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王秀红
(1.长汀第一中学,福建 长汀 366300;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李清华1王秀红2
(1.长汀第一中学,福建 长汀 366300;2.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兴趣的动力。问题解决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解决和反思评价等环节。深入探讨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常常听到中学教师这样说:“现在的中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动脑筋,不会解决问题”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高中新课程实施多年,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大的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较严重,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仍然堪忧。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包含如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评价。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课堂教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将知识问题化,精心设计和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质疑信息中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出问题。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玩、好奇,对新颖、新奇的问题感兴趣。在教学中,有意识精心创设的情境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心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策略有:(1)讲好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3)挖掘化学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等。例如,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原电池”可设计如下的问题情境:
【展示】教师先用课件展示一组电池。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电池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电池的种类越来越多,你们知道吗?水果也可以制作电池。
【教师操作】教师先用导线将锌片、铜片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然后拿出一颗西红柿。教师问:“哪一位同学愿意上来做实验”。
【学生操作】一位学生上台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将锌片和铜片插入西红柿。
【观察观象】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现象:小灯泡是否亮起来?
【教师提问】小灯泡为什么能亮起来,若想了解其中道理,本节课,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
在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利用西红柿作为实验的材料,制作成水果电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相关。随着兴趣的深化,学生们还会在家里或者课外活动中,自己动手做课外化学实验,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多种方式呈现问题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呈现问题的方式至关重要。问题的呈现方式通常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考虑问题的类型。问题的类型主要有“是什么”型问题、“为什么”型问题和“怎么办”型问题。“是什么”型问题源于基础记忆性知识,通常可用填空式问题呈现。“为什么”型问题源于提高理解性知识,通常可用推断题或问答题呈现。“怎么办”型问题源于创新策略性知识,通常可用探究式或任务式问题呈现。二是要考虑一节课的不同阶段。课的开头,要呈现引入新课创设情境的问题,课的中间,要呈现能突破重难点的核心问题,课的结尾,要呈现能引发新的思考的问题。三是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载体呈现问题。比如,问题的文字量不大时,可以直接板书问题,可以教师直接口述问题。问题的信息量较大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PPT等呈现问题。
1.如何表征问题
表征问题的实质就是审题和理解题意。问题表征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四个过程:一是提取问题信息,明确问题情景中有哪些有用的信息,同时回忆提取相关知识和问题解决的经验。二是理解和内化。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和内化,将新信息转换成熟悉的信息,把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三是明确问题中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四是用自己的语言对问题进行重新表述。
2.如何细化问题
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抽象性、理论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比如,化学反应原理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往往比较综合,遇到抽象、综合的复杂问题时,教师要将问题进行细化,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有梯度的小问题,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
比如,“原电池”课题中关于原电池原理的教学,可以细化成如下5个小问题:
(1)单独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
(2)单独将铜片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
(3)将锌片、铜片分别同时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
(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
(5)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后插入稀硫酸,有何现象?
问题解决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策划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利用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提出和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展示分享成果,汇总探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最后得出结论。
在问题解决阶段,教师还要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既要加强普适性方法的指导,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思维方法,也要加强化学学科观念的构建,以学科观念引领化学学习。例如,以分类观和价态观引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以守恒观和平衡观引领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以结构观和转化观引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例如,“原电池”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带西红柿、导线、小灯泡、金属片或石墨电极,再由实验室提供锌片、铜片、导线、稀硫酸、电流计、烧杯等材料。在问题解决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带材料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反思是对问题解决的再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通过反思促进自我顿悟,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构建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型。可通过如下策略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反思评价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反思:一是反思问题解决的方案是否科学,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反思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否正确,结果是不是唯一的。通过反思,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评价问题解决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
2.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发言、倾听、汇报、交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然后,由教师评价问题解决的方案、过程和学生表现。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有效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快乐,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原电池”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学环节的设计:该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小组组内先发言、汇总实验结果,然后各小组轮流汇报展示,在倾听过程中,每位学生反思和相互评价,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评价总结和提升。
以上,笔者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了一些探讨和阐述,希望能对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通过教学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体应用时,不一定都要有完整的四个环节,有时四个环节也可以循环应用。
[1]隋良永.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0(8).
[2]毕华林,元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6).
[3]陈瑞雪.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1(6).
(责任编辑:张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