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飞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启蒙与科技的双重变奏
王亚飞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启蒙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一开始就被理解为意识形态不同时期的转变,通过对科技概念的分析,不是为了找寻科技本身的秘密,而是避免人类对科技的盲目崇拜,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呼唤启蒙的作用。科学与技术本身并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科技的概念通过人的媒介演化成了意识形态。但只有掌握统治一切前提的人,才是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重提启蒙的作用,最终要回归于人的道德和责任。
问意识形态;启蒙;科技;统一性
自启蒙时代,特拉西首创“意识形态”一词,以观念学为本体论作为其哲学的基础,著诉于《意识形态的要素》[1]27之中。至此,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登上了时代的舞台,逐渐发展成为十分复杂的概念。当意识形态由启蒙家以启蒙的动机作为知识的信仰,重构抽象的思维世界,用知识代替想象,消解现实世界所被遮蔽的黑暗。“当信仰不可拒绝地作为敌人或朋友被禁锢在知识上,狂热的信仰就是信仰非真实性的标记。”[2]23显然,按照这样的见解,意识形态作为启蒙的方法论变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但前提是,知识被设置得是否具有“正当性”、“合理性”也就成了疑问。而在科技发展,道德应当为先的今天,意识形态能否为科技的观念提供坚实有效的基础,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表述,科技(即科学与技术的实证效果)能否作为启蒙的方法论,代替意识形态的作用?我们又将如何看待启蒙与科技的关系问题?
启蒙与科技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当启蒙的火种点燃了整个文明的世界,进步的思想被人类描述成抽象的知识反复地提及,重复的知识形成了人所共知的科学的体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线性相关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作为启蒙的方法被隐蔽地代替了,启蒙成了科技的先导。启蒙的实质就是选择,人们曾经认为,自身无法抗拒大自然的威力,应当匍匐于大地存活;科技的发展,人类潜意识过程中认为自然界应当归于自身的支配;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口号一经提出,人们观念的转变便迅速的如“上帝的眼睛”(龙卷风)。理性的阳光在地平线中散射的每一缕,都可能导致“禁忌思想支配了禁忌力量,启蒙精神支配了精神本身。但是这样一来,作为真正维持自我生存的自然界,被个人和集体都遭受危机和战争命运的过程所替代。如果理论作为唯一的规范不能成为统一科学的榜样,那么实践就一定会成为世界史上盲目的活动。”[2]从霍克海默这一观点可以看出,他认为启蒙精神是作为科学与技术的前提条件。自然界一旦被人类占领,它作为客观存在变成了人类主观构造的全部实际活动,人们从启蒙精神中获得解构客观世界的技术,有条件地选择改变现实的合理性的活动,保护和创造使人类生活得更加安逸的科技与物质活动。启蒙在这一刻,被人类有选择地作为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成为教化自身的不可反抗的组成部分。启蒙成为科技的本体论特征,使人类获得了理解事物本质的知识论体系。相应地,科技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
卢卡奇指出,人类从启蒙精神中选择科学与技术本身这一行为,就是当时所属时代中意识形态主导力量的体现,“它们(启蒙与科技,作者注)的真理或错误同意识形态这一功能的结合自然在各种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中,也在意识形态上充当了重要的作用。”[3]无论科技所创造的生产力多么符合当时人们迫切提高物质生产的需求,其本质上是为了表达人们主观上的无限需要,即人类对探求世界的本源的好奇与追问。“这里只要举出伽利略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与当时宗教意识形式的冲突,就可以窥见科学是如何卷入社会冲突从而使自己本身意识形态化的。”[1]6一旦当科学与技术不再保持自己的中立性,意识形态就不能只是一种描述性的概念,而是可以转化为巨大实践创造力的活动行为,当主观的概念影响到客观现实,错误的意识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来严重的后果,科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启蒙的方式显现出纯粹的实证效应,无论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启蒙的科学的表述的适应,引起了科学技术的启蒙。启蒙与科学就不再是对立的层面,“那种不是使自己的对立面失败,而是使自己的对立面前进的反面教育,每一次总是引起新的进步,不可阻挡的进步的厄运就是不可阻挡的退步。”[4]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以其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表达可以促进启蒙的认识,但事实上,科学与技术并不是做直线上升运动的,在曲折中前进时,科学与技术自身的否定性的主体力量转向了启蒙。在一段时期内,启蒙并不能迅速地认识到其中的负面效应,反而被错误的力量促进了,走向了歧途。“文明与技术知识不断地想造成的每一次‘安慰’,都不企图用某些持久的替代物来取代它日益背离的原始目标。”[5]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一开始可能不想作为启蒙本体论特征,知识体系的逐渐完善,也只是作为单纯的价值论,一旦拿来用作启蒙方法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互为体表,纯粹的实证科技促进了思维的虚构,纯粹的虚构的选择不再与科技相对立,反而成为科技的呐喊者。
