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7-04-15 15:04吴丽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男同学女同学规律

吴丽彬

(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吴丽彬

(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福建古田352200)

数学本身有着至高的美,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情境、操作、计算、多角度思考中不失时机渗透美的教育,让美育展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数学中独特的美。

融入;独特;生活美;对称美;结构美

数学本身不仅有着真理,还有着至高的美,如知识本身的抽象美、结构美、符号美、语言美,过程方法中的和谐美、概括美、变式美等。数学课上会把这特别的“美”和知识融汇起来,它既给了学生一个五彩斑斓的数学天地,又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美和创新美,又促进了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造优美的、有用的情境,要充分利用书本中的知识点,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美育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真正得到美的东西,受到美的教育。

一、情境中数学的生动美

数学知识虽然不像语文有着华丽的语句,然而它本身藏着很多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美妙之处。一些优美富有情趣的情境,能使单调的、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丰富、具体、生动。在美的情境中,学生也会被美陶冶,引发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在提供优美的情境时,要抓住数学知识的“情”,创造一些新颖的、活力的、生活的情境,开启“乐学”的大门,将所见所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数学的美有的不那么容易显现,需要教师的点化和引导,帮助学生感知美的存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因为这种分法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过体验,但要提炼成这个词还是第一次。所以,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课前创设了一个周末到公园玩,然后两个小朋友在分食品的情境。让学生依据情境用说一说“把6个桃子,2瓶矿泉水,1个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吃,怎么分?”学生在分6个桃子,2瓶矿泉水,1个饼这样的美丽、熟悉、喜欢的情境中,理解了6个桃平均分给2人,一个人是3个;2瓶水平均分给2人,一个人是1瓶;那么1个饼平均分给2人,一个人应该分多少呢?学生就有了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像1、2、3…的想法,这样的情境既诱发了学生的拓展思维,又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二、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

图形的对称是生活中存在的普通又神奇的美,能使人感到整洁、沉稳、协调。要获得图形的对称美不能只凭别人的转告,这样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认识。真正的图形美应在学生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在形式多样、精心操作的过程中,靠自己去认识、体验、感悟图形的美。所以,在课堂中不仅让学生在书本中挖掘图形的对称美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来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结合图形进行变化探究,从静态的理解到动态的认识,在现实中感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从而达到体会数学图形美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观察完教师出示的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形的特征,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如何折一个轴对称图形,最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先折好后按中间的折痕剪下来,并与同桌讨论,两边的图形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最后指名回答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经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之后,得到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会发现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它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和美感的。

三、数学计算中的结构美

可能有人认为数学计算就是几个数字的计算,太枯燥、太单调了。但是,从开放的算法,方法的归纳,前后算式的联系以及优化,都显现计算思维的多元和层次,从这些数字折射出来的特殊的结构美,这种结构美能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简洁明了。数学的结构美,也称之为数学的逻辑美。它能很好呈现题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寻找这些规律,不仅能提高计算的速度,也减少了错误率。如在二年级口算中有这样的一组习题:300+60=360,360-300=,360-60=,学生在计算后,比较这三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这三道题的三个数字都一样,它们不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们的结构是那么的美。和对应被减数,加数对应减数和差。学生掌握了这样的结构和规律后,接着安排自己编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还感受了结构美。再如,在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时,计算:

2×9=2×10-2;3×9=3×10-3;

4×9=□×10-□;5×9=□×10-□;

6×9=□×□-□;7×9=□×□-□;

8×9=□×□-□;9×9=□×□-□

计算后让学生交流,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根据这些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根据这一题组的结构发现了:几乘九的得数就是几十减几。数字分布上的结构美,简直令人心旷神怡,像这样简明而又巧妙的的规律排列,学生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而且能轻松地记住口诀。

四、多角度思考中的规律美

学生有时面对一个规律可能会陷入机械记忆、单纯模仿、反复训练的疲劳,如果让学生经历规律的产生、探讨、生成的过程,在他们亲自分析、尝试、交流、建模等数学活动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在思考中便后感受理性之美,发现规律之美。也可以让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进行多方面思考,通过变换题型、变换解法。在混乱中找出规律,将烦杂还原为简洁,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美。如,在学习《间隔排列》这部分知识后,有这样一道题:“把男同学和女同学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如果男同学有10个,女同学有几个?”通过分析后得出:(1)第一个是男同学,最后一个也是男同学,那么女同学就有9个。10-1=9(个)(2)如果第一个是女同学,最后一个也是女同学,那么女同学就有11个。10+1=11(个)(3)如果第一个头是男同学,最后一个是女同学,那么女同学就有10个。(4)如果第一个是女同学,最后一个是男同学,那么女同学也有10个。同一道数学题目,从不相同的思路出发,得出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的。此时,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有的学生说:如果排头和排尾都是女同学或都是男同学时,那么排在两端的人比中间的人多一个;如果排头是女同学排尾是男同学或排头是男同学排尾是女同学,那么男、女同学的人数就同样多。因此,数学习题中既有着灵活多样的解答方法。

数学的美处处存在,在课堂中要适时渗透。不仅要挖掘书本知识的数学美,还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美,要敢于大胆地创造数学美,让数学的美伴随左右。

[1]刘卿.数学中的审美教育[J].天津教育,2005(8).

[2]李连峰.让学生倘徉在数学思维的殿堂[J].小学教学(教学版),2012(6).

[3]董玲.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4]吴耀宇.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数学模式的建构[J].中小学电教,2009(10).

G623.5

A

1673-9884(2017)05-0063-02

2017-03-16

吴丽彬,女,宁德市古田县第一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男同学女同学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你好,我是你老公的女同学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搭讪的技巧
“树木”与“树林”
不说同学的坏话
不说同学的坏话
巧解规律
积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