龄化的影响
老龄化使辽宁社会、家庭承受着越来越重的抚养负担。一是对社会而言,社会保障、退休养老金等迅速增加,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便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二是对家庭而言,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两个家庭多个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和精力上,年轻人都将是“难以承受之重”,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削弱,并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转型;三是对老人而言,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足程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或弱化,造成精神养老缺乏,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甚至超过对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一矛盾已经成为辽宁城市养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老龄化的养老方式必然由家庭養老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化,这是工业化社会下养老方式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转变中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将大有可为。
二、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及其作用
1、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就是指“在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指导下,在社区范围内,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能接受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精神需求和身体健康为目的,使老年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沟通,享受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为特征,让体育文化活动贯穿在老年人的整个老年生活之中,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实质就是把体育文化与社区养老相融合,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基础、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为纽带、打造老年人的健康、愉悦为特征的养老方式。
2、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作用
一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体育文化养老是建立在满足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基础上的交流思想、情感沟通、张扬个性的养老方式,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所以,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能够推动和维持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养老方式,使老年人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活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养老方式中精神养老缺乏的问题。二是赋予老年人新的生命意义。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往往会产生出强烈的心理失落感,患上“离退休综合征”,因而以新的角色和活动替代原有的角色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可以将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组织在一起,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更能帮助老年人在竞赛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实现“老有所为”,使老人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潜移默化中,依然能寻找新的人生意义,收获“最美夕阳红”,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三、辽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路径选择
在充分发挥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应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求辽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路径。
1、政府应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
一是政府应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上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财政支持,打造“银色”的体育文化养老物质平台和社会氛围;二是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指引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发展方向,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从政策、法律等方面都得到保障。三是政府应动员社会力量加大体育文化养老的投入,探索公建与民营、民办与公助、政府支助与购买等多元化运营模式,健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2、社区应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层次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设立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系列活动;二是创立社区老年舞蹈队、社区太极拳协会等形式的社区老年人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帮助老年人寻找归属感;三是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体育运动指导、运动处方、体育娱乐等服务,让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内容更符合老年群体的需要。四是社区应重视老年人的权益,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他们对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需求,并积极献言献策,构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3、提升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者或志愿者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形成传承机制
一是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立足社区,指导社区健身活动,向老年人传授普及基础健身知识,引导老年人文明健身、科学健身;二是组织各类体育协会的骨干参加社区老年人健身志愿服务,传播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技能;三是组织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体育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优势,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志愿服务。
四、结语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种以文化为持久动力,重视精神供养的老龄社会养老方式,保持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活力,实现辽宁乃至中国在未来老龄化增速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经济昌盛、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46-49.
[2] 周立民.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辽宁省老龄办.2016-06-15.
[3] 张恺悌,郭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7.
[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4.
[5] 黄元汛,沈有斌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养老与老年体育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2)95-97.
[6] 苏永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2-46.
[7] 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3-10.
[8] [德]鲁道夫·奥伊肯,万以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5.
【作者简介】
丁林梅(1963-)女,辽宁庄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