启蒙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一开始就被理解为意识形态不同时期的转变,时代的局限性让人们以为两者对立,究竟以何者作为社会科学发展的本体论,这又成了一个当时不可明晰的概念问题。启蒙学家往往也是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科学家,思想的争论便覆盖到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领域。实证的科技在这一刻化作了“正义的天使”指引了道路,以致马克思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科技作为改变世界的方法与手段,反过来对启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早是与中世纪以来的神秘思想相对立的存在,用科技取代上帝,成为信仰的主体成为必然。可是,俞吾金则认为,“从近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和理性对抗迷信和信仰,结果却突然发现,科学技术与理性本身也成了迷信,而蕴含在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则成了当代人的普遍的信仰。”[1]377社会的利用迫使启蒙的本能服务于科技的本能,文明社会的进一步扩展,造成人们真实的生活世界面临科技的控制。进步的思维反而包含了倒退的结果。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启蒙精神为了效力于当时的社会机构,就变成了统治人类的思想工具。人类存在的价值就变成了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甚至变成了科学与技术的附庸。例如,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中,就在呼唤大众正视人类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此刻被科技压倒了。
启蒙的合理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纠缠在一起,伴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两者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现存的科学技术作为显性的现实实践活动,毫无保留地体现在人类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类从中获得了既定的利益和安稳的享受。正如马尔库塞表述的那样,“现代科学的原理是先天地构建起来的,所以它们能够成为自行推进的、有效的控制领域的概念工具;理论操作主义终于与实践的操作主义相一致……提供了巨大的合法性。”[7]科学与技术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转变成为法律的限定理论,启蒙先天的合理性被人为的合法性所代替了。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文明越进步,科学与技术的显性作用就越明显,生产力越提高,法律的限定就越细致,人类生活得越安逸,启蒙精神越被科技所压制。如果依据马尔库塞的逻辑分析社会的先天构造来研究科技的概念,科技成为能够控制人脑的现实器具,科技的概念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成为统治人类后天活动的基础。启蒙精神不仅仅只是被掩盖住了,甚至被直接取代了,“科学即启蒙”这一口号的提出,使得启蒙精神的作用不再被弱化走向了对立面,而是被包含在了科学与技术这一新兴势力之中,使得科技的概念这一内涵扩大化了。但是不要忘了,科技是被直接量化的概念,不仅从法律的层面,在数学、物理、化学、甚至文学的层面都被固定的符号和形式固化了。当科学与技术以知识产权、专利权等相关法律确立后,科技有了具体的限定的范围,无法容纳启蒙精神的光芒,却又以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强行包含,难道这本身不是一种矛盾么?或许是的,大家只是有选择性地忽略了当前不必要的争论,选择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导致人类变成了“单个机器工人的局部技巧,在科学面前,在巨大的自然力面前,在社会的群众性劳动面前,”[8]464“使工人的劳动毫无内容。”[8]563马克思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包含的负面因子保持了高度警惕,但结果是启蒙仍被搁置了。
而在哈贝马斯那里,科学与技术就被直接指代为新的意识形态,“一方面,与以前所有的意识形态比较,技术统治意识是‘更少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因为它并不只显现为掩蔽利益实现的不透明的力量;另一方面,它作为今天占统治地位的,更细微的背景意识形态(Hintergrundideologie),使科学成了比旧的意识形态的类型更难以抗拒的,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偶像。”[9]相对于传统意识形态中科学技术的成果以显性的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影响,而科技的概念即新的意识形态则在观念上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隐性的层面对人类进行双管齐下的统治。人们不可能再在各个思想领域把意识形态划作被掩盖的知识的假相,而是作为正确的规律,具象化的成果,确立了绝对统治的权威。人类不再敏感地对对象化的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质疑,运用和掌握科技的人们反而被意识形态化的科技本身所控制了。“在这里,意识形态的性质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重要的不再在于: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而是在于:它是统治人、支配人的观念性的力量,还是解放人、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精神性的力量。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即现代意识形态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统治人的观念的力量。”[1]387它以其正当性与合理性,再加上人为的法律规定(合法性)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致使科技作为新的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变得无法抗拒了。结果就是,没有一定思考深度的人类,就没办法分清披着合理性外衣的科技的某些负面的价值倾向。科技登上王位伴随着启蒙的陨落,启蒙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偶尔祭奠,人类似乎变得更有思想,活得更加安逸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科技与启蒙的分离,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不管启蒙精神的概念是否被划入科学之中,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们在发明创新中探究外部事物的本质,从而在理解和战胜事物本性中获得无上的权威和尊严,“今天,我们只是在思想中掌握了自然界,而实际上却不得不服从自然界的束缚;但是,如果我们愿在发明中受自然界的指挥,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指挥自然界。”[10]按照培根的话理解,无论人们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了什么角色,潜意识中仍是为了掌控一切,以期获得无限满足感。科技地位的提升,超越了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导致启蒙精神作为守护人类纯真的最后一朵鲜花,于嫣坠落了。