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文 李明睿
基于FY E计划的新生转型教育体系的构建
李树文 李明睿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
大学新生面临环境、人际关系、自身角色等方面的巨变,尽快帮助大学新生顺利过渡,这是大学新生转型教育的基本任务。美国高校第一年教育(FYE)已形成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在借鉴其理念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生转型教育实际所构建的新生转型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环境适应、德性规范、学业转型、身心健康、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教育等方面内容。
FYE计划;第一年教育;新生转型教育;体系构建
面对环境、人际关系、自身角色的巨大变化,大学新生容易出现各种思想困惑、心理矛盾甚至问题。为了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高校应开展种类繁多的新生转型教育活动,帮助并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其大学四年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新生转型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大一新生的转型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在国内,多数高校仍把新生转型教育当作一项例行工作来做,存在理论基础研究不扎实、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资源整合不够、教育方式不够立体化、教育成效参差不齐、评估尚无统一标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即将大规模进入高校校园的“00后”大学生,树立先进的新生转型教育理念,构建切实可行的转型教育模式,是当前新生转型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美国在高校新生转型教育方面有着40年的实践经验[1],目前“95%的美国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教育”[2],已形成包括FYE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教育理论和操作模式,其先进理念和操作模式对我国高校做好新生转型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美国FYE,英文名为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Program,即大学第一年教育,也就是美国高校的新生转型教育。FYE计划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课内外项目,并有效贯穿,让新生在整个大学一年级获得丰富的体验与经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并获得成功。美国FYE计划在理论基础、教育理念、组织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已形成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运行模式。
美国高度重视对新生转型教育的理论研讨,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如“学生发展理论”“学生离境理论”“学生参与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融合理论”“文化资本理论”“学习投入理论”等[3],这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新生转型教育已进入理论化、成熟化的阶段。美国FYE计划已形成生态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系统、开放地思考转型问题,认为将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有机融合、校内外活动有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调动各方主动性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更有利于新生的转型发展。美国既有全国性的FYE组织或机构,各高校也基本设立了专门负责新生转型教育的部门,组织制度比较完善。美国FYE计划的内容基本涉及入学服务、学术援助、课程活动、课外活动等四类,它并不是将这些活动孤立地开展,而是将各项活动相互贯穿并紧密联结,以达到一种有效的融合来满足学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为新生创造融学习与社交为一体的教育环境。美国FYE计划形式多种多样,有新生入学准备项目,如暑期课程和名校直达班等,也有新生课外项目,如新生夏令营、宿舍联谊会、朋辈引导和社区服务计划等,最重要的是新生课内项目,如新生研讨课、新生学习共同体和第四小时课堂等[4]。
美国FYE中形成的许多宝贵经验与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新生转型教育体系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转变新生转型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新生转型教育还着重于“管理”,而不是“服务”,教育理念亟需更新。应借鉴美国新生转型教育的生态化理念,全面、系统、开放地推进转型教育,把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作为新生转型教育的内核,努力创造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去满足新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二)完善新生转型教育的组织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新生转型教育机构,可以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考虑设立全国性的专门机构,为我国转型教育提供宏观指导。具体到学校层面,各高校要设立校级转型教育部门,统筹整合各职能部门,协力打造全员育人模式。
(三)整合新生转型教育的内容
我国高校新生转型教育要在确立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新理念的基础上,整合新生转型教育的内容,有效贯穿入学服务、学术援助、课程活动、课外活动四个方面,为新生创造一体化的教育氛围。
(四)采用立体化的教育方式
新生转型教育应采用立体化的教育方式,不断开发转型教育的新形式与有效途径。既要有宣传性的教育活动,又要有文艺性的教育活动,既要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又要运用多样性的教育载体。
(一)新生环境适应教育
高校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载体,采用立体化的方式方法,开展新生环境适应教育。
通过学校学院网站网页、微信平台、特色主题班会等形式,介绍学校历史、办学特色,名师名人风采等,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培养新生的爱校荣校情怀。设立“新生会客室”,配备好人员,制定好值班表,对新生进行答疑解惑,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加强对新生的安全教育,丰富新生的安全知识,引导新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开展有关高校所在城市的地方文化系列活动,帮助新生学习和感受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提高认同感与归宿感。
(二)新生德性规范教育
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与载体,进行新生德性规范教育,树立新生的德性意识与规范意识。
以高校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资源为涵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新生的德性意识,并为新生转型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持。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业诚信、就业诚信、生活诚信与经济诚信意识,其中,尤为迫切的是学业诚信教育,应以考试舞弊警示教育为重点,强化考风考纪。开展校规校纪教育,将学生自学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并组织考试,倒逼教育与学习取得实效。进行宿舍文明建设,邀请宿舍管理员深入宿舍,手把手地指导新生进行内务整理,规范物品摆放,开展宿舍美化大赛,进行评比,颁发证书,提升新生的规范意识与审美趣味。邀请资深礼仪老师进行大学新生自我形象与社交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意识。
