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艳纯++邹长虹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英语教学已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的教学方式过渡。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多种模态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入到大学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入和多模态的呈现及输出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多模态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口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模态 医学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69-02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近年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善于结合视频、音频、图像等多模态来提供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医疗人才的要求,促使医学类院校更加注重医科学生专业外语素养的培养,从社会需求、教学实际、学生能力等方面出发,增强学生医学英语的实际运用和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和国际社会需求。
二、多模态理论
模态(modality)是指社会交流的一种媒介,即人类感知世界、通过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与外部环境进行的互动方式,由此产生了五种交际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赵慧娟,2014)。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多种感觉,通过图片、语言、手势、表情等多种符号系统完成的交际。多模态话语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R.Barthes,她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Kress和Van Leeuwen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代表,研究探讨模态与媒体的关系,认为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符号都是传达意义的载体,其各种模态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张德禄,2009)。Kress,G.還探索了科学课课堂中通过多模态互动表达和构建意义的过程(Kress,G.,200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单一模态无法表达清楚的语境提供了新的渠道(张琳,2016)
三、多模态理论与大学医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现代社会,随着国际交流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在我国,大部分医科类院校已着手加强医科类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向国际化医疗卫生人才靠拢。因此,医科类学生的医学英语教学有待进一步改善。
对于医科类院校来说,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医学英语词汇,以及基础的医学文献写作和阅读能力,以实现其能阅读国外先进医学文献材料和进行英语医学文献写作的目标,而往往忽略了医学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英语是公共学科,医学类学生与英语教师的人数比例过大,导致医学英语的授课班级规模偏大,往往是50多人乃至100人一个班。大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教师往往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述为主,采用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法,如任务型教学法、小组讨论、PPT展示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并未得到足够的机会来锻炼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制约教学效果(谢华,2010)。
医学类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写作能力,能较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外医学英文资料,却不敢开口或是无法流利进行医学方面的英文口语交流,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医科类院校中非常普遍。因此,为满足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医学英语口语教学需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常见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PPT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法、实际操练法等,虽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和优势,但若只是采用其中某一种,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实现一个目标,长此以往,并不能满足“具有良好的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赵慧娟,2014)。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下,教师需要将新的、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英语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
多模态教学理论主张利用视频、音频、图像、角色扮演等多渠道、多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学互动。(李春光,2013)多模态教学要求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模态的有效产出,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多模态的英语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和改进,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在现代的大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可以对多媒体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利用,并通过生动、高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改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的英语识读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和多模态语境下的大学医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单一模态的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课堂的主导,由教师提供文字或音频的口语材料,在引领学生进行词汇、语法、句法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后,带领学生进行诵读,然后进行实际操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参与到话语模态或听觉模态的活动中,然后进行阅读、记忆和模仿的练习,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单一的文字或音频材料,只能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刺激,而语言交际往往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仅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模态的语境下,学生不一定能够对复杂的医学英语词汇或表达产生足够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在实际口语操练中,要不是对教学材料进行机械化的重述,要不就是无法流利地进行口语表达。在大班模式中,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而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产出且未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便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缺乏良好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医学英语口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会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也是部分医科类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显著和医科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采用,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尤其是网络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生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初步理解,然后更多地参与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中,或利用多媒体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移动设备的App上、因特网上等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小组或班级内探讨、学习与分享(姜琪瑶,2010)。
医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纯正的医学题材英文材料,如英语原声影视剧作品,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进行刺激。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临床交际情景、各种病例分析、疑难杂症的症治、医学术语和缩略语等材料,要求学生投入到虚拟的临床场景中,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对“癫痫”这一常见病症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在课上播放美剧《豪斯医生》第一季第一集,分为“发病症状”、“病情诊断过程”、“治疗方法”等三个片段进行依次播放,要求学生在观看时记录要点和重点(如医学术语和表达句式);分小组当堂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总结观点并发言;教师随后给予相应的反馈。此类课堂活动既能快速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一定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教师讲述知识点环节,教师从网络多媒体材料中挑取相应的医学词汇、病例分析表达、临床交际用语等进行讲解,通过语音、语调、语速、声调等的重复刺激,同时辅以相关的医学图片、标本等媒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随后,在实际操练或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准备或课上讲解的材料,进行拓展,设置相应的虚拟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通过小组讨论法、任务法等对口语材料进行练习和再创作。同时,鼓勵学生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活动,采用医学图片、视频、标本、案例等,随后可通过PPT展示、角色扮演、拍摄微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让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话语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等有效结合、协调作用,使学生进一步参与到课堂中,更为直观、直接、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有效地产出,既丰富课堂形式,又能加强学生的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下,教师还可以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专业课本等搜集材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等练习,巩固或拓展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多种模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利用微视频、语音微博、微博直播等网络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检验和评估,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教师反馈的时效度。
五、结语
口语交际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产出途径之一,能有效检验学生对相关口语材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医学英语的特殊性—医学词汇通常冗繁难记、发音自有规律,医学术语通常以缩略语的形式出现在临床情境中,案例分析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等,学生若仅通过教师的主观讲述和单一媒介信息的输入,很难有效地把其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输出。因此,医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应以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为媒介,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作用下,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进行多方位刺激,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参与口语实践练习,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体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促进医科类院校大学医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Kress,G.eta.l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assroom[M]. London: Continuum,2001.
[2] 姜琪瑶.大学英语教学中视听说模式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23-3):43,46.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李春光.网络多模态学习环境理论在音美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9).
[5] 谢华.“视听说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究[J].企业家天地,2010年05期,171-172.
[6]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4-30.
[7] 张琳.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科技展望,2016(9):230.
[8]赵慧娟,李恒.多模态教学模式与应用[J].现代交际,2014(8):156.
基金项目: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化信息环境与多模态语境下广西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改探讨》(项目批号:2015XJG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