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活动 发展语文能力

2017-04-15 12:26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读书活动语文

司 娟

(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丰富实践活动 发展语文能力

司 娟

(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根据具体文本信息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实践环节:联系生活实践,多样读书实践,突出语言表达实践,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理解、体验、积累语言文字,领会其思想、道德、情感等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实践训练;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导,切实更新理念,针对具体文本信息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理解、体验、积累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等人文内涵,并在读写训练实践中去把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发展语文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践,发展识字能力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特有的交流、沟通工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家庭、公园、影剧院,乃至于商场、大街小巷等等,都可能有着丰富、别样的语言文字信息资料,这为学生认识生字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实践天地。我们要捕捉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点,启发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生字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观察、比较、区别、联系、积累与应用,提高识字、写字、用字的能力。如:第二册“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就是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的很好例子。

园地四:足 趴 蹲 跑 跳 路

目睁眼睛眠睡眨

……

教师先在大屏幕出示上述的字和“思考”:“我发现了……”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比较。学生经过讨论,纷纷得出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跟脚运动有关的字,都是足字旁”“我发现和眼睛有关的字都是目字旁”……可以说,学生已经初步发现了汉字造字的规律。接着,为了调动学生深入理解、丰富认识、把握规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

1.演一演,说一说:为什么“跟脚运动有关的字,都是足字旁”“和眼睛有关的字都是目字旁”?

在这环节中,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充分调动生活经验,摆开各种姿势,有的又是“蹲”又是“跳”,有的伏在桌上闭着眼睛“睡眠”,有的对着同学不停地“眨”着眼睛,有的更是“睁大”眼睛扮鬼脸……

2.联系生活合作探究“我们的新发现”:“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字跟什么有关。”

有的小组说:我们发现,家里的家具名字都和“木字旁”有关。 如:桌子的“桌”、椅子的“椅”……

有的小组说:我们发现,有关车子的字都有“车”字。如:车轮的“轮”、一辆的“辆”、载货物的“载”……

有了生活经验的介入,以及实际演练,加上“我们的新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整个课堂生机盎然,学生对于汉字造字特点、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按部首归类”的基本识字方法,盘活了积累,提高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引领学生在大量的日常生活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巩固已学的生字新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二、多样读书实践,发展阅读能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兴趣点容易转移。针对这种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让他们在大量的读书实践中,一方面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丰富认识,发展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增进学生读书情意,积极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

(1)同学换书。每生两本书,每周周一按顺序交换读过的书。利用周一早读的半小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①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方法;②探讨存在的疑惑等;③把这两本书内容归纳出要点,推荐给下一个要读的同学。这一举措要形成班级制度,人人不能例外,周周不能空缺,促使他们会抓紧时间认真落实读书计划。

(2)师生共读。以课本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为依据,如《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城南旧事》等或经典名著(低年级可以看彩绘本)为主,开展师生每月“四个一”活动:“同读一本书”“同议一个读书话题”“同讲一个读书故事”“同写一篇读书体会”。

(3)主题阅读。结合课文单元学习主题、重要纪念日、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和“世界阅读日”“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等,开展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

此外,还有亲子共读、我读我演、课本剧表演等丰富的阅读形式,生动展示阅读所思所得,体验阅读的快乐,增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能让学生对课内外阅读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书山”“学海”中去,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必需”,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休闲,在大量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领悟,不断地训练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三、突出语言实践,发展表达能力

任何知识、方法要转化为能力,必须也只有通过实践这一途径。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只能依靠主体语言训练实践活动去获得。因此,教材中设计了“口语交际”项目,根本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口语能力。教师要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立足文本内容,广泛联系现实生活,精心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流、表达任务,多渠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结合市里正在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我们班进行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实践活动:①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进入社会”,进行采访活动;②小组内部自由讨论,形成有代表性的观点,写下来;③利用活动课,开展交流、辩论活动;④让学生对所写、所说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等。这样,为学生语言表达提供良好机会,把学生从各种时间、空间中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当然,发展表达能力,离不开语言的积累。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日积月累”,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实践活动,积累词语、句子、诗句、短文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例如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感受春天的课文,教学前,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句子、文章、图片、歌曲等。课上同学们互相交流。课后,让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并加以归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过一个以“春天多美啊”或“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读书收获节。在读书收获节上,学生可以背诵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古诗,可以朗诵精彩片段、文章,可以展示收集的图片、自己写的书法、画的图画,自己种的花草,还可以说说自己在春天里所做的事,见闻感受,甚至可以唱歌、跳舞等等。大大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自我“画地为牢”,应该以“大语文观”的视野,立足课堂教学这一“基点”,拓展言语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大量的实践中,发展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的能力。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G623.2

A

1673-9884(2017)11-0034-02

2017-07-01

司 娟,女,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读书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