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古代战争联盟战略思想

2017-04-15 18:50黄建圣
关键词:战略思想战争战略

黄建圣,白 刚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刍议中国古代战争联盟战略思想

黄建圣,白 刚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中国古代战争中演绎了不计其数的联盟斗争,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联盟战略思想,包含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研究古代战争联盟战略的基本动因与运用原则,发掘古代联盟战略思想的精华,对于审视现代国家外交策略和处理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联盟战略;利义交汇;国际关系

联盟是指特定历史背景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政治集团,为达成共同目标,以条约等形式所结成的集团或联合。联盟战略是指为发展与运用联盟力量,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和战更替。有统计表明,中国古代爆发的战争达2 000多次,其中有抗击外族入侵的民族战争,有农民起义战争,也有争取和维护民族统一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不同的统帅人物和谋臣名将运筹帷幄,斗智斗勇,演绎了不计其数的联盟斗争,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联盟战略思想,既包含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研究中国古代战争中联盟战略的运用,发掘中国古代联盟战略思想的精华,对于审视现代国家外交策略,促进国际合作共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战争联盟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联盟战略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虽然作战方式简单,但是也出现了部落联盟之战,例如涿鹿之战。到了夏、商时期,商汤攻夏的鸣条之战,战前夏桀号令“起九夷之师”,汤率各诸侯联合伐夏,战争胜利后汤召开“景毫之命”大会,获三千诸侯的拥戴,确立了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周武王灭商时也运用了联盟战略,在牧野之战前举行了有八百诸侯和部落首领参加的灭商誓师盟会—“孟津之誓”。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各诸侯力量扩张,诸侯间联盟频繁,以争取盟友,孤立敌人,呈现出“春秋必联与国而后战”的局面。诸侯间的联盟仅据《春秋》记载的朝聘盟会就达450次之多,比较著名有齐桓公的“兵车之会”、吴王夫差的“黄池之会”等。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成为各诸侯国外交的主题。这一时期战争已从大国间的争霸战争变为强国对弱国的兼并战争。战国中期是韩、赵、魏联合北方燕国、南方楚国组成纵向联盟对付秦、齐两国。战国后期齐国衰落,秦国成为意欲兼并他国的唯一强国,各诸侯就将合纵的目标指向秦国。秦国针锋相对,采取连横破坏合纵,实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三国时期,是古代战争联盟战略发展的一个成熟时期。魏、蜀、吴在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形成了三角争斗的战略关系。在三角关系中运用联盟或反联盟战略,达到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有利态势,成为三方共同的战略选择。初期蜀国势小力弱,依据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先夺取荆州、益州,然后联吴抗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后随着蜀国国力的强盛,特别是荆州的归属问题,蜀吴双方矛盾加剧,联盟破裂。导致蜀孤吴弱,魏坐收渔利。为了避免被魏国各个击破。吴蜀后来又恢复了联盟抗魏的战略,又维持了40多年的三国鼎立格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战争联盟战略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三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政治秩序相互激荡的战争混乱时期,联盟战略成为战争中最为常用的战略选择。这三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时期,为联盟战略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同时,灵活多样的联盟实践和联盟形式,不仅推动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也使中国古代联盟战略思想逐步走向成熟,中国古代联盟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及主体内容也在这些时期中得以确立。

以后的中国历史,每一次王朝更迭时期,多种势力战争对峙时期,联盟战略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成为和军事斗争相生相伴的重要策略,不断被很多古代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采用。如隋文帝在统一南北朝过程中,突厥势力强大,对北周来说犹如芒刺在背。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消灭陈国,隋文帝灵活运用联盟战略,利用突厥内部矛盾,以拉打分化的策略,激起突厥各部自相攻伐,使突厥实力因内耗而大为削弱,不得不臣服于隋,使得隋文帝的统一大业得以顺利进行。唐在统一天下过程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联盟战略。当隋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隋朝统治风雨飘摇之时,李渊从太原起兵,为实现“乘虚入关,号令天下”(《太平广记》第一百八十九·将帅)的战略目标,采取了因势借力、以屈求伸、联络突厥、结好李密的基本策略,这对于李渊消除隐患,避免过早暴露雄心、成为众矢之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古在灭金过程中,遵循成吉思汗的遗言,实施联宋灭金的战略,派兵从山西临汾、河南邓县一线进兵,利用宋、金世仇的矛盾,借道南宋,直捣沛京,联盟战略运用也十分成功。古代统一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时,也经常运用联盟战略。如清王朝建立与蒙古的长期姻亲联盟,成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政治联姻。这一姻亲联盟不仅解决了北方边患问题,使北部边疆长期稳定,而且满蒙联盟对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古代战争联盟战略的基本动因与运用原则

