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探析

2017-04-15 06:31:40张肖肖赖恢达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恢复模式毛乌素飞播

张肖肖 赖恢达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探析

张肖肖 赖恢达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指导之下,实现了植被覆盖率提升、草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成效。文章主要对于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环境、植被恢复的方式以及生态功能来进行分析,对于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提出一些观点。

生态修复;毛乌素沙地;生态功能;植被恢复

一、毛乌素沙地自然概况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毛乌素沙地区域内大部分土壤结构松散,肥力较低,黄土丘陵区成土母质为黄土,表层土壤具有黄土的特征,由于疏松和大雨的冲蚀,往往会造成土地的大面积削蚀,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土壤含沙量大,在春季和冬季多风的季节里易受风蚀而沙化,所以区域内的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土地沙化已成为制约沙地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植被恢复模式

(一)灌木固沙造林模式

灌木固沙造林模式是毛乌素沙地常见的一种植被恢复措施。但是在流动沙丘迎风坡,沙面极不稳定,致使植物入侵十分困难,因此单靠植被的恢复效果不够好,需要将机械固沙和植物固沙结合起来。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为将稻草、麦草、芦苇等材料按照方格形状直接插入沙层内,形成半隐蔽式沙障。草方格沙障一方面能够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固定沙表面;另一方面能够截留降雨,提高沙层含水量,对沙生植物的生长起保护作用。草方格沙障设置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三个字;“阻”、“固”、“导”。“阻”指风沙流的阻截,使防护目标与沙源之间风沙运行的路径被切断;“固”指固定地表,通过增加下垫面粗糙程度,使地表风速低于临界起沙风速;“导”指风沙流向的引导,通过设置沙障使沙流方向改变,进而引导沙流所携带的沙粒改变其沉积部位,保护防护目标免受风沙危害。

流动沙丘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植被稀少,在流动沙丘布设草方格沙障辅以沙柳灌木固沙造林模式是非常可取的,这种模式也是沙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植被恢复模式,它既能起到防沙治沙的效果,又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为民众提供柳编材料、燃料和饲料。

(二)封育模式

封育就是将某个生态区域封闭起来,禁止人为活动的干扰,主要包括采伐、放牧、砍柴、割草等人为活动。封育是沙地一种重要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措施,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然恢复方法。因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是人类,所以只要阻断人为活动,自然就能以其本身的恢复能力修复这个系统。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沙地封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群落植物的平均高度、密度和总盖度,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组成结构,从而促使沙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高植物群落的生产力,改变该区域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度在20%以上的半固定、半流动沙地适合采用封育技术。并且封育区必须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有种子传播、幼苗、萌芽、残存植株的存在。封育措施还适用于大面积植被发生破坏的沙漠化地区。

(三)飞播造林模式

飞播是利用飞机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将林草种子均匀的播撒在指定的规划区。飞播造林的治沙效果快速而有效,是一种重要的沙地植被恢复和重建途径。飞播的整个过程包括飞播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飞播作业、播后调查和管护措施以及建立档案这四个部分。这种方法兼具人工造林种草方法和天然更新两种植被恢复技术的特点,适合人烟稀少、偏远的不宜人工造林的大面积地区的绿化,但是这种造林技术比较粗放,必须选择适宜的播区、树种和飞播后的管护。

飞播造林是一项经济可行、快速有效的治沙措施,是荒漠化土地重建的重要措施。毛乌素沙地从1958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是我国最先开始进行飞播治沙的实验的地区,也是成效最为显著地地区之一。

三、生态功能探讨

(一)固定沙丘的移动

结合草方格机械固沙,采用深栽造林技术在流动沙丘迎风坡营造沙柳林,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柳编材料、饲料、燃料,是一种深受沙区群众欢迎的植被恢复模式。沙柳是干旱草原地带典型中性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萌芽力强,喜光、耐寒、耐湿、耐热、耐旱,抗风蚀,是实现固定沙丘的最优树种的选择。通过沙柳的固定方式,恢复整个土地的植物覆盖率,以植物的覆盖来实现对于气候的调节.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生物生态的保护圈,这样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就能恢复过来。

(二)草原的生态建设

毛乌素沙地曾经草原广阔,牧业是最基本的产业。但气候干旱,条件恶劣,加之长期过牧,缺乏草场防护林的庇护,牧业生产极不稳,以致造成严重的草地退化、沙化和干旱化。通过营造草场防护林和饲料林,实现封山围牧的方式来防止草场沙化和退化,保护牧场资源,改善草场生态环境,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过去的乱山放牧改变为现在的围栏放牧,让畜牧业实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四、结语

对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有很多方式与途径,在不同特点的沙区采取适宜的治沙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选取植被恢复模式时应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取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好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全面实现我国荒漠化的治理。

[1]安云.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效益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李熙萌,石莎,关越等.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主要植物种的气体交换特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S1):45-53.

[3]李泰君.沙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0.

[4]杨越.盐池县植被恢复过程的景观动态与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5]张静.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土壤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牛兰兰.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模式及生态功能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

[7]宋云民.毛乌素沙地主要树种水分特征及植被恢复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8]董光荣,陈惠忠,王贵勇等.150ka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12):1303-1312.

[9]李成烈,苑增武,姜永范等.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技术和试验示范区建立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1,(01):21-28.

张肖肖(1992-),男,汉族,陕西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

猜你喜欢
恢复模式毛乌素飞播
商洛市飞播造林历史回顾与成效分析
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内蒙古林业(2022年8期)2022-09-08 01:39:58
毛乌素花海
金秋(2021年8期)2021-07-27 02:10:48
毛乌素
白龙江干旱河谷恢复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
基于AHP-PCA的铁尾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评价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颗粒组成动态变化特征
邯郸市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经验
新农民(2019年11期)2019-02-20 02:19:00
我国飞播造林技术研究概述
iPad DFU模式怎么进
电脑迷(2015年3期)2015-04-29 21: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