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艳
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剖析及教育对策
王李艳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由于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原因,特殊家庭高职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消除特殊家庭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一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感情;二要帮助特殊家庭高职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三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四要进行个案跟踪教育;五要多方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
高职生;特殊家庭;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家庭主要指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有继父(母)及收养关系的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的家庭[1]。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离婚、犯罪、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有所增加,出现了诸如上述情况的特殊家庭学生[2],由此引发的教育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特殊家庭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让人堪忧。
通过对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日常观察现象、访谈资料等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特殊家庭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比一般学生多[3]。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我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不良
通常,生活在特殊家庭的高职生较早失去了完整家庭和父母的呵护,过早经历了人生的各种挫折,悲欢离合。他们在性格、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均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形成异常的行为和心理。他们经常表现出自我认知不完善,对自己存在过低或过高的评价,对学习和周围的人事不感兴趣,情绪萎靡低落,当面临新事物和新问题时,经常表现出懦弱和自卑,适应环境较困难。
(二)不善于沟通交流,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高职生与父母之间大多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他们常常得不到、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充分关爱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自然会缺乏爱的意识和爱的能力,既不会主动关心别人,也不懂得如何有效与人沟通。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缺少爱心,敏感多疑、不信任,甚至冷漠,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等不良性格特征,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三)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
家庭生活的不温暖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宋磊等调查显示:大部分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没有乐趣甚至是厌倦,学习成绩较差[4]。现实中,他们因为对自己的家庭现状不满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情绪,进而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具体表现为课堂出勤不按时,学习不投入,作业敷衍了事等,日积月累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水平和父母为孩子营造的家庭氛围等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异常都与家庭环境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特殊家庭因父母离异、感情不和或父母一方缺失,孩子与父母之间未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导致性格孤僻、有逆反、自卑、仇视等不良心理[5]。
(二)社会不良思潮
一些特殊家庭高职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薄弱,目标不明确,缺少学习动机,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缺旷,即使在课堂上,也是心不在焉,不是玩手机就是说话、睡觉、打游戏等。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他们往往认为学习成绩好不好一个样,反正毕业后都是要出去打工,进而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想法。
(三)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些学校过多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6]。学校不能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就会使得在智育上表现不好的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而出现厌学情绪。高职院校特殊家庭的孩子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
(四)个人主观因素
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学生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情感与意志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等。他们遇到这些问题时,由于缺少独立性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尤其是遇到挫折不善于用意志克制自己的情感,容易意气用事为一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产生自卑感。
(一)走进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感情
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学生大多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最需要的就是真情的关爱。如果教师能够亲近他们,关心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加强同他们的情感交流,他们可以被老师的爱所鼓舞,并获得前进的勇气和动力[7]。走进特殊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跟他们面对面坦诚交流,用爱筑起沟通的桥梁,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二)帮助特殊家庭高职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
特殊家庭的高职生只有正确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父母的苦衷,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才能逐渐消除逆反报复心理。教师要开诚布公的跟特殊家庭学生倾心交谈,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学会体谅理解父母。
(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高职院校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学校要专门设立学生心理辅导室。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富有教育经验的、关心学生成长、热心为学生服务的优秀老师每天轮流值班,为学生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老师也可围绕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及早预防,防患于未然。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贴心的姐姐信箱,开通电话热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特殊家庭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进行个案跟踪教育
由于特殊家庭学生在学生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多[8],可参照新生入校时心理健康检测评价的内容,结合活动课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和个体差异,建立档案资料库, 然后进行一对一个案辅导,通过观测、调查、谈话等形式,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
(五)多方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
很多特殊家庭中的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家庭教养方式不准确[9]。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家长或看护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学校可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给家长做教育讲座,也可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促使家长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特殊家庭高职生能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总之,特殊家庭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应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特殊家庭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都比较弱,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力度,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其中,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多开展个案跟踪教育,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互动,通过多方合作,引导特殊家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
[1]李晓丽.农业院校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155-156.
[2]毕爱红,何慧星,杨卫华.新时期大学生生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61-62.
[3]李晓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宋磊,金国峰.新时期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党建思政德育,2013(11):113-115.
[5]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27-28.
[6]杨会芹,张波,郭雪萍,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 97-101.
[7]方惠玲,程勤华.高职院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7):55-57.
[8]林建国.高校特殊学生教育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5):105-107.
[9]马旭东.教育与职业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技术,2012(3):70-71.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pecial Family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WANG Li-yan
(Ch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Due to the causes of family, society, school and individual,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special families are prone to som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o eliminate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ith such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e should exchange feelings with them frequently, help them show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 the change of their families,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duct individualized tracking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a multi-party cooper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school, parents and societ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pecial Fami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647
A
1672-4437(2017)02-0031-03
2017-03-17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6jxtd087);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项目(15czcy09)。
王李艳(1981-),女),安徽阜阳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