(一)古代战争联盟战略的基本动因——利义交汇

《孙子兵法》中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利益是古代战争中运用联盟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是联盟战略的核心与原动力。从根本上讲,联盟就是为了扩大或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利益是联盟战略的现实基础,但“义”的作用也决不可忽视。“义”是联盟的结合剂,是联盟的精神基础。“循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荀子》王道)利与义交汇统一,联盟战略才得以运用,联盟才能维持巩固。

古代战争中,特别是乱世的王朝统一战争,并不是群雄都会去参加“中原逐鹿”,在乱世中总有不少处于观望中的势力集团。加盟或融入“有道”的统一力量,是他们的利益所在,也符合大一统的大义。汤、武“革命”,其盟主地位显然没有遭到大的挑战。相传周文王观兵孟津时,诸侯不期而至者达八百之多,可见文王声望之高和各诸侯对他的向心力之大。总之,古代统一战争中,之所以运用联盟战略,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这种联盟战略所求之“利”是一种国家层次或“天下”层次上的和谐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义”,并且与联盟形式有密切关系。因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谋求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中华民族主流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所系,也高于一切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标准。”[1]战争目标内在的这种“利”“义”交汇,在联盟战略中必然要求“利”“义”统一,交融互动,相互促进。

实现战争目标需要联盟主体按“利”“义”统一原则行事,使二者相互促进,在联盟战略中更当如此。然而,联盟主体并不总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一统大义和集团内部的“小义”,等等,处理不当,就会破坏联盟,进而损害战争目标的实现。三国时期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顾群臣劝谏,进攻吴国,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惨败。此举不仅破坏吴蜀联盟,且因小失大。事前吴臣诸葛瑾曾写信给刘备:“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刘备征吴,与诸葛亮《隆中对》的联盟战略相左,其中征服吴国这个隐含的“利”自然存在问题,而“义”则纯粹是桃园结义,为私谊小义。以兄弟间的“小义”损害恢复汉室的“大义”,为不大可能实现的征吴之“利”而损害“逐鹿中原”这个“大利”,是古代战争中联盟战略失败的典型事例。所以能否巩固联盟,利义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甚至很多时候“义”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利”。因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带有强烈的道德取向,认为联盟主要是靠“德行”、“道义”、“礼制”这些相互关联的条件维系的。而这些条件中最关键的是联盟中的主导者要有德行。《左传》载:“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二心……盟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2]

(二)古代战争联盟战略的运用原则

1.道义原则 中国古代战略联盟战略的核心原则是道义,即认为维系联盟巩固的重要条件是联盟主体和联盟目标是否符合道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道义”对联盟战略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中国古代战争理念认为判断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孰有道”(孙子兵法·始计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么基于战争策略的联盟战略的出发点无疑也是道义,道义原则是中国古代战略联盟战略思想的精华,使得联盟蕴含着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有利于联盟的长久维系。

2.利益原则 利益是决定战争行为的基本元素。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联盟关系,就是基于本身利益,结合他方利益,形成共同利益而缔结联盟。战争形势不利于双方时,共同利益发生变化,联盟即随之瓦解。所以古代战争中的联盟,随着双(多)方共同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共同利益,更影响联盟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如三国时期吴蜀联盟对抗魏国,由结盟、毁盟、再结盟,都是由于两国的共同利益。

3.借力原则 一方力量有限,不能以自身的力量达成战略目标时,必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这就是借力原则。如公元前293年,秦国击败魏国后,乘势进兵西周,西周说服赵国任调停人,并挑起秦魏再战,使西周暂时摆脱困境。

4.因势原则 因势,就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善用当时形势发展联盟关系,或乘形势变化调整联盟关系,以创造有利条件,达成预期目标。如隋朝末年,李源起兵太原反隋,当时突厥势力强大,是其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亲自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信,约定攻克长安后,人众土地归李渊,财帛金宝归突厥。《通典》中这样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

5.谋交并用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古代战争的许多战略目标或企图,都是经由“伐谋”“伐交”完成。谋者谋略,交者外交,谋略与外交并用,是获得军事利益不可或缺的手段。如墨子赴楚,强调“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集解》公输),说服楚国放弃攻宋。

