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
摘要: 介绍了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结合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的现状,揭示出一些校企合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重点围绕目前校企合作现状中所体现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进行了研究,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政府等多个层面对如何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foun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me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re revealed.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main problems embodied in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tudies how to facilitate the profound of their coope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teachers, school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so on.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发展;互惠互赢;实施策略
Key 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7;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54-02
0 引言
校企合作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已逐渐凸显,人们纷纷意识到了校企合作互惠互赢的本质,认识到了它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校企合作的“近况”不如人意,在我们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校企合作還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只有不断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推进校企之间深度合作,才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1]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
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次“双赢”。校企合作帮助了学校完成高等教育要求全面提高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的任色的任务。通过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任务中,并就行业发展提供实践基地和科研条件,分担了学校的教学压力。此外企业还根据行业需要提出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一起指导对人才的培养,这对提升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内在需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而学校为企业输出人才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渠道,企业通过对高校优秀学生层层遴选,不但节约了招人、用人等方面所需要的大量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筛选出企业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为之所用。此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可以获得学校科研转化成的成果,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会不断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学生们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他们将有很多机会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参观学习和实践。通过自身的实践,更加深刻的去掌握所学专业领域中他们将来工作中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他不仅能使学生在实习中理解和强化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还能有助于学生们在企业的工作环境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就业观,从而对自身所学专业领域有进一步了解以及更好地找到自身将来的一个工作定位[2]。
2 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高校纷纷与校外企业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合作,甚至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与国外的企业开展了合作,这说明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校企合作互惠互赢的本质,开始积极地探讨和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来看,校企合作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大多数都是形式上的合作,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有效度都远远不够,这与校企合作之间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有很大的关系。
2.1 企业只顾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动力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够,使校企合作处在“一头热一头冷”、“校热企冷”的一个尴尬境地。这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光有很大关系,很多企业目光不够长远,只顾看眼前效益和利润,所以大部分校企合作只是短期的合作,他们并未明白校企合作需要长期的合作,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这就导致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实际行动,缺少对高校得人才投资,以及对学校科研转化成果等各个方面的投资。
2.2 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和实施不到位
校企合作不能得到深度的合作和发展,与高校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和实施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联。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部分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校企合作以“放羊式”的顶岗实习较为常见,绝大部分毕业前的高校学生都要有一段时间的实习的要求,有些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与企业进行一些形式上的短期合作,而学生并不能在这种“形式主义”下学到东西,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相差甚远。还有一类是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理解不透彻。仍强调以课堂为主,完全依赖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甚至没有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确实不能适应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环境中的工作岗位,致使校企合作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动和发展。
2.3 缺少政府这一关键角色的参与
校企合作参与较多的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缺少政府这一关键角色的协调、推进和监督。目前,政府还未出台符合校企合作发展需要的相应配套政策来支持推动校企合作,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护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冲突,使得校企合作在推进过程中因制度不够明确完善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导致校企合作的进展和效果不如人意。
3 推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实现互惠互赢的实施策略
3.1 校企双方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促进校企合作首先学校和企业要在思想认识上认识到校企合作的至关重要性,双方都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双方应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点以培养企业继续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突破原有的教育培养思维定式和思想禁锢,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价值观,努力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有效度,双方应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紧密合作,从而最终达到互惠互赢的目的。
3.2 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向交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向交流即教师进企业,企业工程师进校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这无疑都是一次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互相提高的过程,企业家和教师优势互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和实践互补,各取所长,各补所短,从而使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由企业选派企业内部的优秀高级技工或者专家进入学校,走进学生们的课堂,面对面的向学生们交流专业看法和传递行业信息,使学生们更好地去了解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高级技工或者专家的工作实践和案例,让课堂更加生动有活力,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当前形势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重要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使他们对以后毕业参加工作有一个很好的准备[3]。
学校同样也可以选派校内的优秀骨干教师前往企业一线,首先,可以为企业一线的职工提供咨询服务和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职工的专业文化知识,甚至还可以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来进行科技攻关,将解决出来科技创新转化为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再添新动力。再者,教师前往企业一线也有利于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今高等院校的教师多为硕、博士毕业的老师,他们往往一毕业就走向教师的工作岗位,从而缺少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派遣他们去往企业一线加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加大了“双师型”老师的培养。其次,教师前赴企业一线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还可以及时的跟踪行业的发展,充分地了解企业对行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从而将行业信息回馈给学生和学校,使学生能更清晰的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及使学校更加准确的设定学生的培养方案[4]。
3.3 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研发教材
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标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要,要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原则,因此学校应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认真听取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论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企业应让学校明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群,对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具体职责、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每一个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进一步确定所开发课程的具体内容。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确定,紧接着便是课程对应的课程教材的研发,教材的研发要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按照开发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和最终目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材内容,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生产实际需要,就教材内容、实训项目等与现场长期从事培训人员进行研讨,确定教材大纲,逐步修正,共同研发出紧密结合实际的实训教材,从而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3.4 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推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推动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不仅仅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政府极大的发挥它的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主导作用,努力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分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群体,如何让两者融洽合作实現双赢也需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发挥作用,政府应在其中协调处理校企双方在合作中所出现的必不可少的利益、权利、冲突、责任与义务等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校企合作的实行,建立一个健全的评估制度来促进校企之间进行长久的深度合作。
4 结语
尽管目前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只要学校、企业和政府齐心协力,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本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及办出特色的初衷,坚守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信念,那么那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只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积极参与,加强彼此之间互动,充分发挥三者在校企合作中各自的作用,校企合作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将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张世民.建设信息产业园,加强校企深度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8):36-38.
[2]韦振锋,蒙玉玲.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7(6):14-15.
[3]王秀卓.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1.
[4]于友成,许迈进.发展视域下拓展性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