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社区建设凝聚功能与归属感访谈研究

2017-04-15 11:06王慧刘杨靳云张开利
求知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归属感管理者居民

王慧+刘杨+靳云+张开利

一、引言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区是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凝聚功能,即社区凝聚力,作为社区成员聚集与整合的力量,是在社区共同的价值观与舆论基础上形成的团体聚合力。而社区归属感是指社区居民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集合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的感情色彩,包括对社区的投入、满意、喜爱和依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区工作的核心内容。但目前社区的建设实践中對社区精神关注不够,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更深刻的社会关系和感情联系。而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居民提供了一种除家庭之外的感情寄托场所,有助于消除城市居民的孤独感和离群感,同时也有助于居民将个人目标和社区目标结合统一,有助于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徐州市社区建设的凝聚功能与归属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于2016年6月到7月抽取徐州市四个社区具有代表性的20名居民和10名管理者进行访谈。纳入标准:①住进或管理社区不少于6个月,对社区功能等有一定了解;②能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③同意参与并讨论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访谈法,研究对象分为社区居民和管理者两部分。访谈前准备好提纲,先向被访谈者解释何为凝聚功能与归属感,随后做预访谈,了解访谈提纲是否适合并及时作出修改。访谈过程中用笔记完整记录访谈内容,每次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对访谈中简化的细节进行扩展。而后,采用持续比较法将实际观察得到的资料反复进行比较,发掘和归纳出共同的性质从而得到结论。

三、研究结果

(1)邻里关系欠佳。结果显示,居民之间的认识程度不高,邻里关系也不是很好,这个问题年轻人中尤其凸出。居民1:“社区里认识的人很少,平时也不大交流走动,有的可能连对门都不认识。”居民5:“邻里关系也只能说一般,平时太忙,没时间去想这些。”

(2)社区满意度一般。访谈显示,虽然社区的物业、治安等近些年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合民意之处。居民1:“现在这个物业卫生弄不干净,公共设施坏了也不修。我们想换新物业,但老物业不让位,两边一直争,最后苦的还是居民。”居民2:“小区治安一般,摄像头少,对外来人管理也不严格,随便都有人进来打广告。”居民4:“小区经常遭偷窃,虽然居委会已增加摄像头,但觉得远远不够。”此外,车位不够、绿化太少、活动场所欠缺、宠物随地大小便、软硬件设施过少或损坏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困扰着居民。居民7:“车停得主干道都快被堵住了。有一次前面楼失火,消防车愣是没进得去。还有小孩穿过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意外。”

(3)社区关心度和参与度不足。访谈可见,老年人和老党员对社区关心度及参与度较高。居民3:“现在我退休在家,没事会主动关心社区活动。上次社区举办包粽子活动,还给社区困难居民送了点。”管理者1:“一般社区内的事情居民的关注度都不会很高,我们希望通过一批热心的老党员影响、带动其他人。”管理者4:“在参与度方面,老年人和老党员比较积极,这可能与老年人时间活动度大有关,而党员的政治觉悟比较高。”相比之下,年轻人对社区事务不大关心,也不太愿意参加。居民7:“平时我忙着上班,没时间参加社区活动。”管理者5:“有些年轻人甚至会到居委会投诉,嫌吵。”

(4)社区依恋度缺乏。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换,居民对社区的依恋度不是很高,但由于住房等硬性条件的限制,使其不得不在此居住。居民8:“住久了肯定有感情,而且房子在这儿,对这里比较熟悉,也有安全感。但如果去更好的地方或者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话,我应该不会感到太遗憾。”居民13:“我房子在这儿我能搬去哪,要是有钱,谁还住这儿。”

(5)居民思想观念偏颇和认知误区。从结果来看,仍有部分居民认为社区事务与己无关。管理者2:“每栋楼都有楼长,作为楼长每年都有小福利,现在有些楼长不负责,当我们想换时就会有人为了一点小福利不愿让位,让我们工作很难做。”管理者7:“为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我们尝试开展过针对各年龄层居民的活动。但多数情况下,仍有很多居民从不参与。”同时,部分居民对社区工作性质及职能存在认知错误。管理者8:“居民误解了社区工作的性质,把居委会当成一级政府。他们反馈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会怪居委会不负责、不作为。事实上居委会只是一个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他们的问题我们需要向上逐级汇报,由上级解决。比如,咱们老社区,屋顶漏水、化粪系统等有问题,居委会只能通知上级,然后由上级委托第三方公司来维修处理。居委会只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处罚权,比如,有人反映楼道随意堆放物品,我们也只能提醒住户及时清理,并不能实施处罚。”

(6)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偏低。访谈管理者时,我们发现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偏低是社区建设发展的一大难题。管理者10:“社区改善由于条件限制开展得较慢。比如,社区多数工作者都是非专业人员,而且有些年纪也较大,对计算机的使用不是很熟悉,我就得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使用电脑做信息录入、表格绘制这些。”所以说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方面也是社区建设的一大瓶颈。

