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关照下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再认识

2017-04-15 17:16周余钟永安市东门小学福建永安366099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素养

周余钟(永安市东门小学,福建永安366099)

核心素养关照下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再认识

周余钟
(永安市东门小学,福建永安366099)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教学中着力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形式,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综合性、过程性以及与活动性要求,是语文新课程亮点之一。然而,在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背景下,重新认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努力发掘其新的育人功能,既是新的形势发展对语文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探索农村小学利用自身独特的环境优势,有效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深广的育人功能,发挥其实现新的教育目标的独特价值。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在“实施建议”中明解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在抓住语文课程特点前提下,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语文课程内部整合与外部勾连,整体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与言语智慧、情感培养,显示语文课程设计者卓越的眼光。

当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正受到语文教育界高度关注。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依此,重新审视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发现,这一语文学习形式,正是学生建构语言活动、习得语文学习方法、获得良好品质的佳径。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便利与价值。

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教育追求下,重新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显得很有必要。

一、努力开发潜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的确,农村条件较差,很多学习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但这样的弱势不能成为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天然托词和心理障碍。其实,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学校,坐落在大自然怀抱,自然资源丰富、乡风民俗无处不在,这些都是潜在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依据学情,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活用教材。正因为学生生活在农村,能够经常走进大自然,与各种动物植物与自然现象亲密接触,这为学生现场调查、观察学习这些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相关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条件。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开展一些可操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构建语言经验。

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的教师大胆地冲破种种“禁区”,带领学生走进熟悉的田间地头、山坡河岸,去观察和寻找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并让学生把这个过程的发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构建语言的过程,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再如,“说说你身边的小动物”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中,作为农村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院子里的小猫、小狗、小鸡,小河里的小鸭、白鹅,屋檐下的燕子,都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在家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然后以自己喜爱的语言形式(如日记、童话、诗歌)表述出来。这样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而建构的语言文字绝不亚于城里孩子的作品。在诸如此类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语言建构为核心的思维训练,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更加生动、有效地展开了。

二、于真实语言运用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有效指导。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人教版第六册教材安排了“亲情·友情”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走进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针对多数农村家长平时忙于农活、疲于奔波,一部分农村学生缺失爱的教育之现状,笔者设计了三个小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第一个任务——自己想办法,知晓父母生日。口头汇报课上,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是从奶奶那里了解到爸爸的生日,正好是这个周末,准备好好给老爸庆贺生日;有的说,看了抽屉里的户口簿,才知道老妈的生日,真心内疚啊!……句句真实,字字真情。第二个任务——做一件小事,回报父母,再写下来。翻阅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文句感人肺腑,有的写道:“昨天正好老妈生日,我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老妈买了两个大苹果。老妈见了,大吃一惊,把我抱在怀里。”有的这样写:“听了老师的建议,昨天晚上我给老妈洗脚。第一次为老妈洗脚,才发现老妈的脚很大,也很粗糙。抬起头时,看到老妈流泪了。”……与其说学生在完成作业,不如说学生在倾吐心声、感悟亲情,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第三个任务——学生带蛋护蛋一天,即要求学生:早上带一个鸡蛋到学校,晚上放学再把鸡蛋完好无损地交还父母,然后写一篇日记。当天下午,笔者请学生按照分组安排,选派代表畅谈带鸡蛋的感受。结果,众口一词“难”。见时机成熟,笔者趁热打铁:“同学们带一个蛋到学校,且只带一天,感到如此之难。爸爸妈妈从出生带着你到今天,谁更难?”一问激起千层浪,农村学生再诉之笔端,不仅领悟父母之爱的内涵,而且训练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因素分成若干小组,把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强势群体”配置到各小组,使之人人有事做;把家中有电脑或者可以借用到电脑的同学配置到各小组,让资源平等均享。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各扬其长,力避其短,互相依赖,互相合作,形成团队合力。如笔者执教的一个六年级班级,在一次“轻叩诗歌大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自由组合小组,根据教材活动建议,灵活地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有的收集整理著名诗人的资料信息,有的吟唱自己喜欢的诗歌,还有的同学找音乐老师借磁带,学唱音乐课本上的“古诗新唱”歌曲。汇报交流时,小组之间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比谁知道的诗歌知识多”的竞赛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学习活动,部分同学“诗兴大发”,一篇篇趣味无穷的儿童诗在他们笔下诞生。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农村学生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同时也获得了不少语言知识,锤炼了他们的言语能力。

三、在语文实践中培养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农村文化,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犷、自然的特征,往往是人类最原生态、最本真文化的因子。农村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民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

对课文进行改编、拓展、完善,调动学生留心关注身边可以利用的“活语文”,引导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达到取长补短之效。例如在开展“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农村教师可以避开学校图书少、学生没网络等劣势,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收集民间故事,再引导他们加工整理收集来的各种材料,保留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老师指导学生,不断整理初步形成的“传说”,进一步在主题明确、前后关联、言之有序的基本要求下,打磨出一篇篇虽含稚气却生动、鲜活的文章。那一篇篇经由学生之手收集整理的鬼怪故事、传奇故事、神话故事,经过分类,前后排序,递进式呈现,暗示着思维方法,渗透着思维品质,对当事的小学生来说,它们比在书籍或网络中获取的资料更亲切、更有生命意义。

永安市有一个经济大镇,水泥、纺织企业是镇里支柱产业。虽说经济效益不错,但企业生产对当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教师敏锐地捕捉这一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时,先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是否受到了污染,受到怎样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这些污染对我们产生了怎样影响;然后收集资料,有序整理,做好记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删添改,去伪存真,形成《家乡为什么不再美丽——××镇污染调查报告》,分别呈现给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这次学生调查报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理。经过努力,企业排污问题得到较好的诊治,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三明日报》报道了这次环保行动,学生的行动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他们也深切体会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会以更加发杂的眼光重新审视日日见面的“语文”,自然也有利于改进他们是思维品质。

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语文学习过程中,改进学生思维品质。

四、在语言建构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王宁教授提出,在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是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题中之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比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六组“难忘的小学生活”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题,其内容分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部分,各选取了5个文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情、同学谊、感恩心,跃然纸上。进入“依依惜别”环节前,教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自编自导一台毕业联欢会。首先总体设计活动安排,明确各块内容的分工与合作;再具体研究创编节目,优化人选;然后考虑台词,简洁动情。演出时,营造母校情、师生情的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什么是真假、美丑、善恶,什么是亲情与友情,什么东西要珍惜和珍藏,什么事值得感激和感恩。演出后,写出一篇大作文。有了完整的活动经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师生之情得到加深,感恩之心得到升华,曾经的不愉快得到化解,同学之谊得到巩固。如此种种感受,得益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又如,每学期学校总会组织学生春(秋)游以及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一般地,在这些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总会提早布置,将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正式开始,学生走进永安春山秋林,前镇后村:听永安山歌,看永安古建筑,读永安诗歌,画永安风光,写永安春景,画永安秋果。活动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摄影、诗歌、作文、实践性学习报告及相关资料。在听听、看看、读读、画画、写写、议议等实践活动中,农村学生兴趣盎然,不仅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获取语言品质,锻炼语言能力,也身临其境体验家乡山水风光魅力,感受家乡乡土文化的瑰丽,丰富了审美视角,提升了文化品位。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农村教师应结合本地资源和自身条件,围绕文本,扎实开展内容充实具体、形式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真正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活用语文、爱上语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新课程开设的语文学习领域,才能看到我们未曾发现的教育价值,实现新的教育目标的独特价值。

[1]巫宝珍.就地取材活水长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教育,2009(1).

[2]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