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辉
(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福建厦门361001)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
许志辉
(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福建厦门361001)
课外阅读质量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保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结合语文教材,联系校本课程开发”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式、方法,搭建“课堂互动、笔记疏导、阅读检测”的多方位交流研读平台,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去反思、鉴赏,就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推荐;阅读方式;阅读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均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怎样让语文学习“厚积”而“薄发”?笔者认为应把聚焦于课内阅读教学的焦点拉长至课外阅读,创建课外阅读活动,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合理阅读与品析,让课外阅读深入学生的心中。
好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如能推荐学生阅读、品析优秀书籍,贯穿课外阅读活动始终,就能确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少儿读物,又该作何推荐,点燃学生阅读兴趣,保障学生个体、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1.根据阅读期待推荐。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所以,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首先应该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从喜欢阅读的书目和说明原因两方面设计表格,让今年执教的六年级学生自行推荐喜爱的课外书籍,然后做出统计,再作相应推荐。从统计结果看出,传统经典儿童作品仍被多数学生喜爱,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草房子》《小王子》。因为学生认为掌握一些免受伤害的技能有助于安全成长。部分学生受到影视作品影响,迫不及待地想阅读原著,如《狼图腾》。这些涵盖传统与现代,包含文学与科普,多方位且丰富的作品一定能引导学生趣味盎然地进行阅读求知。
2.结合语文教材推荐。基于课本的课外作品推荐,除了在课文教学中,学生悟情到深处时,以某位作家、某篇作品为基点启发学生进行辐射性阅读,五六年级共七次的“课外书屋”延续着七个单元主题,[1]推荐了形式多样的书目,有科普作品《森林报》、漫画作品《父与子》、自传体小说《童年》、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革命小说《红岩》等,内容精彩纷呈,[2]教师只要创设生动的推荐平台,就有可能牵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系列主题阅读知识面,帮助学生实现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3.联系校本课程开发推荐。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笔者学校正在构建“大雅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发动物保护校本课程是建设大雅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由物及人地产生同理心。许多学生经常或在学校组织下,或主动实践,参与动保活动,如到动物救助站关爱被救助的动物等。他们在行动中孕育爱的种子,对动物有了更多的认知需求。学生自荐《狼图腾》就是一个佐证。契合时机作相关推荐,就会事半功倍。“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以学生的兴趣点推荐阅读具有一定广度和品位的课外书籍,定会引发学生产生一窥全貌的欲望。
阅读一篇文章,一般采用精读方式,而阅读整本书的方式、方法则有不同。笔者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以整体阅读意识阅读书籍,从而提高阅读实效性。
1.初步了解。拿到一本书后,要先看什么?对于初步接触整本书籍的小学生来说,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正文内容,而忽略了封面、序言和目录。
书序主要介绍作者,概括作品内容,说明作者写作意图等。可以说,它是读者理解、感悟作品的“桥梁”。因此,应把这一阅读内容作为阅读序曲之一。封面设计是揭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一种展示。目录则以简略的语言,有序梳理了书籍的内容。运用预测法浏览封面与目录,有助于获得旨趣。曹文轩作品《火印》封面主体为什么是一匹白马?白马身上为什么会印有茫茫雪景和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木?封面的底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观察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根据目录猜想章节具体描写内容,能诱使小读者产生阅读思考,展开想象,进行阅读探究。