四、讨论

(1)加强邻里联系。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流动,中国城市社会正向横、纵两向分化。原本毫不相干的个体经由住房的市场机制开始居住在同一个社区,邻里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建立起来。卡萨达和贾诺威茨认为,社区凝聚功能及归属感和居民在社区内社会关系相关。而黄玉捷认为“今天的中国城市面临着一个世界性问题,那就是城市居民关系冷漠。”由此可见,加强邻里关系对社区凝聚功能及居民归属感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深入并了解居民需求,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居民满意度。人是社区的主体,政府在相关文件中强调“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访谈中,部分居民表示有些问题向社区工作部门反映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满意度自然会下降。而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只有个体对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并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时,才能使个体表现出较高的凝聚力。同时,单菁菁认为,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与其归属感之间高度正相关。为此,社区工作者可通过完善管理规章来减少社区内存在的不良现象,提高居民满意度。如对于车辆停放问题,有管理者表示“可释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正确引导小区划分车位,定期清理不是本小区车辆和‘僵尸车,还可协调社区周围其他大型场所的公共停车位来供居民停车”;对于宠物粪便管理问题,有管理者认为“由于居委会不具有处罚权,所以管理者可将饲养宠物的居民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并让他们发表对该问题的解决意见”;对于偷盗问题,可加强巡逻,增加摄像头进行监控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考虑居民安全、隐私等。因此,研究者认为,管理者应在利用有效的体制基础上,多深入居民,了解其需求并切实解决问题,提升居民满意度,从而提高社区凝聚功能与居民归属感。

(3)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社区文化活动。邓华丽强调,社区凝聚力是加强社区居民联系的纽带,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使其成为社区真正的一分子。国内学者也认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越多, 其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越强, 社区归属感亦明显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生活质量。社区公共设施、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工作成效,更是影响社区凝聚功能及居民歸属感的关键。而文化活动是凝聚人心、增进居民与管理者间彼此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年龄层大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举办特色活动,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供老人娱乐的棋桌及健身设备、供小儿玩耍的场所等;组织党员进行红色之旅、向年轻人加强计划生育方面的宣教等。同时,管理者应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便利的平台,如建立社区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供居民了解社区内各项事务及提出各种问题或建议,使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以增加社区凝聚功能和居民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4)了解居民想法,重视依恋程度。依恋是归属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社区凝聚功能和居民归属感。通过了解居民想法,研究者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换,居民对于社区的依恋度不是特别高,但由于住房等硬性条件的限制,使其不得不继续在此居住。凡璐认为,由于我国的地域文化对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地域情结已渗透人们的意识深处。因此,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地域情结等,重视其对社区的依恋程度。

(5)加强居民思想观念建设,纠正居民错误认知。道德伦理标准的偏差,利己主义的日益膨胀、居民对社区工作性质误解等使得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张志浩指出,在社区建设中居民事不关己的观念盛行。管理者应增强居民思想建设的针对性,使其同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纠正居民的错误认知,使其正确看待社区工作。访谈时发现,部分居民在被问到是否给居委会提过建议或主动寻求过帮助时表示否定。进一步追问下得知,他们不是没有建议和困难,只是有些问题居委会不予解决。但通过访谈管理者得知,是部分居民误解了社区工作性质,把居委会当成一级政府。错误的认知使居民把解决事情的希望全寄托给居委会,而当居委会不能给出满意答卷时,居民满意度就会下降,凝聚功能和归属感也因此减弱。

(6)加强工作者专业素质,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的管理核心就是社区工作者,如果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低,就不能很好地为居民解决问题,工作效率差,久而久之,社区凝聚功能和居民归属感也会大打折扣。社区要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技巧来解决具体的工作问题;同时扩大专业人才的占有份额,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养。这样,可以更好地建设与管理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功能,提高居民归属感。

研究表明,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凝聚功能和归属感的建设被忽略,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紧张,满意度下降,对社区的关心度和参与度不足,对社区的依恋度也偏低,居民思想观念和认知偏颇及社区管理者专业素质较低,这都为我们的社区建设敲响了警钟,如何构建一个让居民满意的社区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对社区进行建设时,必须从上述影响因素着手,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解决路径,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注入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士桢.浅论城乡社区凝聚力与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

[2]刘 敦.社区凝聚力与城市社区发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Kasarda John,Janowitz Morris.Community Attachment in Mass Society[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4(3):328-339.

[4]黄玉捷.社区整合:社会整合的重要方面[J].河南社会科学,1997(4):71-74.

[5]单菁菁.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

[6]邓华丽.在社区工作中增强社区凝聚力[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l).

[7]凡 璐.小城镇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8]巢小丽.居民社区归属感对其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Z省N市的实证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3):23-27.

[9]单菁菁.社区归属感与社区满意度[J].城市问题,2008(3):58-64.

[10]张志浩.关于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4).

[11]王秀石.是磁石就具凝聚力——社区文化建设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5).

[12]李立文,余 冲.城市社区凝聚力的缺失与重构——以南昌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0(4).

[13]赵东霞.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14]丁凤琴.关于社区情感的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12).

[15]陈佳丹,余艳艳.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

[16]张 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长春:吉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归属感管理者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窗口和镜子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