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德互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2017-04-15 10:57范妮妮
奋斗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师生关系政治

范妮妮

智德互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范妮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出现了新的问题,导致教学的实际值与期望值相差甚远,并没有体现出它所的优势,忽略了智德互融性和生态循环性,导致无法给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活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智”与“德”的不同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环境存在着缺少刚性的问题。失去刚性意味着信仰危机、理论权威的动摇,过去一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在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能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在高校落地生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单一化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隔阂,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智”与“德”分离式的教育变为融合式的教育。一段时间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与智育是相分离的,“德”与“智”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关系被割裂,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理性的判断能力,对制度性的要求出现抵触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智”与“德”的联通机制,恢复智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应有地位。其次,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但是如果没有刚性的制度支撑,社会公德的维护就显得力不从心。高校是为国育才之地,要通过发挥“智”和“德”的不同优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亲和力,又有约束力。

二、以人文理性引导科学理性,重塑新型师生关系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统的权威地位来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如今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宽,让教师不得不寻求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同时,高校也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各种消极因素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感召力。很多同学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被动听课,这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要通过创新教学载体,采用实践教学和博雅教学的方式,以人文理性引导科学理性进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各有所得,各获其长,是互动型的教学过程。其次,为了促进学生思索型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同频共振的联动关系,促进学生形成发散型思维,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个人品德铸造的决定性作用,便于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确立正确的自我。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魅力的社会实践交往活动,因此,它更加需要“智”与“德”的交互作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问题导入法、矛盾分析法、发散思维法等,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和培育者。

三、让“智”与“德”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对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智德启迪,也承担着对实现正向社会价值判断的智德启迪。通过“智”与“德”相互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开动脑筋,通过策划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实践活动,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锻炼认识社会与融入社会的能力。经过“智”与“德”的洗礼,同学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能力在不断得到提高,同时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发挥“智”与“德”相互融合的优势,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作者单位:山西警察学院)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理论课师生关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