(三)新生学业转型教育
学习不适应是新生转型期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新生的学业指导,进行学业转型教育。高校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各种课内外项目帮助新生完成学业转型。
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大学新生学习的基本能力,诸如阅读、计算、论文撰写、考试等能力,内容包括阅读能力培养、统计技术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作文指导、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教会新生如何阅读、如何记笔记、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收集资料,并向新生传授基本的学术道德与规范等。设立导师制,指导新生制定学业规划、专业学习计划、开展科研等,引导新生树立良好学风,充分发挥导师在新生学业转型中的指导作用。
开展系列课外项目。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新生尽快了解并掌握大学学习特点和方法。针对新生在基础课学习中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的情况,与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立“对接关系”,邀请相关教师面对面地给新生传授学习英语、高数、物理等课程的方法与技巧。开展“院长面对面”“我和硕导谈谈心”“博士讲师团”等走进新生活动,与新生畅谈大学学习和今后深造,增强其专业认知度与学习动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班会,进行优良学风的引导与教育。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为新生做实验室设备讲解、实验课程介绍与现场演示,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新生身心健康教育
高校应开设系列新生身体健康教育课,课程的量要大,涉及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多样,可包括球类、舞蹈、游泳、健美、跆拳道、体操、轮滑、武术等,做到门类繁多,可供新生自由选择。课程开设的量要足够大,每学期开设的课程至少能满足一半新生选修,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保证课程的优质开展。要严格要求,高校应要求新生至少完成一学期的身体健康教育课程,严格控制申请免修或延期上课的情况。通过身体健康教育,促使新生形成锻炼身体的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心理素质差是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如设立新生心理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大一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多形式、多手段地为新生解决心理矛盾或问题。开展朋辈辅导,利用学长对新生进行辅导,新生在转型期遇到的某些心理问题具有共性,通过学长介绍其在转型期处理类似心理问题的经验,可以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五)新生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高校开展新生生涯规划教育,应借鉴美国FYE计划的先进理念,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过程连续化、教育环境开放化,做到生涯规划教育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引导,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可购买专业性的在线生涯规划系统,组织新生填写,通过评估学生的兴趣、价值观、个性等因素,分析得出学生在专业上的适合度,形成生涯规划书,作为引导新生发展的科学参照。通过举办生涯规划培训讲座、“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生活”主题班会、“我与我的专业”专业介绍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形式,以生涯规划为主线,引导新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目标,准确定位,帮助新生了解市场与职场需求。举办有关新生生涯规划的系列专题讲座,邀请知名教授、用人单位领导、地方人才市场负责人、杰出校友就大学四年学习规划、人才标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等问题与新生做面对面的介绍和交流,让新生深切感受到就业、市场、社会是什么样的,外部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内外部有机结合,制定基于个人志趣和个性特点的个人发展规划。
(六)新生能力培养教育
高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有效提升个人能力素养。
高校可以组织系列项目,如新生夏令营、宿舍联谊会、朋辈引导、社区服务计划等,培养提升新生各方面的能力。新生夏令营是一个在校园外举行的团队活动项目,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新生了解所在高校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宿舍联谊会帮助新生扩大人际圈,发展新的友谊,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软硬件和其它各种资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初步基础,增强沟通能力。朋辈引导就是“老带新”,学校安排部分优秀老生做新生的“导师”,在生活、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帮助新生尽快转型,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社区服务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创造机会让新生接触社会,提高新生发现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应在借鉴美国FYE的理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基于FYE的中国新生转型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包括新生环境适应、德性规范、学业转型、身心健康、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等六大方面,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的新生转型教育质量与水平。
[1]刘小强,蔡玉莲.大学第一年教育(FYE):研究、实践和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2]Eric Jamelske.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university first-year experience program on student GPA and retention[J].High Education,2009(2).
[3]夏坤,沈鹏.新生头年计划: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4]林银玲,叶信治.新生过渡教育:美国大学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J].教育与考试,2013(2).
G640
A
1673-9884(2017)04-0033-03
2017-01-15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859);江苏科技大学学工专项课题(2014QT146J)
李树文,男,江苏科技大学讲师,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