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家训出发谈家庭与人格

2017-04-15 12:26李成秋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晚辈家训长辈

李成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从古代家训出发谈家庭与人格

李成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摇篮及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古代家训中有大量关于人格培养与锻造的内容,其中尚“实”、尚“公”、尚“廉”、尚“俭”等价值观在今天依旧具有值得借鉴的生命力。当前我们应该倡导整个社会关注家庭对人格锻造的重要性,鼓励每个家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以家训、家风为核心内容的“家文化”,充分发挥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对人格锻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以更好地适应“三严三实”在人格方面提出的要求。

人格培养;家庭;家训;家文化;三严三实

一、回顾:古代家训中对人格锻造问题的涉及

人格,“是个人的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的这种规定性,完全是后天形成的,它为每个个人所独有。人们后天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不断地沉积为人们的内在品质”。[1]由此可见,人格与一个人先天条件的关系并不大,是后天形成的。家庭作为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重要摇篮,对于人格的培养和锻造所起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古代家训中,有大量与人格培养锻造相关的内容,其中有一些内容,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三严三实”精神的今天,依然有值得借鉴参考的生命力。具体来看,古代家训关于人格锻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实”

“实”,是“三严三实”所提倡的重要理论和行动落脚点,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古代家训中有许多与“实”这一精神相契合的记载。例如,《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开篇就提到,“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也就是说,作为领取朝廷俸禄的官吏,可贵的是能够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实事,而不能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虚耗君主给他的官位俸禄。宋代贾昌朝在《戒子孙》中提到:“大抵古人重厚朴直,乃能立功立事,享悠久之福。”[3]可见,在古人的家训中,非常讲求做人踏实,做事务实,提倡朴素、实在的为人处事方法,反对虚伪、不务实的作风。这些宝贵的家训,在今天对培养务实的人格品质这一问题上,依旧是适用的。

(二)尚“公”

“公”,是一种胸怀天下、心怀百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追求,也是一个人应该养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南宋诗人陆游在其著名的《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训,但陆游把希望听到国土收复的消息作为自己的遗愿,其感染力甚至比一般的家训更加强烈。不难想象,他通过这样一首简短的诗歌,却能把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传达给子子孙孙,在他们心中种下以家国利益为重的种子,从而养成胸怀天下、心怀百姓的博大胸襟,使他们的人格品质得到净化和升华。曾国藩在其家书中也多次与几个弟弟及孩子谈及公私权衡的伦理选择问题,其中大量提及立志、报国等内容,体现出他树立的承担国家责任的远大志向和造福百姓的理想追求。如其在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所作的《与澄、温、沅、季四弟书》中提到:“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4]由此可见,这种舍私为公的理念,是曾国藩父亲教导他的,而他又以这封家书继续教育、提醒着几位弟弟,以自身的行动,鼓励、感召着他们也像自己一样尽力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几位弟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曾国藩本人,很好地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无私奉公的家训,又将此家训发扬、传播给了弟弟和后人。可见,正是有了家训,一代又一代人才有了可以遵循和依靠的人格培养的准则。

(三)尚“廉”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由此可以看出,廉洁是衡量党员干部人格品质的重要标准。廉洁这一美好的道德品质,在古代家训中也是经常强调的。如,颜之推提出:“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勿非道求之。”[2]颜之推认为,人只求吃饱穿暖即可,不应该追求奢靡的生活。且他提出了“勿非道求之”,与今天提倡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廉洁自律不谋而合。自古以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获取的正当收益才应该被接受,这与孔子所提及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观念也是一脉相承的。北宋贾昌朝在《戒子孙》中说:“又见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貲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一旦以贪污获罪,取终身之耻,其可救哉! ”[3]

然而,贪婪的欲望是人性的弱点,仅靠自身做到廉洁自律,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时候,就需要有家庭成员的正确指引和严格监督,需要有严格明确的家训。例如,齐宣王时期有个叫田稷子的相国,接受了下级官员的贿赂,把钱拿回家交给母亲。他的母亲严厉地批评了他,“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5]试想,如果今天每个党员干部家庭中都有这样一位正义的母亲、正义的家庭成员,有了对广大党员干部最直接的家庭内部的监督,一旦发现他取得了不义之财就要威胁与他断绝关系或对他的非法行为进行举报。这样,或许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廉洁就容易得多了。

(四)尚“俭”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人们重视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的今天,特别需要被提倡。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 ”[6]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已经在奢侈和节俭之间做出了宁俭不奢的道德选择。古代家训中,对勤俭的提倡也数不胜数。宋代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写到:“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7]陆游在其《放翁家训》中也如此告诫子女:“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8]和两位宋代前贤一样,曾国藩也提到:“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4]这是曾国藩远在军营时,对即将出嫁的大女儿及忙着操办婚事的家人的谆谆教导。曾国藩位高权重,尚能如此要求自己和家人,实属难能可贵。

二、现状: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家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孟子

·离娄上》中提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9]儒家传统中,倡导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之前必须经历的步骤,而修身与齐家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的人格修炼,可以促进家庭的整治与和顺,家庭的整治和顺,又能反作用于个人的人格修炼。所以,良好的家训、家风和家教对一个人的人格锻造是非常重要的。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表面上来看,孟母几次迁家只是为了寻求利于孟子学习的居住环境,而从深层原因分析,孟子的成才,不仅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在于孟母对其实施了严格的家教。所以,从古代圣贤的成长经验来看,一个人的成长和人格锻炼,是离不开好的家庭氛围的,这种好的家庭氛围,正是“家文化”的体现。

