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思辨性”评论文的写作策略

2017-04-15 06:15陈俊忠泉州市第十五中学福建泉州362000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辨性高考作文评判

陈俊忠(泉州市第十五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具体思辨性”评论文的写作策略

陈俊忠
(泉州市第十五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写作策略是针对高考作文提出的。它遵循“思辨”和“具体”两大写作原则,按照审题扣题、思辨表达和思想深度三个突破步骤是方便高中生快速有序地掌握当前高考语文写作的应试策略。

具体思辨;写作策略;高考作文

如今判性性思维已成为高中语文界主流倾向,高考作文呈现思辨型考题已成趋势。批判性思维表现为对事理的评论,适用于评论文写作。将其与“具体思辨”概念结合,我们可称这种作文类型为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具体思辨”概念是余党绪老师提出的,尤其强调思辨中的“具体分析”,以彰显批判性思维的实用价值。余老师认为,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写作是高考写作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具体思辨性写作的应试策略,帮助高中生快速而有序地掌握。

一、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写作原则

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包括“思辨”与“具体”两个原则。

思辨原则要求作者同时运用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由分析、判断、概念和推理组成。分析是问题的分解;判断是对事物本质的是非优劣的定性。概念问题,重点在于对关键的抽象术语的提炼与解说;推理是观点推论,是深度探究。后两者是更高阶的智慧技能。

辩证思维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的特征。全面性,强调对事物的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动态性,强调判断受时空限制,非绝对;关联性,强调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具体原则分具体材料和具体目的。

具体材料,即材料意识,要求思维聚焦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做到就事论事。确定考题材料的问题所在,进行细节分析。问题具体化,分析具体化。二是做到对象明确。所分析的问题必然存在于某人或某类人。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有了明确的靶子,才可集中火力,精准发射。

具体目的,即批判意识,具体思辨性评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践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一是要有现实批判意识。批判性说理是为反思,不为粉饰;是纠正改进,而非歌功颂德。分析必须联系现实问题,批判应该具备现实价值。二是要有对手批判意识。批判性说理是为说服,不为打倒;是治病救人,而非结仇树敌。分析要合情合理,既要针锋相对,也要肯定对手观点的合理部分——姑且称之为相对性承认。对对手,真诚以对,平等以对。

总之,具体思辨是建立在对材料的具体分析之上,结合辩证法,进行判断、推理,说服反对者,促进对人生或社会的问题的反思,以期推动进步。无具体的思辨,其写作常会走向空洞的哲理说教;无思辨的具体,其写作常会变成矫情的自说自话或乏味的事例堆砌。

二、聚义思辨性评论文实践要点

依据高考全国卷评分标准,笔者发现,三类作文关乎扣题,二类作文关乎表达,一类作文关乎思想。辨性评论文的写作突破就在于这三个方面。

(一)审题扣题的突破

文章能否扣题,关键在中心论点的建立。针对材料,一是选择关键词,即形成一定逻辑关系(承接、因果、转折或条件等)的若干个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重要名词等),确定易引发争议或关注的一个为核心关键词;二是明确对象,即核心关键词所涉对象;三是表明态度,对所选对象的核心关键词表态——赞同或反对。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对材料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的言论或行为的鲜明态度。如果考题是非事件类材料,则需要将材料中聚焦的问题投射到现实中,找寻类似现象(即具体材料),再予表态。

必须警惕“主题先行”论,否则就很容易让初学者从立意转入空谈,这种“一步到底”可能造成下文思路杂乱无章。立意应着眼于表态,而非主题。由表态入手分析,循序渐进,由小见大,再得出思想意义,这才符合思维的自然规律。

以2015全国卷I作文题(下文简称“2015题”)为例。材料中易引发争议或关注的词语是“举报”,且举报者是儿女。这既关乎生命安全与法律问题,又涉及亲情人伦的传统禁忌。因此,“举报”必然是关键词,该不该举报,便是我们首先必须表明的态度。立意可拟“为女儿举报不避亲点赞”或“莫让‘举报’玷污了亲情”。

再以2016全国卷I作文题(下文简称“2016题”)为例。该漫画材料易引发争议和关注的元素中,孩子脸上的印迹(唇印与掌印应作为一个整体看)胜过试卷分数和孩子表情等。此印迹的“制造”者是隐形的教育者。因此,我们的立意在于选择,对教育者施加在孩子脸上的印迹(奖与罚)是支持还是反对。

(二)思辨表达的突破

在“思辨”和“具体”的写作原则下要处理好思辨表达。其中包括逻辑表达与辩证表达。

1.逻辑表达含逻辑语言和逻辑思路

逻辑语言,需要注意各种逻辑关系的处理。此种文章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如对所持态度的原因分析;解说,如对一些重要概念、评判标准的关键词句的分析;转折,如对对手观点相对性承认后的批判的表达;条件,如判断推理、揭示意义的表达;假设或对比(关联词有“相反”“否则”等),如正反说理的表达;递进,如由事件结果延伸到社会影响的分析等。

逻辑思路,在于形成文章结构。基本思路是:态度→原因→影响→意义→劝勉。“态度”是对问题的看法,作中心论点;“原因”是对问题及其态度的分析,是文章核心;“影响”是问题有无的结果,表明问题的重要性或危害性,也是文章核心;“意义”是对问题的感悟升华,是推论;“劝勉”是对解决问题的展望。此可谓之“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写作五步法”。

