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仿”创生 落实中段“语用”训练

2017-04-15 11:24许丽碧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漓江自然段词语

许丽碧

(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2)

“三仿”创生 落实中段“语用”训练

许丽碧

(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福建 厦门 361102)

在小语界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已经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文章以中段阅读教学为例,阐述教师如何认真研究教材,按照现有的教材内容,探寻到适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点,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仿写创生,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大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实效。

仿写创生;中年段;语用

放眼当下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已经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走出了自己回归本真的靓丽风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呢?“仿写创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例子,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指向学情,寻找到适合学生言语的生长点和能力发展点,让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在头脑中建模,留下深刻印象,再进行迁移说话或者练笔,掌握字词、句子、段落的规律后跳出文本,脱模创生,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下面以中段教材为例,谈谈中段“语用”训练的策略。

一、巧扣遣词精妙处,仿写创生练语言

文章是由一个个字词堆砌而成的,关键词定是作者用情之处,字字珠玑,传情达意。词语是教学的基础,虽是中年段,但是教师依然要夯实基础,善于抓住词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体会,并模仿迁移,读悟文字背后的语言之妙。

例如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一课中有个词语“左抵右挡”,很多教师执教的时候就只是正音,然后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语:“左边抵一下,右边挡一下”。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单调,力度和强度明显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片面曲解了词语的意思。于是,上课时,笔者是这样教的:

师:什么是“左抵右挡”?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左边抵挡一下,右边抵挡一下。

师:(果不其然)那么现在请同学跟老师一起来合作读读这句话,我读前面半句,你们读后半句,不过要试着改变一下。

师:对方的矛像雨点般向左边刺来。

生:发明家用盾向左边抵挡。

我继续从右边、上面、下面刺去,而且语速也越来越急促,学生们跟着向这些方向抵挡,他们有的还兴奋地举起了小手跟着比划着,教室里一片忙碌。

师:这就是(左抵右挡),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不止左边和右边。

生:各个方向都要抵挡,很累的,他肯定招架不住。

师:像这样的词语,你们还认识哪些?

多生:左顾右盼、左邻右舍、左膀右臂。

……

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到这时候好像已经完成了,可是笔者还想透过这个词语读悟文字背后的人物的心情、处境。于是继续引导学生探究:“从这个词语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发明家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他的神态呢?还有他的处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左抵右挡”一词,创设出特别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字面上去感受,又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动作表演,体味发明家和朋友激烈比赛的情景,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体会以后,再引导学生洞察人物的心情和处境。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解决难题,这就是理解词语的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这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落实了“语用”目标,让学生体味到了语言文字之美。

二、精选描写特色句,仿写创生悟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作品表达方式独特,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式,除了细细品味其中精彩的语言之外,还可以进行语言形式的仿写。例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比喻、排比等修辞在第2、3自然段中分外明显。排比句式对仗的工整,语气词“啊”的运用,作者还借助多种感官,把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鲜明地渲染了出来。更是让人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下面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例:

师:漓江水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泛舟漓江,去细细欣赏和品味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你读出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笔圈画出来。

生:静、清、绿。

师:作者用“静、清、绿”三字直接点明了漓江水的特点,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具体地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呢?(排比句式,比喻修辞,感叹词“啊……”)

师:漓江水,像首清丽的诗,像杯醉人的酒。相信每位同学读了这样的文字都会过目不忘的。请你也用课文的句式练习表达它的“清、静、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__________;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___________ 。

生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绿玻璃,让你感觉时间都静止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鱼儿、螺蛳在无拘无束地游戏;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感觉在画里一般,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生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好似一面镜子,被山峰围绕着;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能够看见圆滚滚的鹅卵石一动不动地躺着;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宝石闪着耀眼的光芒。

教师不但要立足课堂,更要跳出课堂。于是,笔者结合校园一角的香樟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道小练笔:

香樟树真壮啊,壮得___________ ;

香樟树真高啊,高得 ___________ ;

香樟树真 _____ 啊,______ 得_____________ ;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次次练说后,笔者还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在优美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这样的阅读拓展生成了课堂意外的精彩,将老课文上出了新高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排比、比喻写法的作用,以此帮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的内在联系,感受语言的完整和生动性,从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妙品构段典型方,仿写创生学构思

段落是中段教学的重点,把这个基础夯实了,才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段的篇章教学。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第1自然段时,笔者没有停留在只讲内容不讲形式,如果学生学完了,也只是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至于怎么写和为什么那样写都弄不清楚,读写能力又如何形成呢?备课时笔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关注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而是深入文本,寻找如何能引领学生产生更深刻体验的策略。经过一番研读,发现了这段话里有一句话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天啊,太可怕了!”很容易让人眼前浮现出那个“天塌地裂”“危在旦夕”的可怕情景。上课时,笔者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抓住一连串的叠音词、夸张手法,展开合理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人们在洪水中逃生,垂死挣扎,呼喊……”这时候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把这悲惨的一幕写出来的呢?有什么写作奥秘吗?”从而概括出第1自然段的写法:紧紧围绕着“天哪,太可怕了!”这句话,先写响声,再写女娲看到的悲惨情景,最后写人们的险情,条理清晰、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学会如何围绕着一句话写具体,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引导学生仿写创生,让他们也围绕着本段的第一句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写一写:“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天空( ):大地( );山冈上( ),田野里( ),人们( )。”

这一教例抓住三年级学习段的训练重点,虽然学生大概知道了总分段式,但是具体写法却含糊不清。所以笔者在这一环节中以构段写法为主,内容理解为辅,先教给写法,再发现写法,最后到尝试这样的写法,实现了从扶到放的学习方法训练过程。在训练中,学生丰富了想象,提高了表达能力,也爱上了仿写创生。当然,构段方式还可以教学生接触并列段式、先分后总段式、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按游览顺序、按时间、空间顺序等等,通过一次次训练,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今后构成段乃至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既要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要回归语文课堂的本质,找准语用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各种语用小策略,及时进行仿写创生的训练,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实效!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左小文)

猜你喜欢
漓江自然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秋天
漓江夕色
美丽的秋天
竹筏上的漓江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