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建设初探

2017-04-15 12:40刘睿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刘睿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既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的韩国语专业,其要准确自身的定位,突出自身的特点,就必须科学的规划自身专业建设的发展。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专业建设平台;优秀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专业建设的保障;特色教材的编撰是专业建设的支撑。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期能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韩国语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64-02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其学科理论基础与综合素质都相对较弱,其专业提升能力与后续学习能力略显不足。而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填补传统学术型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人才中间区域。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关于翻译、研究、教学、传媒、管理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韩国语高级人才”。因此毕业生毕业之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主要在韩资企业、中韩合资企业、外经贸公司、涉外旅游等单位供职,成为一线的应用型韩国语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理论基础,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能力的高级韩国语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相关,如经贸、旅游、财会、制造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某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為了体现其应用型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不顾专业特性,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法,盲目压缩专业基础课程比重,增加选修课程比重,将大量职业性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而这些职业性课程自身却又没能实现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导致职业性课程的‘碎片化,‘拼盘化,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接受通识教育,也影响了专业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只有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的构建,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与知识的实践应用水平。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课程模块的构建主要应分为以下三大模块:

1.外语基础能力应用课程模块。此模块旨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着重培养学生韩国语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相关语言基础能力。

2.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此模块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用韩国语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进行培养。一般情况下此模块可再细分为经贸、旅游、翻译三个职业方向,已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每个职业方向课程的开设应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原则建立课程的整体化联系,使每个方向的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的完善和构建学生职业能力知识体系。

3.创新实践课程模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由于其自身应用型的特点,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种类、数量、学分。根据调研,某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实践课程学分为29分,可是其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军事理论实践的学分分别就占到了14分、10分、3分。其大大挤压了其他实践课程的种类、数量、学分。如此,实践课程很难起到实际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同时,实践课程的开始也应注重整体性,每门课程之间应能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切实起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知识应用经验丰富,不仅能够准确的教授韩国语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能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应用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但是,现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年轻教师,其本身相对缺乏在企事业单位实际供职的经历,知识应用能力相对薄弱。这就要求学校结合本地区的行业特色,创造更多的实践岗位,鼓励教师们挂职锻炼,走向企事业单位,学习、积累行业知识,最终成为能按照市场调查、行业分析、企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行家里手,将教师培养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挂职锻炼绝不应该是形式主义的、盲目的。从学校到教师都应切实的对教师的挂职锻炼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挂职锻炼要真正做到目的明确,任务清晰,学以致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韩国语专业教师。

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都是其立身之本。

四、特色教材的建设

传统学术型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使用的韩国语教材没有明显的差别。以韩国语精读课程为例,使用比较普遍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编写的《标准韩国语》;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编著的《韩国语》;延世大学语学堂编著的《韩国语教程》等。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内容枯燥陈旧、与时代脱节、应用性不强等缺陷。与传统学术型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也无法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因此,应提倡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使用新鲜的、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补充材料,让学生能够自然的快速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在专业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水平提高之后,应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要本着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点的原则,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进行教材的编撰。

五、结语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概念,韩国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体系成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大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发展特色教材的建设,对专业建设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韩国语专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2]金善子.地方高校朝鲜语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8).

[3]金成淑,方龙南,周子又.新建应用型本科朝鲜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统计与管理,201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