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课程”整合路径初探
——以邵武市实验小学为例

2017-04-15 17:16谢剑锋邵武市实验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立德素养活动

谢剑锋(邵武市实验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立德课程”整合路径初探
——以邵武市实验小学为例

谢剑锋
(邵武市实验小学,福建邵武354000)

在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中,学校课程建设要与学校文化紧密融合,形成学校特质。教师们在“立德文化”的背景下,重构“敦品、励学、致远”三大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学科融合、主题推进、转‘教’为‘学’、化‘学’为‘玩’”教学模式。

立德;整合;课程体系;善变;常理;常态

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各级课程有机地与学校文化融合,带着这样的思考,教师们尝试在“立德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立德课程”整合,以期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兵无常势,善变者活

社会在变,事事在变,教师们要带上变化的态度随着潮流前行,以问题为驱动,且行且思。

1.发展中的核心素养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核心素养的四大支柱。2003年提出“学会改变”的基本素养,并将其视为终身学习、发展的第五支柱。

我国2016年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归纳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逐渐代替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培养体系。

2.发展中的办学目标

邵武市验小学以“立德树人、力臻卓越”为办学理念,“全面发展、个性飞扬”为办学目标,把育人目标定为“敦品、励学、致远”,为学生拥有新时期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3.发展中的课程矛盾

(1)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们也面临着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无限增长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们是教知识还是培养素养呢?教育要通过系统的课程,选用合适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2)日益庞大的课程体系与学校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各种内容都要进校园,比如廉政文化、环境教育、安全课程、法治教育等,再加省、市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装了一大筐,学校不堪重负,客观上需要减负。

(3)学科体系与学生完整认知之间的矛盾。课程的细化,造成了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课程是否有价值,要看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教师们更加关注完整的人,关注学生认识、情感、态度等多层的协同发展。

(4)散乱的校本课程与系统的矛盾。学校经过长久的发展,拥有丰富的校本活动,比如:立德主题月活动、争当科学小博士活动、义卖义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达人秀、学校少年宫、红领巾志愿者等。这些活动多了,就必定会带来无序和相互影响的负作用。

二、教有常理,顺道者成

杜威在“进步教育”的理想中,提出“让学生熟悉变动中的世界,反对固定的目标和教材”。基于系统论视角的“立德课程”,由知识经验的综合体、教师的经验体系、学生的经验状态这三个要素组成。顺应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将三个要素与学校“立德文化”相结合,围绕“敦品、励学、致远”的校训,整合三大课程,力图开拓“全面发展,个性飞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未来。

一是“敦品课程”:品格养成类课程,注重在活动、实践中促进学生良好品格自主性形成,崇尚“寓教于乐”的方式。占总课程的10%,具体为:立德争星圆梦行动+塑德立行课程+立德主题月教育。

二是“励学课程”:基础性课程,在活动式、自主式、探究式三个学习模式中,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占总课程的80%,具体为:国家课程+阅读课程+励学活动课程。

三是“致远课程”:发展性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和学生特质的形成。占总课程的10%。具体为:“个性飞扬”走班选趣+立德四时课程+211工程。

三、学有常态,悟道者真

杜威在他的《学校与社会》中主张“儿童中心”,他说:“在学校里,儿童和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还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在校外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们将体验式、融合化的学习方法作为“立德课程”的学习常态。

1.敦品课程主题化

学校里许多活动课程,经受时间的考验,形成了学校特质。如争当科学小博士、义卖义买、校园达人秀、社会实践周等;还有各级各类的活动,如中秋、抗战纪念、少先队队日、书写周、安全教育日周月、经典诵读等。这些活动缺乏整体的联系,显得有些散杂,稳定性不够,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总感到学校活动太多,该如何整合呢?

学校倡导“立德十二品”,将“十二品”作为每个月“立德教育主题”,把各类特色活动与主题月结合。比如:以争当科学小博士为代表的“立德科技月”、以义卖义买为代表的“立德爱心月”、以校园达人秀为代表的“立德才艺月”、以“诵经典、习礼仪”为代表的“立德读书月”、以“聆听窗外的声音”为代表的“立德实践月”等。

2.励学课程融合化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主张“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依据这个原则,以主题性的方式将多个学科整合,形成专题教育课程。

(1)主题式整合化教学

特别针对一些要进校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可以融合到其他的学科中,以获得更大的教育效果,且节约时间。比如思品、信息技术与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先由思品教师上安全教育课内容,各小组讨论想宣传的内容;第二课时,由信息教师和学生讨论演示文稿结构、收集资料;第三课时,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第四课时,思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课后,在教师的协调下,在校内进行巡讲。这样,解决了思品课目标达成低、信息课没有内容载体,安全宣传知识教育空洞,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探究本学科内在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课程与教学再造,抓住学科知识的“关节点”,以主题化的形式重整课程内容;以生活为基础,“问题”为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研究的小课题;以合作探究为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逐步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逐步形成“立德教学模式”:“学科融合、主题推进、转‘教’为‘学’、化‘学’为‘玩’”。

(2)阶梯式系统化阅读

学校倡导“把最美的东西给最美的童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期待孩子们能满腹经纶、书香满怀、彬彬有礼。

儿童阅读需要有方向,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阅读书目》《诵经典习礼仪》,以及各年级教师的推荐书目,编写了校本教程《阅读启航美丽出发》,为各年级学生提供了必背、必读、选读的内容。

儿童阅读需要有环境,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漂流书吧、厚德图书馆、矩墨开放阅览厅、阅读长廊、转角书吧、樟风絮语阅读角等,增添“书卷气”。

儿童阅读需要有平台,通过一诵、二读、三背、四平台(个人反馈、班级交流、年级汇报、学校展示)来实施、推动。

儿童阅读需要有评价,通过基础阅读考评,结合在“读书交流会”“故事会”“名著讲坛”“经典诵读”“儿童剧”“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情况,评选“阅读之星”“读书家庭”、阅读“点灯人”等。

3.致远课程个性化

(1)“立德四时课程”重实践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做中学”。根据整合的观念,我们创设了“立德四时课程”:春季快乐阅读课程、夏季立德才艺课程、秋季立德健体课程、冬季综合实践课程。每季课程活动为3天。

(2)“走班选趣”普及与提高并重

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特长为目标,采取了普及与提高的培养方式,整合了“走班选趣”课程。每年级的普及课分别为写字、折纸、棋类、剪纸、小报等,并都增加跳绳、乒乓球、阅读项目。提高班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每年级分设有四至五个社团,项目有:纸艺童心、墨趣书法、戏曲、体育舞蹈、葫芦丝、手风琴、合唱、科学小实验、摄影、太极操、跆拳道等。

[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2]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立德素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