在我们生活的今天,家庭对人格培养和锻造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家庭建设更应该被纳入到每个家庭的记事日程中来。在2015年新春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义十分深远。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外来资本主义文化冲击等综合因素,整个社会对传统家教、家风、家训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裂的问题。许多人对家教、家训、家风的概念和作用都一无所知,许多家庭也没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家训和家风。因此,整个社会的家庭文化建设是不完善的,没有了家训和家风的理论指引的家庭,其基本的家庭教育功能也是未能充分发挥的。这种“家文化”的缺失,直接影响就是个人人格培养环节上的缺失。一个人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前的儿童时期无疑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但没有系统家训和家风的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和锻造是很难趋于完善的。

因此,建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家文化”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起家训、家风的建设问题,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和锻造人格的责任。

三、展望:建设以家训、家风为核心的“家文化”,完善人格培养锻造的家庭教育功能

从目前的家庭文化建设情况来看,今天我们要发挥家庭对人格培养和锻造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家文化”。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家训、家风为核心的理论建构及以家教为核心的实践两个方面。

(一)重视“家文化”的理论建构

“家文化”的理论建构,最重要是要建设系统化、体系化的家训。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今天我们要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首先应该重视家训的建设。构建家训,不仅能使得家庭成员对家的认识更加深刻,成员间的情感更加深厚,还能增强家庭成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他们产生一种上通祖先血脉,下启子孙后代的强烈的家族认同感。有了这种认同感,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存在感会大大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言行是否尊崇了祖辈的教训,是否能为子孙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和榜样。因此,很自然的,他们对自身的人格要求也会更加严格,会尽力去达到家训中对人格品质的要求。

在家训建设上,每个家庭都可根据自身的独特情况进行。从具体构建家训的方法来看,应该以长辈的建议为主,晚辈的建议为辅。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中老人丰富的人生履历和社会经验,对年轻人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我们今天由科技进步带来的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但人类核心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是亘古不变的,如: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对于与自然及他人的相处之道等。因此,在家训建设上,应该注重汲取长辈的建议。同时,年轻人的一些进步观念可以对家训进行补充,使家训不仅有历史厚重感,也有时代进步性,年轻成员的加入,带来的不仅是一份参与探讨和拟定家训的荣耀,更肩负着传承家训的责任,为家训的书写和传承注入活力。

同时,家训的构建应该注重系统化和特色化。系统化,要求所构建的家训尽可能全面系统,对家中所有成员的言行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涉及;特色化,要求所构建的家训有每个家庭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在家训中涵盖基本普适的价值观范围外,突出强调家庭的文化特色,如:教师家庭对书香传家的突出,军人家庭对忠诚卫国的突出等。

有了系统化、特色化的家训,才能促使家庭人员不断改善自身的人格,促使家庭人员互相监督、互相进步。这种家庭个体成员的自律、家庭成员间的监督系统的形成,也就是良好家风形成的过程。《广雅·释诂》[10]中说:“风,气也。”可见,好的家风是一种好的风气,可以感化每一个家庭成员,使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充满正气、正能量。生活在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中的个人,其思想行为也会得到家庭成员的监督,其人格品质也会在不断的自我监督和他者监督之间,不断提升和完善。

(二)重视“家文化”的实践

有了系统的、积极的家训、家风等理论建构,还要重视“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即家教。具体说来,家教主要是长辈对晚辈思想、行为的教育。在“家文化”的实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中的长辈应该尽到引导晚辈学习、实践家训、家风的职责,从而达到完善他们人格的目的。古人认为“养不教,父之过”的警训,今人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都充分说明了长辈对晚辈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性,也对长辈身体力行为晚辈作出榜样提出了要求。古人认为,这种引导应该从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2]近来,社会上流行的早教大多侧重开发婴幼儿智力,以满足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愿望;但在古人看来,婴幼儿时期的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甚至更甚一筹。

同时,长辈应该注重晚辈的不同个性,并及时纠正和完善他们性格和人格中的不足。这里,可以参考《颜氏家训》中的做法。“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2]国家观念淡薄的人,应该讲解那些坚守职责、维护国家利益的榜样的故事给他们听,使他们学会胸怀天下,恪尽职守;向来都骄奢的人,应该让他们看看古人如何恭谨简朴,使他们反省自己平时的骄奢。也就是说,家中的长辈,应该及时发现晚辈人格上的缺陷,并积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矫正不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完善他们的人格。

但同时,作为晚辈,也应该经常向长辈交流汇报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动态。比如《曾国藩家书》中,就有大量的写给祖父、父母、叔父等长辈的书信,信中就汇报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为官处事等动态,以供长辈提点。又如《傅雷家书》,虽然记录的都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但根据回信频率及回信内容来看,作为晚辈的傅聪虽身在国外,也是经常写信给父母的,且信中也常记录了自己的练琴、演出的近况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等,然后由傅雷夫妇的回信对他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今天我们处在一个讯息发达的时代,微信、微博等通讯软件的大量使用,对拉近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是很有帮助的。每个家庭都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通讯软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在日常的交流中,使长辈对晚辈的思想行为进行指引,晚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格要求,由此,便可努力做到对家训的贯彻。

四、结语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起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回溯历史,传统的家训和家风使得家庭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深远厚重;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积极重视起“家文化”的建设,以便更好地培养每个人完善、高尚的人格,促进每一个人的人格都能不断升华,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2.

[2]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7:164,194,8,106.

[3]曾枣庄,刘琳.全宋文(卷四八一)[M].成都:巴蜀书社,1990:70,71.

[4]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78,175.

[5]刘向.列女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3.

[6]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0:68.

[7]丁放,武道房(选注).宋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0.

[8]李锋,罗友松.名家书信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61.

[9]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110.

[10]王念孙.广雅疏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548.

G41

A

1673-9884(2017)11-0001-04

2017-07-18

李成秋,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晚辈家训长辈
长辈篇
过年世相
家训伴我成长
长辈们的教诲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