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2017-04-15 11:43郑美秀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课题微课

郑美秀

(长乐市航城中学,福建 长乐 350200)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郑美秀

(长乐市航城中学,福建 长乐 350200)

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普及,微课程给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更多信息提供了便利,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也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课题。笔者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初中数学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课题应用研究。文章结合课题开展情况对该模式中最重要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设计探究和实践验证情况作出阐述。

微课;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内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逐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各种翻转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备受瞩目。由于初中数学特殊的学段地位、学习思维特点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使得翻转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需持续落实。如何把控翻转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既人性化,又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所有进行该模式探究的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的课题开展情况争对初中数学翻转教学中 “课前学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理论依据与实践验证

(一)理论依据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1]在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随时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学习时间可自由掌握。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孩子的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方面,而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2]在翻转教学中,学生通过重复观看学习内容,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渐进主义模型: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3]在翻转教学中,学生观看微课并通过在线平台互动答题释疑,在不断纠错中渐进内化新知。

(二)实践验证

2015年10月,长乐市级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开始实施。该课题根据课题成员分布选取了城区两所普通初级中学为基地校,选取了七~九不同年级的8个班级为实验班进行课题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对实验班的所有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翻转课堂教学颇受欢迎;在对实验班学生的期中、期末、中考成绩跟踪对比中发现:特优生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的改变,但中等生的比例较大幅度增加,差生面变小。这说明翻转教学确实比传统教学更能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这一方面来说,探究翻转教学模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三环节

(一)课前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能否落实,能否达到翻转教学的翻转学习目标,不可控因素很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掌控的要点:

1.较完善的技术环境。首先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家庭或个人的网络使用环境和移动技术设备是否能满足微课的正常播放、在线答题的提交与问题的互动交流,对于条件不满足的就近组成学习小组或利用在校空闲时间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其次要准备好相关的微课。虽然微课只有10分钟左右,但好的微课制作费时费力时间成本与技术成本高,可以通过共享或购置等方式储备优秀的微课资源,如目前就有“数学加”、“洋葱数学”等多个与教材同步的优秀微课学习平台可供使用。

2.明确翻转的内容、目标。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翻转,适合翻转的课中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翻转,过于简单的与过于复杂的知识,翻转教学的意义并不大。如在进行函数教学时,由于学生初识函数,这个概念既陌生又抽象,靠微课的三言两语很难让学生理解,导致在课上还要进行推演,可能还要纠正学生在课前学习时留下的阴影,这样的内容就不适合翻转;在图象的画法教学中,虽然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图象的画法并启动在线互动,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甚至大部分学生画法正确,这就需要课堂面对面的再加工,但这种加工是在学生熟知描点法画图象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这样的内容只能部分翻转;而在后续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性质教学中,由于前面研究方法的积累,利用翻转教学可以得到有关特性,虽然学生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都是可以通过简单互动得以纠正。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翻转的目标并合理使用微课有利于发挥微课翻转教学的作用。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实际,设置与微课内容同步的导学案,导学案的问题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不等而不同。如以反比例函数图象面积不变性内容为例,设置A、B两类导学案:

A类(1)观看视频,结合图象说明反比例函数的面积不变性。

解:

设点P的坐标为(x,y).

若k〉0且P在第一象限,则S矩形OAPB=OA·OB=

若k〉0且P在第 象限,则S矩形OAPB=OA·OB=

若k〈0且P在第 象限,则S矩形OAPB=OA·OB

若k〈0且P在第 象限,则S矩形OAPB= =

综合上述,S矩形OAPB= .

你还有其它的写法吗?

另解: .

