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伟娜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小学品德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技术 小学教学 品德与社会 方法策略
引言
傳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严重影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已经不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品德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新课标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次大胆尝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新型课堂。小学品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驾驭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技术,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的问题
1.小学品德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品德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是限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因素。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阶段性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千篇一律的理论说教,将大量的文字知识直接灌输给小学生,加大了小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中,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限制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极少为学生创设交互式的教学关系,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十分严重,小学生学习被动性极强,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同时造成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氛围的压抑,导致小学生注意力很难保持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不利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1]。
2.小学品德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品德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热情,导致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参与度极低的不良弊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思想的干扰,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固定化、套路化的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教学方案多年缺乏创新性。小学品德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自身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都存在不合理之处,小学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思路过于狭窄,割裂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之间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产生迁移干扰。又由于小学品德教师将大量的教学实践应用在背诵记忆和解题训练方面,不注重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导致小学生始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遇到开放式、探究性的题目时,小学生往往会体现出无从下手的困惑[2]。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
1.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首先,小学品德教师要摒弃理论说教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思维导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感染力与表现力,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改革。其次,小学品德教师要注意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创设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群体智慧的启发下获得创新思维灵感,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构建友好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3]。
2.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教师要注意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拓展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思路,开发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小学品德教师要注意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以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图示结构归纳演绎出来,对学生进行可视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综合的理解能力。其次,小学品德教师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探究式课堂教学,小学品德教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的大致结构,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知识导图的具体内容,加深小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理解程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4]。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因此,小学品德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提高自身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驾驭能力,促进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田军.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有益实践[J].发现(教育版),2016(3):91-91.
[2]胡德海.探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5(3):150-150.
[3]薛玉胜.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z1):413.
[4]王文娟.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6):17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