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阿木
摘 要: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因为语言交流的限制,导致彝族小学生在说汉话存在严重的局限,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学生很难掌握作文的方法和要领。老师就是下了很大 的功夫,好像 也没有什么起色。怎么样让小学生的作文能够起步,是我们这些彝族 地区语文 老师经常探讨的话题,也是学生成绩提高的需要。更是当前素质教育给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起步 兴趣
当前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上述目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就是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本文就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十要十不要”浅谈粗浅看法。
1.要树立信心,不要畏惧厌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彝族学生刚进入写作的门槛,部分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老师要十分注重作文“起步教育”,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彝族学生对作文写作有认知、认同,产生共鸣。每节语文课前,我常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彝族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起初,彝族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我就带头示范。渐渐地,他们争着说、有话说,教师由扶到放,树立了彝族学生的写作信心,形成写作文开始难,而又难不倒的理念,营造热爱写作、主动写作的良好氛围。
2.要激发兴趣,不要满堂灌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作强大的动力
只要彝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能喜欢写作,爱好写作,也就能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老師不能单纯地在课堂上给彝族学生一股脑地灌输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让彝族学生因老师的章法上的指导而遇到禁固。只有“趣”字当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只有实行激发兴趣与传授技巧有机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有时会布置半命题作文,激发彝族学生写作兴趣。如:《我第一次》,我提醒彝族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是题,只要你细心找就能找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或不知道的事来写。”彝族学生们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写作兴趣浓厚。于是,《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放风筝》等有新意的选材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3.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三年级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老师宜选择简洁明了的题目,浅显易懂的素材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指导彝族学生习作。不宜讲述一些深奥的术语、华丽的词句和不着边际的要求,使彝族学生感到深不可测;宜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作文过渡,循序渐进,不宜夸大作文的难度,甚至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宜带着浓厚的感情,站在彝族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搭建学生倾诉喜悦、建议的平台,不宜对学生过多挑剔、过多训斥,压抑彝族学生的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欲望;宜从“自由写作”开始引导,让学生打开思路,不受束缚、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宜设置 “这样不准、那样不行”的条条框框,束缚彝族学生的思维,产生思想压力;宜引导彝族学生自发自觉地练笔,通过熟读所学课文、多读课外书籍,在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4.要鼓励为主,不要批评指责
三年级彝族学生初学写作,水平不高,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予鼓励,让每个彝族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张扬。鼓励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习作前,选用优秀作文示范朗读、全班交流;习作以后批改作文,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有“我能写”的积极性和“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极少数或个别文不对题、杂乱无章的作文,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全盘否定。要心平气和帮助彝族学生分析,并以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让彝族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的缺点,但非一无是处,只要认真去写,用心去写,就会不断进步,获得成功。
5.要留心观察,不要为作而写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为了写好作文,老师要加强作文前的指导,鼓励彝族学生留心观察,选用学习生活中感人的、有趣的、新颖的人和事来写作。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观察,认真记录最真实的生活情景和生活感受,获得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也就比较真实生动。老师要走出局限课堂为作文而教,为作文而写的误区,引导彝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到观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指导彝族学生运用细致观察、反复观察、对比观察等观察方法,自觉养成仔细观察和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6.要日常积累,不要急用先学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彝族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彝族学生,大多数缺少自觉性,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并施以督促。鼓励彝族学生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督促彝族学生积累语言的情况。课后写出的作文,也内容空洞,缺少活力,习作水平很难提高。
7.要挖掘素材,不要脱离实际
有生活实际的作文,才显充实,内涵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写作的素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上来,给彝族学生以真实的感受,让他们体验生活。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写自己眼中的发现,先让彝族学生交流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畅谈所见所闻,教师再进行讲解,让他们从自己生活的体验写起、从自己的见闻写起、从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写起,这样也就写得言之有物,比较真实。要下意识的培养彝族学生在校独立学习、在家独立生活、在社会独立社会实践的能力,只有让他们在自立中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才能 在作文中尽情表达内心的世界的独特感受,下笔成文。
8.要真情实感,不要空洞说教
作文教学中,老师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年龄特征、社会实际等素材来指导习作,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要让学生在“两走”实践中把耳闻目睹的场景、有趣的事件、好奇的现象等写进文章,这样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充分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验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克服空洞说教,言之无物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上下功夫、在让彝族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上做文章、在让彝族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空间和引发想象思维上求实效。
9.要创设情景,不要束缚思维
指导三年级彝族学生习作,应特别注意“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老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情趣。可以运用录像、投影等创设情境,为彝族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引导学生听、说、想、写;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实行语言交流、情感交往,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感受城市生活,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体验农村的辛苦,从而产生独特的体验。
10.要交流互动,不要堵塞言路
三年级彝族学生由于家庭状况、学前教育、认知能力不完全相同,对现象、对事物、对问题理解不尽一致,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实行沟通,在互动合作中实行交流。 在交流活动中,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去对待、去要求,让彝族学生尽情地想,尽情地讲,尽情地交流,以交流互动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三年级作文是学习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贴近彝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指导彝族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深感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