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7-04-15 11:24马晓芬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鱼图画书帽子

马晓芬

(福州市钱塘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小学低年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马晓芬

(福州市钱塘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精炼,图文并茂。在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绘本作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成为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但如今的绘本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及提升。因此在绘本教学中,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绘本教学;慧读;悦读

在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绘本已经成了不少家长、教师的“宠儿”。绘本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有不少教师将其引入了课堂,成为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于是绘本阅读课、班级读书会、绘本精读与创意写作等阅读形式应运而生。近年,笔者在绘本教学的课堂观察中发现:集艺术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的绘本,的确打开了儿童阅读的大门。但是在热热闹闹的绘本教学背后,也存在不少误区:教师有的把绘本当作识字朗读的材料;有的把绘本等同于单纯的讲故事,不启发,不指导,无点拨,让绘本阅读缺失意义,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急功近利,将提问贯穿全课,把绘本阅读当成了看图说话课,直指写作迁移、运用,大大削弱了绘本阅读的乐趣。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对于儿童来说,阅读绘本就是一种享受。绘本,又叫图画书,是用精致优美的图画和简练生动的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品,是一座等待儿童不断发现的秘密花园。基于目前的绘本阅读误区,以及绘本自身的特点,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要如何有效地利用绘本资源,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呢?

一、猜读故事,感受快乐

猜想与推测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有时,恰如其分的猜读方式,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因此在绘本教学中,要合理选择猜测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看封面猜故事内容,可以在留白处猜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在故事的精彩处或转折处猜测情节的发展或结局……“猜读故事”能充分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不断感受阅读的快乐。

1.看封面猜测内容

绘本的阅读从封面开始。以《这不是我的帽子》这一绘本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画——小鱼戴着一顶帽子,并结合书名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你们猜猜这顶帽子会从哪儿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说“可能是捡来的”;有的认为“是朋友送给他的礼物”;还有的觉得“这是上天的意外惊喜”。“那帽子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教师话锋一转,学生们个个擦亮眼睛,带着好奇与期待欣然走进故事内容。

2.听故事推测情节

在故事的发展中,这条小鱼一边游,一边用相同的句式自我安慰:“就算他醒了,他也不知道是我拿走的。”读到此处,继续请学生猜测:“你觉得接下来,小鱼还会怎么想呢?”显然,这时学生已经洞悉了之前的语言模式,大胆推测,好奇心推动着学生不断翻页。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作者不谋而合时,喜悦感和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3.看图画猜想故事

图画书用画面来说话,仿佛一部电影短片。一本好的图画书,即使不识字,仅是靠“读”画面,也可以读出大意。比如绘本《爸爸,妈妈,哥哥和我》——画面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条线段,画面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读故事前,不妨先把文字遮去,让学生只看图,猜猜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故事?接着再就着文字慢慢讲述。这样,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里,学生结合视听,富有哲理的爱的故事便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学生心田。实践证明,猜想故事不论学生猜什么,都是“想象—创造—表达”的过程,能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提升阅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二、细读图画,发现快乐

经典绘本中的图画都是大师们呕心沥血之作,其中隐藏着不少秘密,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精读绘本时,不断发现、挖掘,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培养“图感”,体验发现的快乐。

1.发现细节

以《打瞌睡的房子》为例:书中每一页画面,所有的事物都在沉睡,只有一只跳蚤在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但贯穿全书。精读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发现,寻找这个细节,就能大大激发阅读的兴趣。《这不是我的帽子》一书的细节堪称经典:如果不仔细看,发现不了大鱼眼神的变化:从一开始闭目养神,到突然睁开,接着向上看,向前看,连起来便是一组动画。无字书《疯狂星期二》中,最后一页的图画细节暗示:下周二,将会上演猪飞上天的疯狂事。霍夫曼的绘本《睡美人》中,整个宫殿沉睡了一百年,一切维持着睡着前的样子。但是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关注:当时睡着的厨师和小工头上都戴着帽子,为什么一百年后,小工的帽子不见了呢?在引导学生仔细读图、思考后,不难发现:原来是宫殿外不断生长的玫瑰把小工的帽子勾走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的细节,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发现的快乐。

2.学会读“图”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读懂图画中的线条、色彩、明暗、构图、设计等“图画语言”。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读图”力、思维力,还能让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还是以《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在故事的结局,大鱼找到了自己的帽子,可小鱼却不见了。不少学生认为小鱼被吃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鱼的线条是椭圆形的。在绘本中,一般弯曲线传达平和、温馨的感受。当学生读懂了线条的内涵,就能展开更多元、更温暖的想象。同时,整本图画书都是以黑色作为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用黑色呢?是代表深海?代表内心的不安?代表黑色幽默?还是代表电影的背景色?……此外,书的页面设计、边框、图画视角等都是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教学时,要通过深入的解读,精选几幅图引导学生加以鉴赏,带领学生掌握初步的“读图”方法,不断体验阅读的快乐。

