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谈服装设计思维的培养

2017-04-15 10:15许东春苏军强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时尚形式

许东春,苏军强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谈服装设计思维的培养

许东春1,苏军强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以培养具有创新、创意思维的服装设计类人才为目标,探讨服装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内涵。在分析两者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极致化的形式提升设计思维内容的观点,并就该观点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探索。

服装设计思维;内容;形式;辩证关系;人才培养

一、 服装设计思维培养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深入推广,服装产品中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魂性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需要设计人员既能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又具有国际化的时尚理念和设计思维,这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服装设计思维培养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刘兴邦[1]认为服装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以人为造型表现的唯一对象,以各种物质材料为载体,以特有的设计语言为媒介,既对人体美进行诠释,又用服装这一媒介向人们传达对生活的理解。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礼仪、市场需求、流行元素等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灵感。陈蕾等[2]认为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围绕实现创意思维展开,仅停留在教会学生从技术层面表达设计意图是不全面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自我发现。章华霞[3]从服装设计思维的形象性和创造性特征入手,指出设计思维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思维方式,需要从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方面长期加以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习得。赵胜[4]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产生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采用头脑风暴法、问题探讨法、特殊列举法、逆向思考法及形态分析法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并特别提出在遵循艺术设计规律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的观点。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人才的思维能力培养是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学界多从认知规律进行探讨,对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和研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服装设计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载体——形式与内容入手,论述两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二、 服装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1. 服装设计的内容

服装设计的内容是指设计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既包括服装设计作品的实用穿着功能,又包括作品所传达的精神欣赏价值和思想观念。服装设计内容的美涉及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一般从审美价值、思想理念和时代文化背景角度进行评价[5]。

(1) 审美价值。服装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满足服装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作品融入审美的思想意识,让设计作品成为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品,是服装设计思维教育的任务之一。只有审美情感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才能突出服装设计的人文价值,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要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强调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引导,是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以款式、材质、造型等载体存在;而审美评价则是主观的,是审美价值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厘清审美价值和审美评价的关系,是服装设计思维培养的基础。

(2) 思想理念。思想理念是作品的灵魂,常以其在内涵、风格方面的特殊性传达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和主导思想。服装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思维的物化表现,是主导思想的物质化载体,设计师的品位、风格、感觉等共性认知规律都是设计师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

(3) 时代文化背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文化背景的痕迹,是时代群体在该艺术主题范畴内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体反映。服装设计作品是具有显著流行性、时尚性的艺术形式,一定程度上说,作品对当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艺术化再现和再造,都必须在当代文化背景范畴内思考、运用和创造。时代文化背景是服装设计作品的最大来源和归宿。

2. 服装设计的形式

形式是用具象表现抽象的过程[5]。通俗来说,服装设计就是以具体的形式来表达设计师思想理念的过程,服装设计作品都是一定设计思维的物质化成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形式的内涵,形式的变化和选择与设计作品的主导思想需要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服装设计的形式可从造型、色彩、材质和工艺角度进行运用和评价。

(1) 造型。服装设计中的造型手法既是处理人体和服装关系的一种技术,更是表达设计师创意思维的载体。造型在视觉上给予受众空间和秩序上的刺激,属于服装设计形式思维的范畴。

(2) 色彩。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具有表现和传达情感的属性。在实践中,色彩常常是设计师表达情感、凸显特色的重要形式元素,冷暖色调的选择、色调饱和度的变化、色系的组合与搭配、色彩与图案的结合等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形式。色彩的丰富性、变化性、无穷性与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具有天然的呼应和支撑关系。

(3) 材质。在服装设计中,服装材料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材质也具有表达情感的属性,但更加偏向具体可感知的属性。服装设计作品终归是要落实在人体和具象上面,设计师思维的最终效果要靠具体的服装作品来传达给受众。因此,各种材料的成分构成、外观形态、触感刺激、视觉效果等都是设计师需要熟知、理解、把握的因素,各种材料、材质的功能组合、感觉搭配、形式改造等都是形式思维需要重点考虑的创新点。

(4) 工艺。服装设计作品的制作工艺也直接影响其形式的表现效果。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服装作品成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服装制作工艺同样必须精益求精。制作工艺中用到的线迹、缝型、整烫、归拔等是常用的工艺,但是对其形式质量的追求、表现形式的改造同样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当前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师致力于工艺形式的传承与创新,是一条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的道路。

三、 服装设计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应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两者互为存在条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高职服装设计类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在三年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时尚艺术思维和服饰设计能力的创新创意型人才,这是服装设计思维培养的最大内容要求。围绕这一目标,教育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以卓有成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时尚眼光和时尚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仍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受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启发,笔者认为,在直接以内容为建设着力点的策略呈现瓶颈后,需要将生源情况、教学模式、认知规律等因素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厘清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辟蹊径,从做实、做精、做强形式入手,通过将形式做到极致的方法来内化和强化内容的目标。