B类 所有问题与A类的相同,但提示性解答更详细一些,使得总体目标不变,却使B类学生也能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

第(1)题求解增加提示:

若k〉0且P在第三象限,则S矩形OAPB=OA·OB=

第(3)题求解增加提示:

设点P的坐标为(x,y)

以上两份导学案,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引导深度不同,但内容相同,只是学生答题时思考的深度不同,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掌握学生观看微课状况。学生在家是否能够认真进行微课的观看,是课前学习环节的重中之重,是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需要家长的配合督促,需要教师的勤奋、耐心和一点沟通技巧。晚上7:00~7:30、8:30~9:00是笔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各学习小组汇报观看微课到位的人数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看到学生是否有观看微课,学生汇报是为了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各成员可互相提出问题。分组方式以每班56人为例,8人一组,每个时段平均落实7组。教师可以从在线平台的“错题通过”及“学习用时”看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于没有到位,或学习不认真的学生,通过电话回访加以落实,对于电访没有效果的,应在上课时予以重点关注,了解缘由,并加以跟踪。此外,设置家长群,经常交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支持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

5.收集难点、疑点、易错点。在互动交流中,在学生“错题通过”的数据中,教师及时收集并记录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不同的想法等,以便结合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设计及课堂检测内容。

以上五个要点中,第(1)点是一步到位准备的,第(2)(3)点分单元分阶段综合完成,第(4)(5)是同步完成的。

(二)课中教学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了,课中的教学内容应注重本课难点的突破、学生能力发展以及教学效果反馈。

1.难点的突破。根据课前搜集的学生学习反馈,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课中教学的第一时间给学生释疑,突破难点。如在勾股定理一课中,可以将勾股定理的发现、历史等故事情节放在微课中精彩演绎,课中教学时将学生在微课中看得一知半解又懒于动手操作的“青朱出入图”进行回放(即“课中翻转”),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剪拼操作。活动中可以进行讨论和小先生互助,实施“师生翻转”(即学生质疑,教师或小先生答疑),讨论此法原理,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的一种几何证法。接着再组织学生用“赵爽弦图”进行勾股定理的代数证明,证明过程关注学生是否有“等面积法”推倒公式的思路,以及是否能熟练应用乘法公式。将本课内容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放在课前微课中,为课中教学赢得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现场操作指导的时间,从而有效突破难点,也为其它多种证法的进一步探究作了铺垫。

2.能力的发展。经历了课前微课的观看、导学案的完成、线下的思考、线上的互动,学生对新课有了基本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探究技能。课中教学大容量的质疑、释疑、指导使学生有了面对面思维交流的体验,课前预习产生的种种迷茫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一些不确定是否可行的解法得到确认,这种体验促使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交流、探究、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明确了勾股定理两种证法后,学生或者会想类比得到其它的证法,发散了思维;或者会熟练地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应用,发展了应用能力;或者从证明的过程中提炼出关键的数学模型,培养了建模能力;或者从交流中从反复纠错中学会了聆听、学会了发现问题、学会了规范书写,培养了协作能力、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等等。

3.评价与反馈。课中的评价与反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前收集的学生的易错点,以及本班学生认知水平而设置,用于评价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用于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中,这一设置使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再次呈现,学生又一次地进行知识的内化 (第一次是在课前预习中,第二次在课中重难点解读中)。多次反复地呈现使学生的思维渐行渐远。通过检测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积累经验;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后续的教学方式。

(三)课后复习

课后通过在线平台给学生发布一份与课中检测难度接近的作业,作业自带批改、知识点分析及提交功能,教师收到提交后要详细分析学生的作答质量是否稳定或是否有所提高,哪些内容必须掌握却尚未掌握,及时提醒这些没有掌握的学生再次观看相关的微课。此外,课后还可布置一份综合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如勾股定理这一课,布置综合作业如下:请在一周内完成下列项目的中的任两项:(1)请给出至少三种的勾股定理证明;(2)请进行至少5道的错题积累,写出错答原因及正确解答;(3)搜集至少5道经典例题,写出相关知识点、解法。此项作业学生完成后教师要选择出典型案例通过在线平台展示,供学生评价、学习、借鉴,促成能力的提升,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结束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冲击校园产生的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变革,其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使我们看到了末来教育的一些影子。由于实践过程环境技术条件和教师自身专业技术的局限性,翻转教学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验证,进一步的探索也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1]本杰明·S·布卢姆.掌握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11-12.

[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35.

[3]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65-66.

G633.6

:A

:1673-9884(2017)03-0055-03

2017-02-10

2015年度长乐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L2015KT025)

郑美秀,女,长乐市航城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课题微课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