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婷
【摘 要】香港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是指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针对教师如何在各学习领域或者跨学习领域,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学习能力而提出的四个关键方面,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这四个关键项目以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重点,以达到学生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以及价值观和态度。香港所提出的共通能力及价值观和态度与内地所倡导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异曲同工。由此,本文通过对“四个关键项目”的研究,对内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四个关键项目”;共通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22-02
一、 “四个关键项目”提出的背景及过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社会时代的巨大变革对于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香港开始课程改革。
2001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发表《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报告书,为未来学校课程发展勾画蓝图,以学生全人发展及终身学习为目标,并就各阶段发展策略提出建议。报告书强调落实“四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当时的课程发展总监陈嘉琪曾指出,政府在课程改革时建议学校通过四个关键项目来促进学习,并在各学习领域提升学与教的效能,包括加强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共通能力。
2002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依据2001年对课程发展的整体检视情况发表《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小一至中三)》。该文件再次向学校提出建议,从“四个关键项目”出发,在各学习领域或跨学习领域,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学习能力,进而发展其共通能力。并且,文件提出学校应首要培育学生五种价值观和态度,即“坚毅”“ 尊重他人”“ 责任感”“ 国民身份认同”和“承担精神”,作为推动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方向。
2014年发表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对四个关键项目进行了修改:在“从四个关键项目学会学习——德育及公民教育”一章中正式加入“诚信”“关爱”,将五个首要培养的价值观和态度增加至七个;为帮助学校有效推动跨课程阅读,在“从四个关键项目学会学习——从阅读中学习”一章中提供了跨科协作推动阅读的例子;在“从四个关键项目学会学习——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一章中新增“运用信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的特质”小节,介绍跨越地区及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活动的例子,同时新增了利用电子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等内容。
二、“四个关键项目”的主要内容
1. 德育及公民教育
第一,培育七种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学校应培育学生“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和“关爱”七种价值观和态度。第二,认知、情感及实践并重,全面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从认知层面提高学生对正面价值观和态度的认识,明白在不同时间、位置所面对的困难;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情怀,坚定持之以恒的信念;从实践层面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如何抗拒诱惑,践行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第三,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学习经历。联系课堂学习、实践体验及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学习经历。第四,加强各价值教育范畴的联系,例如伦理教育、生命教育、人权教育等,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借着这种跨范畴的学习模式,学生不但能加深了解议题背后相关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学习在不同的范畴和情景当中体现和实践学校特别重视的价值观。
2. 从阅读中学习
身处知识型社会,学生要装备自己以应付所需,除了要学会阅读、喜爱阅读,还须掌握“从阅读中学习”的技巧,以提升整体的学习能力,达到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从阅读中学习”是以“学会阅读”为基础的。学生在阅读时,要联系个人知识与学习经历,乃至世界全局的发展,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建构意义。学校要运用不同策略引导学生从“学会阅读”发展至“从阅读中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创设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行跨课程阅读,联系各个学科,建立协作机制,确定类似主题,开展不同学科同主题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联系不同学科知识,将之融会贯通,有目的、有意义地阅读。
3. 专题研习
第一,专题研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相辅相成。专题研习是一种有别于学科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科学习根据一定主题组织先后顺序进行教学,而专题研习则不一定有固定的序列,它是根据学情,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经历进行研习。第二,透过专题研习提升学习能力。专题研习是促进学生发展共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专题研习中,学生探究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搜集、整理、演示材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和研习能力;学生在计划、管理、协商小组成员各自的工作时,其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会得到发展。
4. 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
在香港,学校开展校本资讯科技教育发展计划。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有关资讯科技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学习是获取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发达的科技通讯时代,教师、学生、各类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学习的高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资讯科技已不再是某种学习技巧,而是一种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工具。
三、“四个关键项目”对内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启示
1. 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目标
香港政府非常重视学生的全人发展。尤其是自21世纪以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保障儿童权益的文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香港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目标,围绕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实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时“四个关键项目”涉及学生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方方面面,在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品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在情感态度的塑造中提升能力,将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相互融合,使得学生成为完整完备的人。
相比之下,内地在这方面仍有所欠缺。虽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提出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内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的开展、督导与验收,切实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知理、达情、意坚、行正。
2. 跨学科、跨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个关键项目”中,处处可见跨学科、跨领域教育理念的体现:“德育及公民教育”强调各价值教育范畴的联系;“从阅读中学习”强调跨课程阅读。跨学科、跨领域使得学生共通能力与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融会贯通在学习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提升自身修养。
相对于香港,我国内地在跨学科、跨领域教育方面就略显不足。由于长期受分科课程的干扰,学校教师对学科之间的联系漠然视之。因此,建立不同学习领域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就更加成为天方夜谭。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提高每一门课程对公民核心素养的贡献率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体合作,因而,内地应该向香港借鉴相关方面的经验,将不同学习领域或科组凝结在一起,透过不同方式的协作,安排多元化的活动,创立有效的跨科协作模式。
3. 以学生的成长经历为依托
香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善于联系学生的成长经历开展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指出:今天的学校更着重向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发展共通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及创造力。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能适当调适各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有系统地联系相关的学习经历,融入德育及公民教育元素,着重共通能力、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并贯穿各学习阶段,让学生有全面而均衡的发展。一方面,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善于开发这些资源,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托手,使学生不仅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知识、明白道理,同时能够自发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在这方面,内地应该加强学生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的联系,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的素材,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发展的推进器。在课堂教学方面,各學习领域都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经历,为学生提供与其成长经历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优选教材,深化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使之不知不觉中获得感悟与提升。同时,学校还应联系社会团体提供以实践为主的学习经历,如爱心服务、实地参观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能力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其作为一个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嘉琪.香港特区课程改革十年回顾[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6-11.
[2] 张永雄.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J].中国德育,2006,1(3):36-43.
[3] 课程发展议会.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EB/OL].[2016-05-13].https://cd.edb.gov.hk/becg/schinese/chapter3_overview.html.
[4] 林智中,张爽.香港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23):8-13.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