三、图文结合,体验快乐

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就像一首歌的两个声部,通过图文的交织,再加上读者的想象,就能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因此多数人都认为图画书是成人读给孩子听的。

1.深情朗读,享受快乐

纯粹地听绘本故事,就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所以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有声有色地为学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在讲述前,一定要把故事读熟。教师对绘本解读得越深刻,朗读时越能融入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变化的语气、语调,丰富的表情、眼神,再配上适当的肢体语言朗读。这样夸张、生动的演绎,能传递教师对绘本故事的感悟、情感。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观察图画,并借助想象,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语言滋养和阅读享受。

2.角色体验,演绎快乐

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参与到故事中,深入感受作品的语言,理解故事中各种角色的行动。在表演中,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演绎,感受阅读的乐趣。

《母鸡萝丝去散步》堪称绘本中图文合奏的经典之作。故事的文字很少,主要讲述母鸡萝丝的散步路线。但是在图画中,会发现一只蹑手蹑脚的狐狸紧跟其后。这是通过图文互补讲述一个故事。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当母鸡讲述文字故事,一个当狐狸,大胆想象体验:“前面这只肥肥的母鸡,真是我上好的晚餐呀!哈,看我的。”学生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言语表达,演绎阅读的快乐。

有时,教师也可参与到故事中,与学生一同建构剧情和角色,表达情感及展现情节发展。《这不是我的帽子》中,文字和图画是相互矛盾的:当小鱼心存侥幸,相信螃蟹不会告密,可是转眼它就告诉了大鱼。相信螃蟹和小鱼之间一定有一个约定,可螃蟹为什么又告诉大鱼了呢?是背叛?还是有难言之隐?当多个角色、多种可能出现时,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方式:教师扮演争议较大的角色——螃蟹,学生分别扮演小鱼和大鱼:有的大鱼通过恐吓的方式,让螃蟹说出了秘密;有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螃蟹讲道理;还有的通过诱惑,或是鬼点子让老实的螃蟹上当了。这样的师生对话、生生表演,不断给予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既丰盈了绘本中的情节发展与角色形象,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想象与表达的快乐。这就是绘本图文结合、演绎故事的魅力。

四、仿创绘本,升华快乐

绘本的文字少而精,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深的情感。绘本中精炼的语言,富有创意的结构,是儿童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最佳范本。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幻想、爱画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绘本之后,创意写绘,从绘画写话中升华自己对绘本的感悟,感受创作的快乐。

1.巧借句式,进行仿写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让他们爱说,会说,易写呢?模仿无疑是最合适的方式。有的绘本会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推进情节的发展,在循环往复中感受音律美、语言美、结构美。要善于从绘本中确定言语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例如当读完收集主题的绘本后,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模仿这样的句式:“……喜欢收集……”,兴致勃勃地现场画画作诗:《收集东收集西》——城市喜欢收集高楼,警察喜欢收集小偷,学校喜欢收集欢笑,枕头喜欢收集梦……一首首富有想象而充满灵动的小诗跃然纸上。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与小兔子比爱,兔子们巧妙地用形象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彼此的爱。共读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模仿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句式“我爱你有( )那么( )”,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爱的”小书。再如《走开,绿色大怪物》中,作者用一系列的形容词来描写大怪物的脸。精读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并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每个人分别绘画大怪物五官中的一种,一定要越怪越好。绘画的学生用形容词描述自己的画。最后,小组一起给怪物取个特别的名字,并到台前介绍。这个写绘过程,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自我创作,都是一个从内在到表达的过程。在快乐的合作创编中,学生知道了形容词的妙用。

2.利用空白,想象续写

绘本在文字和图画之间预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白。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空白点,引领学生大胆想象、创编。

《这不是我的帽子》这本书最成功的创作是故事的结局部分:作者用一片又浓又密的水草给所有的读者留下了一个谜,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帽子是怎么回到大鱼头上的?小鱼去哪儿了?水草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学生充满了疑问。这也正是故事的空白点,教师正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空白,大胆想象水草背后的故事:学生有的认为是小鱼不小心把帽子勾到水草上,被大鱼意外地捡回来了;有的觉得大鱼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循循善诱,最后小鱼把帽子还给了大鱼……图画配着文字,学生创编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每次创作后的优秀“小书”,都在班上的创意发表长廊展出。每到下课,学生总是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地阅读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而这样的“发表快乐”是任何物质奖励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绘本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是装满学生幸福童年回忆的秘密花园。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绘本,巧妙而有效地利用绘本资源,打开儿童阅读的大门,让儿童慧读,善读,悦读。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日〕松居直.打开绘本之眼[M].林静,译.丁虹,译校.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左小文)

猜你喜欢
大鱼图画书帽子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