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倡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要本着“一条主线,两次高潮,三点关键,四个误区”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主线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思想的外化,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是关乎教学效果最根本的因素。我以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深刻领会其中的“一二三四”,方能指導高效的课堂教学。所谓“一二三四”,就是指“一条主线,两次高潮,三点关键,四个误区。”
一、一条主线: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主线
启迪智慧、传授知识、润泽或点化生命是教学的基本功能,无论何时都应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应是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的主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把学生生命看作重要的客体,要充分考虑其知、情、意、行等基本要素,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生命发展上,教学设计要切实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需要、能力水平等情况,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互动,参与课堂体验教学情境,从而感悟和体会知识的增长过程,进而促进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融合、知识的建构。
为此,教师要摒弃以书本内容为主线的传统做法,而代之以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做到:寻找最合适的教学导入点,创设的教学情境真实而复杂,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得到正确的引导;寻找最合适的教学生发点,加强“知识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寻找最合适的教学延展点,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生命成长的联系。
二、两次高潮:一次在15分钟左右;一次在35分钟左右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有了注意,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有了注意,学生才能及时地把精力转移到新发生的课堂事件上去,保证课堂顺利高效地进行。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在40分钟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15分钟和35分钟两个时间节点。
因此,我们对这两个时间节点的设计应该精雕细刻、反复打磨,以达到“语惊四座”“群情激奋”的高潮。比如营造新颖而生动的情境,强化学生的兴趣;设计精彩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安排必要而可行的实践操作,引发学生体验的热情;设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吸引学生参与的注意力。
三、三点关键:巧妙设计切入点;牢牢抓住重难点;合理安排训练点
(一)巧妙设计切入点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总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巧妙地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又最能直击文章核心内容的切入点。有了这个切入点,教师便可以围绕这个切入点,设计出能串起课堂内容的一条线,再根据这条线,设计出一节课要解决的主问题。有了这个切入点,学生便能从自己的已有基础出发,去探寻自己最有效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自然而然地获得新知提升能力。这个切入点,有可能是和课文相关的东西,如课题、作者、背景、字词、情节、主题、等,也可能是和学生紧密相关的东西,如学生的预习、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心情、学生的节日、学生的矛盾、学生的言行等。
(二)牢牢抓住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必须牢牢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的、关键性的、举足轻重的中心内容,因而成为是课堂设计的主要客体。教学难点在于教学中难于领会或理解的知识点,是学生的疑惑所在,是高效课堂设计的重要突破口。
而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考试知识覆盖面很广,不全面地讲,学生就难以应付,于是面对每节课每篇课文,生怕讲漏讲不全,见到课本上有什么就讲什么,从语文基础知识的字、词、句、修辞到阅读技巧写作技能,准备得面面俱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听了,结果什么都没有留下深刻印象,考试时什么都不能成功地迁移地做题的能力上。这种看似全面的课,其实远不如每节课突出一、两个重难点,然后加以适当的消化巩固来得实在、来得有效。
(三)合理安排训练点
合理安排训练点,就是课堂训练的设计既要符合新课程博大精深的理念,也要符合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课堂训练由于是在课堂40分钟进行的,必定要占用时间,但大纲要求的授课任务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课堂训练进行精心的安排,精选训练点,精设练习题,精算训练量。
语文课的训练设计自由度相当大。同样的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出千差万别的训练题,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有经验的“设计者”,在设计训练点时,以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抓住教学重难点的内核,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训练内容。
四、四个误区:教学内容的贪多求全;教学环节的单一刻板;教学拓展的开掘失当;教学预设的漠视学生
(一)教学内容的贪多求全
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这没有错。但许多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会认真考虑三维目标并写在教案上,然后按照三维目标来设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种理解和做法就很值得商榷。因为这样做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贪多求全。既想在一节课中解决语文本身的所有问题,又想涉及非语文的许多问题,结果是每节课都设计得大而无当,甚至失去了语文课的本真,成了思想品德课、人文熏陶课、科学探究课、情境表演课的大杂烩。这样会导致语文课表面繁荣背后的内容失本、取舍失衡。
(二)教学环节的单一刻板
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环节单一刻板,没有变化。教师讲得机械刻板毫无生机,学生听得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其教学收效的低劣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拓展的开掘失当
课堂的“延展” 与“紧扣”是个必须准确把握和认真权衡的问题。在许多大赛中,很多选手虽然实力超群,但由于“延展” 与紧扣”的“度”没把握好而失败。有的虽然扣住了教材,但却给人一种放不开、十分拘谨的印象;有的则由于拓展过多,反而给人一种虚浮宽泛、游离文本的感觉。
(四)教学预设中漠视学生
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可以预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在各种大赛和公开课上,都会见到太多的漠视学生的预设,强有力地驱使着学生钻入自己的套子,“配合”老师表演与做秀。这种过度预设,限制了学生的个性解读和思维活动,是教学设计最大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张丽霞,阳城县实验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