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7-04-15 05:28吴元彬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吴元彬

(闽侯县虎峰初级中学,福建 闽侯 350112)

例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吴元彬

(闽侯县虎峰初级中学,福建 闽侯 350112)

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片段为例,围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挖掘教师资源、利用学生资源、活用教材资源、引用时政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学生资源

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文章以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以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分享《道德与法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挖掘教师资源

多年的学习生活、教学生涯,让教师们都成为了“有故事”的人。故事,有成功的,亦有失败的,有亲历的,亦有听闻的,只要做个有心人,好好利用,都能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过来人”的身份,加之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使得教师天然具备良好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师作为教学的资源,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七年级的开学第一课可以从教师的自我介绍开始。第一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听班主任说,我们这届学生素质特别高,能得天下英才教之,我感到十分荣幸!(欣赏学生,拉进距离)不过,你们能够遇到我这样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幸运,知道为什么吗?(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下面就请我的秘书来介绍吧!”笔者用朗读软件进行了自我简介(形式新颖,增加新鲜感):“吴元彬,姓吴,名元彬。‘吴’通‘吾’,‘元彬’谐音‘援兵’,我就是你们的‘援兵’,愿意帮助你们健康成长。本人出生在青口镇沪屿村,初中考入闽侯一中,高中在福州高级中学就读,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后来又在师大取得了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坚持一线教学,坚持教学研究,培养了四千多名学生,获得了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创造了学校的很多个第一:第一个市级学科竞赛一等奖,第一个学科带头人,第一个在省里召开专题讲座,第一个市级名师,上届我带的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成绩全县名列前茅……如今,我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我喜欢教学,愿意与同学们一起成长。”这样的开始,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光辉的形象”,形成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的“第一课”,关注了学生的成长需求,遵循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缓缓推进“新老师、新学校、新同学、新起点”的生活主题,呈现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便不知不觉中爱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利用教自己的故事作为教学资源,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这种真情实感,一方面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示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人生感悟,自然而然习得知识,升华情感。

二、利用学生资源

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学情出发,设置教学起点,善于捕捉学生资源,关注动态生成性资源。

教学“和朋友在一起”,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同伴、父母、老师和其他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境中,你的选择会是谁?(1)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2)心里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3)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4)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通过举手的方式,很直观地观察到,四个情境选“同伴”占绝大多数。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伙伴已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按理来说,教学第一部分圆满结束,但是,笔者观察到课堂上还有学生在争论,一些学生甚至还耻笑选择“父母”的同学,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教育机会。笔者请了一位四个答案都是“父母”的学生谈谈她选择的理由,她说她的父母非常民主平等,一家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其乐融融,这样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笔者表达了羡慕她们家亲子关系的态度,该学生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与她观点相左的学生在笔者的影响下,态度也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为第七课与父母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启发与激励是推动学生前行的两把刷子,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助推器。在关注生成上,一方面,强化“课堂是犯错的地方”的观点,激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另一方面,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听,正确评价他人,欣赏他人;通过听,找出他人表述不到位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进并完善,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在作业、试题讲评课上,将收集到的错例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找出错例的原因,从错误中学习。

三、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理解情境设置意图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单元教学时,备课组就对第四课和第五课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分为三课时开展教学。第一课时,将第四课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和第二框“友谊的特质”安排在一起,解决的是“什么是友谊”和“为什么要交友”等问题;第二课时,将第四课第二框“友谊的澄清”和第五课第一框“让友谊之树常青”安排在一起,解决的是“现实中怎么交友”的问题。第三课时,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为独立课时,解决的是“网络中怎么交友”的问题。其中第二课时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改编了教材中不同人物遭遇不同的情境,用一个人物的遭遇一以贯之。活动设计如下:

刘丽的困惑:七(1)班刘丽,在交友方面有些困惑,这些困惑让刘丽很苦恼,她把困惑与苦恼写在班级论坛里,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请你为刘丽同学支个招吧!

困惑一:军训三天了,玲琴同学幽默风趣的个性深深吸引了我,我很想成为她的朋友,但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善言辞,我该怎么办,是放在心里,还是试着主动行动?(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困惑二:听了大家的意见,我主动与玲琴打招呼,可她朋友多,似乎不怎么重视我,和我交流的时间也不多,我有点灰心了。是退缩,还是继续主动?(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困惑三:昨天,我就发现玲琴不对劲,眉头紧锁,下课发呆,凭我对她的了解,肯定是出什么事了。放学时我向她打听,她支吾了半天不肯说。我决定今天一定要问个明白,看怎么做能帮助她。没想到,我刚问了几句,她就不耐烦地说:“你不要问了,我不想说。”我该怎么做?(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整合后的故事层层推进,具有可读性,既减少阅读量,又加大了对问题的探讨深度,避免重复性的问题,还能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弄明白,一举多得。

四、引用时政资源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本质特性,有些时政资源集两者于一身,适当使用,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少年有梦”时,选用了里约奥运会的新闻少年人物斯库林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情境一:2008年,斯库林说:“他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我想和他一样”。当年,菲尔普斯23岁,参加过2届奥运会,已获得6块金牌;而他13岁,一名学生(兼粉丝),这几乎是痴人说梦!

结论: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情境二:斯库林:我的目标是成为像菲尔普斯一样甚至更优秀的运动员!

结论:少年的梦想,与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情境三:斯库林:希望借此(奥运会夺冠)改变新加坡的体育文化。

结论:少年的梦想,与国家前途、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这样的探究学习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每当学生想起斯库林和“菲尔普斯”的故事,三个结论就会浮现在脑海里,面对闭卷考试,学生也能因为“手中有粮”而“心中不慌”,活动还有效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斯库林的励志功效久而深远。

对于时政资源的选取,除了切合教学要点外,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许多时政资源都有时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选取新近资源,拿好几年前的案例教学,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二是尽量选取带正向价值的资料,给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引导。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远不止以上四个方面,丰富的生活与实践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无尽源泉。教师要当课程资源的有心人,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坚持为教学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1]段兆兵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贾美华.课程开发实践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责任编辑:黄丽萍)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