2.详略联合着读。阅读单篇课文,采用精读的方式利于充分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但要以此方式阅读整本书籍,势必会减缓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效率。引导学生联合浏览、略读、精读三种阅读方式阅读书籍,保证在较短的阅读时间内,既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又能较为深入地品味语言、写法等。
笔者执教班级的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读《红岩》后,能说出众多中国共产党员、国民党特务、叛徒和与之对应的事件,掌握这一革命题材的背景,说明他们已初步领悟略读和浏览书籍的方法。对于感兴趣的人物,可启发学生将涉及该人物的情节描写前后关联着精读,多角度地品析人物形象,就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成长过程,感受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落实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需延伸课内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轨迹,为学生搭建多方位的交流研读平台,引导他们多维度、有创意的阅读。
1.课堂互动,因势利导。每学期,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教学是阅读研讨的一个亮点。老师们围绕研讨主题,引导学生或专题评价,或展开辩论,或进行读书知识竞赛……
《绿山墙的安妮》“共赏优美文字,感受‘爱’的内涵”读书交流环节中,一位学生朗读安妮获得关爱的语句。他认为:“玛莉拉在内心深处爱着安妮。因为有了安妮,才让玛莉拉享受到了甜美的母性。”“那么,是什么唤起了深藏在玛莉拉内心深处的母爱?”笔者的问题把学生思索的线路引向了书籍前面章节讲述的内容,启迪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思考后,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安妮的一些做法让马丽拉感觉不一样。比如,当林德太太说安妮长满雀斑,又瘦又丑,头发红得跟红萝卜似的的时候,安妮小脸气得通红,双唇颤动,冲林德太太又是叫喊又是跺脚!可能这种举动让马丽拉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笔者问:“其实,安妮来到绿山墙之后,闯了不少祸,给玛莉拉带来了许多麻烦。能说说,安妮给玛莉拉带来哪些麻烦吗?”几位学生例举了一些事例。笔者听后小结:“但正是这样一个‘善于招来不幸的天才’,给绿山墙,给玛莉拉带来了清新的感觉,从而唤起了深藏在玛莉拉内心深处的母爱。”引导有的放矢,能启发学生跳出文本局部,拓宽思维空间,综合更多文本内容对要分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诠释。
2.笔记疏导,画龙点睛。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阅读后的口语交流仅存于大脑表层,容易遗忘,“以读促写”能够避其弊,使之转换成真正的语文阅读素养。[3]
笔者一般会布置高年级学生每周完成一次课外阅读作业,除了摘抄优美词、句、段,更侧重于运用:品析事件、人物形象,续写,写读后感等。不过,教师要在批改中展现课堂上对学生的循势引导,显然不现实。这里有班生数多的因素;也有过多的批示引导,容易混淆学生思考的顾虑。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无声的交流中妙笔生花式点拨。
一位学生在《草房子》读后笔记中,并摘抄部分语段。该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而抒发的感悟是正确的。但是,笔者仍希望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确实巩固寓景于情的写法认知。于是,旁批:“能否结合这段话后的鸭子描写,谈谈它对衬托秃鹤情感的作用?”该生受触动后补充了摘抄:“水面上,两三只羽毛丰满的鸭子,正在雨中游着,一副很快乐的样子。”再次品析:“鸭子的快乐和秃鹤的沮丧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感受到了秃鹤因为自己没有头发而感到失落、难过。”教师简洁、开导式批语也为生生互相批改读书笔记提供了借鉴,对批改同学把握问题,修改同学针对性修改,都是一种斐然的阅读历练。从而,保证阅读交流不浮于表面,扎实有效。
3.阅读检测,促进思考。本着了解学生阅读水平,为学生提供深入研读的机会,笔者还会采用笔试评价的方式。就是针对共读书籍,进行阅读检测。
《红岩》阅读检测,笔者概述了“江姐目睹丈夫遇害,强忍悲痛继续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部分内容,既有检测“整合与解释”认知维度的题目“以体现江姐坚强共产党员意志的语句为引子,让学生联系书籍描写江姐的情节。”引导学生将人物情节描写整合起来思考。又有检测“评价与鉴赏”认知维度的题目“江姐等共产党员身上体现的‘红岩’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推动学生反思“红岩”精神和当今社会发展、个人建立人生态度的联系。
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若能由表及里地指引学生读书,爱读书、会思考、产生情感共鸣,将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性行为,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
[1]王栋.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培训,2016(18).
[2]郑芳.做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引领者[J].艺术科技,2016(4).
[3]郜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