6.上智用间 古代战争中双方分化敌人、破坏联盟的有效手段为用间。孙子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兵法》用间篇)如战国时,合纵联军第五次攻秦,兵临函谷关。秦以金银财宝行间于魏,造谣说信陵君在各国支持下要取代魏王,魏安釐王信以为真,解除信陵君兵权,联军瓦解,秦国危机随之解除。

三、中国古代战争联盟战略思想的现代启示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性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局部战争仍屡有发生。几次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间进行战争必须依靠广泛的国际联盟才能达到战略目的。比如说海湾战争中美国运用联盟战略取得了西方主要国家和一些中东国家的支持,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对我国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后又确立了不结盟政策。虽然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在处理国际问题和制定外交战略时也需要把联盟的因素考虑在内,甚至要从联盟战略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所以本文探讨古代战争联盟战略思想,并不认为现今中国需要改变不结盟政策,确立联盟战略,而是为了研究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使我们从历史这面镜子中更加清醒地看清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更好地运用联盟战略思想指导今天的国际合作。

(一)义利平衡是联盟战略的基础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行为的基本因素,是联盟战略的出发点。国家事务千头万绪,由国家的基本利益衍生的多种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极为复杂。古今中外,很少有国家能为他国无条件牺牲。今日之敌,可能是明日之友,今日之友,也可能变为明日之敌。英国政治家帕莫尔斯顿说:“无永久之友,亦无永久之敌,仅有永久之利益”。所以国际关系,随各国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国家利益始终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利是现代国际交往的基础,但义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3]我们借鉴古人处理国家间关系义利并重的思想,要坚持中华民族“怀远以德,处邻以义”传统美德,以道义和诚信维持和深化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二)自立自强是联盟战略的根本

中国古代战争中的联盟战略思想,对现代的影响最基本的理念,就是“求人不如求己”、“上策莫如自治”的自强为本思想。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者,无不“过胜之道,勿求于他必反于己”《吕氏春秋》论威)。春秋时期,齐桓公之所以能成为第一盟主,多次召集主持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原因就是以管仲为相,实施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礼记·大学》),这才能够奉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一代霸主。其他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也都是先将自己国家建设强大,才能建立霸业。

中国古代战争中结盟、毁盟频繁。现代国际组织稳定,国际法对国家也有约束。但二战时,德国苏联签有互不侵犯条约,墨迹未干,希特勒就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所以“盟约不足恃也”。只有自立自强,使自己国家强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足,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掌握主动权。当自己处于劣势时,古代联盟战略则强调不要急于与人争胜,急于当“头儿”;而应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下大力把自己内部的事情搞好。自己真正强大了,就获得了真正的主动权。邓小平谈中国发展问题时就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4]

(三)合作共赢是联盟战略的目标

联盟是国家间为达成共同目的的联合行为,各盟国必须同心协力,互相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目的。战国时期,六次合纵联军攻秦,不仅六国六心,不能合作,所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杜牧《阿旁宫赋》),且各诸侯国不断与秦示好,谋取“小利”,诚所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苏洵《六国论》)。六国不能协同合作,发挥整体力量,最后被秦各个击破。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全球化将是必然趋势。国际间的共同利益,交流合作,日益增多。现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国际合作的情势显著,如维护地区安全,化解国际争端,打击恐怖主义,改善环境污染,发展经济贸易等,无不需要各国共同合作。习近平主席在联大讲话时就提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3]近年来,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迄今已同80多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落实,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三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果。

[1]于泽民,郭荣伟.《孙子》战略纵横[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24.

[2]左传:中册[M].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973.

[3]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2004:1346.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Remark on Alliance Strategic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ese War

HUANGJian-sheng,BAI Gang
(Aviation UniversityofAir Force,Changchun 130000,China)

The ancient Chinese war interpreted countless coalition struggles,which left the descendants a very rich alliance strategic thinking,containing lessons of success and failure.Research on the basic mo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the ancient wa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ancient alliance helps to provide reference on the modern national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rategic alliance;intersection of benefit;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892

A

1008-018X(2017)04-0067-05

2017-05-30

黄建圣(1986-),男,江苏泰兴人,空军航空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军事历史。

白 刚(1988-),男,辽宁朝阳人,空军航空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战争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战略
他们的战争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战争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