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工匠精神与技艺的培养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29 12:00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技艺面料工匠

佟 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现代纺织工匠精神与技艺的培养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佟 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纺织技艺与现代织造技术相结合,并作为学习和实践载体,探索和实践艺术与工程相互融合,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与技艺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具体物化作品的过程中对民族纺织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

现代纺织技术;艺工融合;工匠精神;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不断调整。由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化、更新加快,以及就业岗位流动性增大,知识型和单一技能型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因此,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立了“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在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和技艺、致力于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重工艺轻文化、重现代轻传统、重专业轻素养、重创新轻传承、重世界轻本土”的问题,体现在学生作品上,表现为设计趋同化,缺乏民族、地域、个性元素,作品表面化,缺乏深度。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优秀民族纺织技艺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萎缩,有些濒临消失。纺织专业人才流失,引进技术多,自主研发少,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艰苦、细致、耐心的技术工作,因此,传承纺织技艺、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二、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工融合”可以定义为“艺术与工程相融合,传统纺织技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现代纺织工匠精神是指勤于钻研、乐于付出,精益求精、耐心细致,致力于进行纺织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建立基于工艺与艺术融合、传承与创新融合的“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和技艺,实现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尚演绎,是我校纺织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方向。

1. 教学改革立足点

工程产品艺术化,艺术产品大众化,传统产品时尚化,民族艺术世界化。

2. 教学理念

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现代工艺借鉴传统技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动手实践与CAD虚拟仿真相互补充,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实现体验式、创作式学习,培养工艺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精益求精、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纺织工匠精神。

三、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与技艺的实践

1. 教学内容的创新

(1) 工科课程艺术化。在现有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降低深度,增加广度[2]。如增加纺织工艺美术类课程和课时,增设“纺织美术设计”“家纺产品美术与构成设计”“纺织CAD与图像处理”“纺织艺术电脑设计基础”“大提花CAD”等课程,以艺术实践教育作为核心手段之一,加强学生的美术基础积淀[3]。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古代绘画、传统纹饰、工笔画、水墨画以及民间艺术的成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养分,使他们开拓眼界,提高艺术修养,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 设计课程细分化。根据南通地区产业布局,将“纺织品设计”课程分解为“棉织物设计”“毛织物设计”“家纺面料设计”“纺织新产品开发”,使课程资源更集中,课程目标更有针对性,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

2. 课程的教学实践

“艺工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为:典型任务提炼与布置→提供资讯与讲授→工作计划与组织→任务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这与现有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类似,但是其内涵和实现方式不同。

(1) 提炼典型任务作为学习载体。选取艺术与工程结合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与工作的载体,是培养现代纺织工匠精神与技艺的必要前提。不同于以往以工作引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典型学习任务的单一性、封闭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客观唯一性,“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下典型任务提炼具有如下特点:艺术的题材具有代表性、丰富性、手法多样性;典型工作任务下设分主题,选择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同一题材下的任务具有系列性、递进性以及技术的实际可行性。例如,色织面料创新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为:设计并在小样织机上织造一幅民族传统风格面料,任务要求学习、实践传统技艺,或者运用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完成相关面料实物作品,并根据现代时尚趋势,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条件下融入至少一个创新元素。在典型工作任务下设有若干主题,如青花风格面料或者不同地域风格面料,如云锦、侗锦、缂丝面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某一主题,相同选择的学生组成工作小组。

(2) 采用点多面广、形式多样的讲授方式。教师根据布置的典型任务,提供相关资讯,演示和指导学生学习技艺,启发创新。由于某一典型工作任务下主题的多元化,在总课时不增加的情况下,降低难度和深度,增加广度,讲解难点和重点,改变以往专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方式。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融入相关传统民族艺术的通识教育,讲解如何将民族文化艺术、纺织技艺与现代纺织工艺与技术有机融合。例如讲解青花瓷器形状与纹饰、青铜纹饰、汉代画像石砖图案特征,让学生在体会古典、含蓄的东方神韵的同时,思考如何在现代工艺条件下进行传承与创新应用。

授课的方式可以是慕课、微课,或者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请当地相关技艺传人现场操作、开设讲座。如请缂丝名人现场演示,或者带领学生参观南通纺织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1895文化产业园等。

(3) 自主制订工作计划和组织方式。有别于以往工学结合任务布置的唯一性,在“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列表下的主题具有多元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具体主题,如缂丝、色织提花面料、青花风格面料、云锦、侗锦设计与织造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相同志趣的学生自由成组,共同学习与探讨。

(4) 实施探究式学习与工作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拓展与深入学习。例如典型任务下的主题为青花风格面料设计,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资讯的基础上,上网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询,了解其纹饰特点,如海水江崖纹、缠枝莲纹、忍冬纹、回字纹、云纹、莲花纹、图腾纹饰等,以及器形特征,如观音瓶、凤尾尊、玉壶春瓶、棒槌瓶、天球瓶、梅瓶等,将这些元素应用于面料设计与织造上。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各自独立完成一个不同题材的作品,并组成一个系列,实现传统艺术与技艺的现代时尚演绎。

(5) 持续性、改进性的工作方式。以往工作任务引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的作品是一次性终结的,作品的提交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与工作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不断打磨的过程,同一主题、同一作品都是在上一个作品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有继承也有创新。图1为学生的青花风格面料初始作品,经过不断打磨、改进,作品的艺术和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作品《青花漫溯》(图2)获得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面料设计大赛金奖第一名。

这是“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与以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显著不同,在这种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可获得更深入的认知、更熟练的技艺,他们更有获得感,更具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乐于付出、锐意进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现代纺织工匠精神。

(6) 评价维度的多重性、柔性化。以工作任务引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价标准的维度较为单一,往往是将工艺设计与计算的正确性、工艺参数制订的合理性作为唯一依据。而“艺工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具有多维度、柔性化,注重艺术与工程、技术与艺术、传承与创新融合程度的评价。例如,青花风格面料设计的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青花风格面料设计的评价

同时,评价也不仅仅是以评定学生的成绩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彼此相互交流分享,找出问题所在,指出改进方向。评价已经成为学生相互学习、持续改进的机会,作为工作的一个环节,而非学习与工作的终结阶段。

四、 结语

高职院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教学应根据自身特点,降低教学深度,增加教学广度,融入通识教育,将艺术与工艺有机融合,并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加以改造,提高效率,丰富表现力,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节奏与生产效率。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调研,了解市场流行趋势,将传统技艺融入时尚元素,在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培养精益求精、耐心细致、锐意进取的现代纺织工匠精神。我校“艺工融合”教学模式实践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校学生在近年的全国高职高专纺织面料设计大赛中屡获奖项,有2人获得“纺织之光”全国纺织学生标兵称号,以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和缂丝为题材的毕业设计分别获得2014、2015年江苏省本专科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教师获得相关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在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学生近三年一次就业率达97%。

[1] 佟昀.工学结合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3):210-212.

[2] 金月仙,张岩.艺术设计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6(5):375.

[3] 刘重嵘,叶洪光,冯泽民.艺术高校对纺织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1):51-52.

(责任编辑:姚时斌)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PPZY2015A09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B-b/2016/03/56)

佟 昀(1964—),男,北京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现代纺织技术。E-mail:tongyun_9904@163.com

G712

A

2095-3860(2017)03-0217-03

猜你喜欢
技艺面料工匠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工匠神形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工匠赞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