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疆
(连江第五中学,福建连江350509)
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
李新疆
(连江第五中学,福建连江350509)
教师的教育思想、学识底蕴、思维品质、进取意识等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因素。教学主张是构筑教学智慧的灵魂;学识底蕴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石;思维品质是孕育教学智慧的温床。教学智慧是衡量一个教师能正确、合理、灵活地应对或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智慧;教学主张;学识底蕴;思维品质;进取意识
教学智慧,指教师在某种教育观念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能正确、合理、灵活地应对或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过程行为而言,它包含教学目标构建智慧、教学过程构想智慧、教学内容优化智慧、教学问题设计智慧、教学难点突破智慧、教学方法运用智慧等。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智力体系的主体是思维品质,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隶属于学识底蕴,那么依据智慧的构成因数可知:教师的教育思想、学识底蕴、思维品质、进取意识等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因素。
教学主张,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见解或所提倡的观点。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主张语文主题教学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超越教材,指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超越课堂,指立足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堂;超越教师,指学生要尊重教师但不盲从于教师。教学主张是教学智慧的灵魂,离开了教学主张,教学智慧仅是一种孤立性或偶发性的机制或灵感。应该肯定,每一个教师都拥有一定的教学心智,如对某个教学难点的突破具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或某一堂的课题导入设计的很精彩,或能把某一教学环节锻造的既精巧又合理,然而从总体上纵观其教学行为,其中并不存在必然的或特定的内在联系。听课与评课教研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能很好地诠释这个问题。在评课前,几乎所有的执教教师介绍的都是自己的具体设想和目标意图,然而对于为什么这样构想的问题则避而不谈,至于源于什么教育思想或出于什么教学主张,他更说不清楚,因为他既没有以教育思想或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没有把课堂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或思想的高度进而提炼并概括化,课堂教学仅停留于经验性的实践层面,因而它缺乏灵魂性的内涵。为什么绝大多数教师都不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就是因为缺乏教学主张这个灵魂。文章所阐述的教学智慧,就是指具有思想灵魂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感。
如果把教学智慧的形成看作是一种思维性远航,那么教师的教学主张就是引领思维远航的航标,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方面,既蕴含着明确的目标意图,又体现着教师的教学主张。如窦桂梅执教李大钊女儿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她认为只学这一篇文章,学生不会对李大钊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于是,她以《感悟李大钊》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课外作文,并要求学生写之前,上网浏览或文本阅读有关李大钊的信息或资料。这种教学智慧,既是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教学主张的体现,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军事智慧的化身,其学识才智誉贯古今。如果诸葛亮对当时的政治背景、军事割据形势以及诸多豪杰的人品才华有着全面的了解且深刻的认识,他何以能未出茅庐就预知“三分天下”;如果诸葛亮没有气象学方面的学识,他何以能“巧借东风”与“草船借箭”;如果诸葛亮不懂心理学,他何以能做到“三气周瑜”与“七擒孟获”。可见,学识底蕴是形成智慧的基石。同样,教学智慧也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底蕴。江苏特级教师曾宪一在《阿Q正传》课题导入中设计这样的诗朗诵:“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现实中,你被所有人踩在脚下;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可恼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可悲你,糊里糊涂的活;可叹你,莫名其妙的死;你——旧中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然后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如果曾宪一不具有厚实的诗文化底蕴,它何以能演绎出诗意化的课题导入。
学识底蕴,指与学识有关的文化修养,既体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又彰显着一定的功底或积淀。如果教师在知识文化修养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或扎实的功底,那么他设计的课必定是内容新颖且富有情趣。如某初中思品教师在促进学生理解“宽容”品质的教学中,为构建课堂学习情趣,有意引入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名将左宗棠的生活轶事。未出仕的左宗棠写了一副门联:“文蕈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来自诩文才如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治国安邦才略如诸葛亮。身为高官的曾国藩认为该后生骄狂,故提笔写了一条上联给左宗棠:“季子才高志广,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于我意见相左?”左宗棠看了这带讽刺的上联,毫不示弱,并以下联回敬:“藩臣为国尽忠,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他经济何曾?”曾国藩气度大,看了也不生气,而且在左宗棠仕后,不仅器重而且极力提携。这样的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领悟“宽容”的内涵,又能给课堂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情趣。
思维品质,指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对教学实践中的同一个问题,作为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他却能做到别出心裁,往往能将一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联系到教学中,或突出其生动性,或显示其形象性。如某数学教师为促进学生对(m+a)(n+b)的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的记忆,他把人们见面时的握手现象与运算法则联系起来。他先请四名学生分别代表m、a、n、b,其中m、a为A国成员,n、b为B国成员,A国的两位成员出访B国,B国的两位成员到机场迎接,然后要求四名学生模拟两国成员见面时双方相互握手问候的具体过程。对此,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m与a、n与b不握手问候?学生自然会回答“自己人不用客套”,或回答“不合礼节”。教师趁此指出多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类同于两国成员见面时的“握手礼节”。这种教学,既形象,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永久记忆。
孕育教学智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可能是在由此及彼联想的基础上突然产生灵感,也可能是由现象到本质分析过程中而获得的顿悟等,它既体现为发散形式又包含着聚合形式,既蕴含着表象思维又夹杂着抽象思维。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是促进学生形成实验设计思维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某教师把外面为塑料膜而内部为水的长方体塑料液柱放入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液柱表面与水面相平。这种演示实际是一种暗示:浮力=液柱重力,而液柱就是悬浮物体所排开的液体。如果学生能产生这样的洞察思维,那么他就会发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这一原理,科学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则由此而形成。审视教师的这种教学智慧,不难看出,它正是教师在推导液体压强公式中所选用的液柱模型的启发下突然产生灵感的表现。可见,教师的思维品质是孕育教学智慧的温床。
教学智慧的形成还与教师的进取意识有关。特级教师黄爱华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进取意识,首先是勤于学习,黄爱华老师曾经在一个星期内读完《特级教师课堂实录》这本书,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其次是教学创新。如在《约数和倍数》一课的结尾,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2、3……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你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1”。顿时,全场800多名听课教师给出了热烈的掌声。正是黄老师具有这种勇于进取的动力,他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2-63.
[2]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5-78.
G471.2
A
1673-9884(2017)05-0112-02
2017-03-18
李新疆,男,连江第五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