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2017-04-15 11:56刘晓慧
大观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刘晓慧

摘要: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高校教育及时代发展的意义及影响都更加凸显。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面临认识偏差、环境欠佳、实践环节薄弱等现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化解此处境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机遇,开展适应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系统化、规模化、大众化等特点。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为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已形成“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创业途径和就业模式正在持续打破时空限制,网店、微店、威客、创客等新兴群体已不断通过新创意参与公平竞争,踏上成功创业之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正在有效融入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首先,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放宽眼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拼搏精神,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指引大学生避开与千军万马同挤一座独木桥,另辟蹊径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其次,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创业精神是由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等众多特质精神形成的,它集中体现了我国诸多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无疑要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这就决定它要具有超越历史的先进性,这种开拓精神同样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次,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彰显与需要。中央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思想,国家和地方有关鼓励、提倡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等结合起来,开创出一种新的形态,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时代环境。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现状

2002年,国家在清华大学、人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开始鼓励和倡导创新创业教育。2006年6月,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启动“创业中国——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工程”,各级高校也纷纷推出创新创业教育举措。“上海交大成立创业学院,江南大学实施‘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浙江、江西、广东等地高校陆续开发了‘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教育部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于2012年8月试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和部署。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根据麦克思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百度发布的《中国90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调查》统计,2014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约有2.9%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虽然总体占比仍较小,但与2011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在创业领域方面,移动互联网成为90后创业的首选,其中社交、购物、视频为主要创业方向。”

三、充分认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大学生而言,创新的实际意义要大于创业。因为,创业的主力军可能并不是在校生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长久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创业的成功率来看,大概维持在5%的水平,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除了要涉及设立公司、知识产权、市场营销、财会、税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之外,也必须涉及创业项目的评估、风险规避、退出机制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既要保护好学生的创业激情,也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创新教育则应使学生突破现有思维方式、商业模式的限制,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去捕捉未被满足的顾客需求,识别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并能够通过全新的方式为消费者呈现、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辅导员、教师本身不能简单地将创新完全等同于想点子,因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是一个系统而规范的过程。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做好规划。强化创业意识,普及创业教育,树立良好心态,教师加强引导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当制定了职业规划后,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创业就业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生会根据目标,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并努力为之奋斗,为自己今后创业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基础。

2、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成效取决于教育观的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创业精神,首先,高校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人员、资金的投入,如增设创新创业课程,为有意向的同学们配备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用以教育指导。其次,要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依托传统的校园活动载体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的时代效应。

3、依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开展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把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和MOOC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搭建与现实对接更紧密的课程体系。应积极关注业态发展,让最新的创新创业案例成为学习素材;应当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转化成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还可邀请业界精英、行业专家参与网络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面对面交流、网络微专栏等形式的互动形式,切入学生关心的就业创业等现实问题。

4、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創业教育模式。从“理论知识+模拟实践+实地实战”的角度,完善“互联网+”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通过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实践平台,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理论课程教学为途径,通过模拟实训和实践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尝试创业、走进创业基地、完成创业项目的孵化,提高创业实战经验。

5、尊重个体,建立个性化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手段和途径,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旨归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范型。”当代青年自我意识突出,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并结合个性化教育,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价值目标和立项追求,以个性引导为基础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

[2]韩明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

[3]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0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