1. 生源情况分析及应用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多由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而来。学生的成长经历几乎全部是在学校、家庭内部,导致其时尚生活经历、时尚眼光和市场敏锐性先天不足。但是,漫画、图形、图像、游戏、视频和多媒体等新兴媒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易于通过这些形式理解、解析和接受所承载的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笔者认为坚持形象化、国际化、贵族化品位的选材原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案例、时尚资讯选取方面,坚持以图形、图像、实物等复合媒介形式代替传统的文字、图表、手绘等形式,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形象刺激中,愉快地感受和体验经典款式、国际大牌、贵族服饰的时尚语言和内涵。在日常教学的课件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每一张时尚资讯图片,坚持展示国际大牌的秀场实录及作品,确保学生接触到的视觉信息都是高端、时尚、经典、震撼心灵的,以此培养学生的时尚眼光和审美能力。在素材选取方面,杜绝学生从淘宝店、地摊街市等缺乏时尚和设计品位的渠道获取素材,在课程训练中用到的素材必须分析其材质、风格、手感、色彩、搭配等,要求学生利用各种造型方法反复进行取材、创意、造型、组合等形式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形式美法则为主线,着重讲解作品中所蕴含、传达的时尚信息和时尚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时尚品位。

2. 教学模式分析及应用对策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的过程化反映,是教学行为规范的集合[6]。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各种教学条件的组合、运用情况会显著影响教学模式的效力。

在各种教学模式中,笔者认为人格发展和行为修正教学模式[7]较为适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状。艺术类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张扬个性的教育,受教育者是否具有独立健全的个性和特色的设计理念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培养时尚思维的目标指引下,笔者坚持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教学理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造教学硬件环境,设立具有国际品位的咖啡吧、休闲吧、沙龙、专业阅览室等,让学生沉浸在优雅、时尚和高品位的环境里,以外在的形式持续刺激、熏陶学生的时尚感觉,使学生尽快积淀出一定的艺术品位和时尚气质。鼓励学生和教师亲自体验时尚设计的感受,鼓励师生设计、穿着自己的时尚作品,通过身体力行培养学生对时尚的感觉和欣赏力,培养时尚思维中“度”的把握和拿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任何没有用心设计、装裱美化过的作品都不能通过审核,以此达到学生行为修正和高品质塑造的目的。

3. 认知规律分析及应用对策

研究表明,思维创新对作品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规范有序的专业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思维具有较为稳定和合乎规律的创新能力[7]。艺术设计思维的成长具有特殊性,但不是没有规律可循,艺术思维的培养就是在一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思维训练的反复刺激,形成较为稳定的创意思维的产出潜质。其中,形式感刺激所激发的设计思维过程是教育者应该重点关注的认知规律。

具体到服装设计而言,逆向思维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服装设计中不乏逆向思维运用的成功案例,但笔者认为,除了对造型等艺术形式的训练,还需要加强对形式创新中认知规律的归纳和提升。通过对经典款式、成功创意案例等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逆向思维的本质是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也是一种思维形式上的创新。认知规律上的形式再造、组合、创新性应用,是以形式促进内容实现的可靠途径。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超前思维能力也是创意思维必需的能力之一。3D打印技术、柔性记忆材料、智能自适应材料、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科技成果,都是创新性思维需要接纳、运用的元素。因此,积极引入最新的技术、设备,或者艺术学科与其他紧密相关的工程、材料学科进行交流、交叉,也是超前思维能力的必要基础,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收集、采纳和运用。这些技术既是素材,又是形式创新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发形式思维创新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教学技术上,笔者建议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思维训练工具进行训练。思维导图是表达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图文技巧将人们从事思维创作的思考路径进行显性化表达,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进行切换和工作。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以思维导图等显性形式讲解思维生长过程,强化学生认知思维成长的规律和发展模式,对创意思维培养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结语

在当今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创意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由形式教育入手,通过极致化的形式训练和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和设计品位,增强学生的形式美表达力和稳定的艺术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培养产业适用的服装设计人才的目标。

[1] 刘兴邦.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9):127-128.

[2] 陈蕾,阎学武.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23):286-287.

[3] 章华霞.浅析服装专业中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J].天津纺织科技,2014(2):49-50.

[4] 赵胜.艺术设计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3):109-110.

[5] 胡平.服装设计的形式美与内容美[J].考试周刊,2011(13):51-52.

[6] 熊华军.教学模式运用中的综合性: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有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2):86-90.

[9] 郑万林.艺术思维训练与原创能力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162-164.

(责任编辑:吴文英)

新书介绍

书名: 《机织物样品分析与设计》

作者: 武 燕 定价: 39.00元 书号: 9787566907936

开本: 16开

简介: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类型面料识别、平素小花纹织物仿样设计、平素小花纹织物创新设计、大提花织物仿样设计、大提花织物创新设计五个项目。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该书将棉、麻、丝、毛织物的典型特征和品种集中识别,并将它们的设计方法融合在一起,避免了既重复学习又不能系统掌握的尴尬。书中配有大量高清图片和典型案例,学习者可以通过详细的分析过程非常直观地学习织物设计方法。同时,每个任务完成后有相应的设计理论积累总结,可使学习者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该书由浅入深、简单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作为纺织院校的职业教育教材,也可供纺织企业的有关从业人员参阅。

[资料来源:东华大学出版社,2017-06-10]

2016年江南大学校企合作项目(1064320000161350)

许东春(1971—),男,江苏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表演。E-mail:530288323@qq.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3-0200-04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时尚形式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