2.辩证表达有五种作法

①多元权衡,对可能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②正反说理,确保是非评判充分。以上两点由辩证思维的全面性所要求。③相对性承认,目的一是表明自身的客观理性,二是限制其合理性的界限,三是便于聚焦其不合理之处。④相对性鼓励,在否定对立面的基础上,抓住其善的一面予以鼓励,以加强说服效果。以上两点由辩证思维的动态性所要求。⑤对象间联系,分析主对象与其他对象言行上的逻辑关系。这是由辩证思维的关联性所要求。

做到思辨表达,才能体现说理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三)思想深度的突破

思想深度,即说理的深刻程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树立科学性评判标准。评判标准是为评判事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的。解说要求到位(评判对口)、准确(评判科学);不同说理层面均可设置,但求精不求多。树立这样标准要有严谨的理论思维基础,对初学者而言,难度颇大。因此建议对此少用定义(更讲究逻辑严密),多用诠释。

在确定评判标准时,可以采用反推方式,从发现的问题中确定评判依据。

以2014年全国卷I作文题为例(下文简称“2014题”)。其争议点在“新情况”——违反规则。我们可以这样表态:破坏规则不可纵容。问题就在于对规则的理解,这样就可以用“规则”一词或“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句作评判标准。由此展开具体分析。

示例一:所谓规则,就是公认的、有约束力的、维护秩序的规定要求。有游戏必有游戏规则。游戏参赛者必须承认规则,遵守规则,才能让游戏活动顺利运转。材料中说到,在“山羊过独木桥”游戏中,某两组对抗选手用“和平”方式让双方都顺利过桥。这破坏了其规则规定的“阻拦”要求和以“人数多少决定胜负”的结果。如此一来,试问:过桥人数一样,裁判如何定胜负?若皆胜,其他选手是否能接受?接受了会不会有样学样?游戏又如何延续?……

示例二:有句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方可成事。约定俗成的游戏要玩得顺畅也要遵守相应的规则,游戏的魅力就在其规则之中。材料中说到,在“山羊过独木桥”游戏中,某两组对抗选手用“和平”方式让双方都顺利过桥。这破坏了其规则规定的“阻拦”要求和以“人数多少决定胜负”的结果。我想代其他选手问一句:还能不能好好玩游戏啦?……

2.客观分析评判对象的施事细节及其动机。目的是寻找问题的思想根源,挖掘出“深度真相”。

施事细节分析,是基于主对象的核心关键词与次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对象关键词与其他对象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

对2015题,要赞同小陈的“举报”,就必须分析清楚,这个“举报”与小陈自己的“迫于无奈”“考虑安全”及与老陈的“屡劝不改”之间的多层逻辑关系。

支配动机分析,是基于材料所述或按情理推断。

2016题,如果表态是“粗暴式奖惩会适得其反”,那么,从动机到思想根源的分析可做如下示例:

不错,对教育者而言,有奖有惩是为了给予被教育者的学习成效以鼓励或警戒。然而,奖惩又何尝不是教育者满足或失望心态的外化行为呢?况且,画中唯分数论的扇耳光或亲吻更是“教育者”自我主义心态的肆意泛滥。这对被教育者来说,不仅无益更是有害……

3.评价问题现象的影响力。分析由事件结果扩展到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或益处,由个案结果延伸到社会效应,以小见大。

2015题,如果表态是“莫负女儿的一片苦心”,那么,对举报事件的影响力的分析可作如下示例:

从新闻的后续报道中,我们欣慰地了解到老陈经过反思,理解了女儿的作法,诚恳认错。我们更欣慰地看到广大网友的点赞。交通事故猛于虎。近年来,随着私人汽车的不断增多,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通过媒体也在不断刺激着我们的眼球与神经。如果这种“不近人情”的作法越多,我们的交通就越安全。这才是最大的“人情”。

4.揭示深刻的思想意义。这包括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人生意义可以谈人性本质、个人发展、人生价值与幸福等;社会意义可以谈社会发展与和谐、人类进步、民族强盛(如“中国梦”)等。依据具体目的的原则,思想意义要与当下社会现实相结合。

如2014题,赞同者可提升主题为“异类思维是创新的前提”,反对者可提升主题为“遵守规则,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再如2015题,支持小陈,可提升主题为“维护法律尊严就是维护大类大爱”;反对小陈,可提升主题为“爱是温情与沟通”。思想深度实现突破,才能体现说理的科学性和深刻性。

总之,扣题、思辨和深度的突破,是具体思辨性评论文取得考场作文一类分的三个重要步骤。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此种文体的写作水平。无论当前的高考作文如何变化,在写作中贯彻批判性思维是大势所趋。虽说“文无定式”,但是与其指导学生“漫山遍野地耕耘”,还不如定向突破。相信这套便捷的写作应试策略,能很好地帮助高中生应对当前高考作文。

[1]余党绪.具体思辨: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选择[J].语文学习,2016(8).

[2]余党绪.思辨(批判性思维)的灵魂是“具体分析”[EB/OL].[2014-4-02]http://www.360doc.com/cont ent/16/0402/22/4126343_547416652.shtml.

G633.3

A

1673-9884(2017)09-0008-03

2017-06-11

陈俊忠,男,泉州市第十五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思辨性高考作文评判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高考作文两关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