人类无条件地服从科技本身制定的规则,负面效应却隐藏在统一性的背后,以人为主体的世界,却赋予人类自我创造的意识形态概念成为统治自身的主权,人类的精神世界变得失落了。通过对科学概念的分析,不是为了找寻科学本身的秘密,而是避免人类对科技盲目地崇拜,使得人类本身的精神世界毫无内容,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呼唤启蒙的作用,对科技进行启蒙。为此,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处理和协调好启蒙与科技的关系。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会在一片批判和质疑声中生存或消灭,启蒙与科技也不例外,启蒙精神本身也不见得包含的都是正能量,科技的负面影响也不见得顷刻就会覆灭人类,但是人类生活的初衷不只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还应让精神的世界高度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整体意识形态,因为只有它才能揭示出一个时代或一定团体的思维结构、一个社会的主体的认识态度是怎样形成的。”[11]13曼海姆认为只有把两者放在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才是辨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割裂两者的关联性,从整体功能出发,分析启蒙的功能与科技的功能两者的作用,无论谁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都不能否定其他功能对整体的促进作用,二者都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启蒙与科技应该统一于人的道德再教育。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无论在什么条件背景中,启蒙的功能与科技的功能最终都应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为了人的整体性存在而自动适应和改变的,而不是转换成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成为人的主人。相应地,人类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做到道德自律,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坦然为之。“一切伪装都被撕去,人人都知其虚假无力,但人人都在卖力地维护着它,争先恐后地从中捞取最后的好处。”[11]15-16启蒙的理性被道德危机所吞噬,外部环境形成的普遍状况,威胁着人类整体的安全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2]马克思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一切应当重新从启蒙出发,以道德和责任为落脚点,肯定启蒙对人类的再教育作用。
科学与技术本身并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科技的概念通过人的媒介演化成了意识形态。但只有掌握统治一切前提的人,才是意识形态的主体力量,重提启蒙的作用,最终要回归于人的道德和责任,不应自我否定,自我控制。解放和发展人的天性,追求自由与和平。外物只是用来提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人类精神世界的幸福感同样重要。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7.
[4]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6.
[5]奥托·兰克.诞生的创伤[M].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1929:9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82.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哈贝马斯.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纪念H·马尔库塞七十周年诞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49
[10]培根.培根随笔全集[M].李家真,译.北京:中华书局,2016:24.
[11]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1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The Dual Variation of Enlightenment and Technology
WANGYa-fei
(College of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1,China)
Initially regarded as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eriods,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enlightenment and technology became to be understoo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chnology concepts,as not to find the secret of technology itself,but to avoid human blind worshi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king the human spirit no content inside.So we need to re-call the role of enlightenment,the enlighte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 are not ideological sense in themselves and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olves into ideology through human media.Only the person who masters all the prerequisites is the main force of ideology.Mentioning on the role of enlightenment again would ultimately return to human mor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ideology;enlighten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formity
G301
A
1008-018X(2017)04-0045-04
2017-06-06
王亚飞(1992-),男,安徽怀远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